又是一年高考时,有考生的家长们此刻应该比学生还紧张吧。每到高考前,总会有一些家长替自己的孩子着急,恨不得能替他们考试,真有那着急疯了的,就会跑去拜各种神仙,祈求保佑。

古代科举有题目吗(古人在科举考试前拜哪些神仙)(1)

2016年6月5日,赛武当泰山观举行中考高考祈福法会,恭请文昌帝君下界凡尘,为考生祈福。

要说这“考前祈福”,确实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但是古人拜的神仙都有哪些?寓意究竟如何?恐怕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只是盲目跟风吧。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也称梓潼帝君,是道教吸收民间信仰而形成的主宰科举、功名、禄位的俗神。据《宗教大辞典》介绍:“文昌帝君:道教神名。相传为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之守护神。该神在道教神系中地位甚高。……追本溯源,文昌帝君应是‘文昌星神’与四川地方‘梓潼神’相结合而产生之神。”

文昌帝君画像

有意思的是,文昌帝君发展到隋唐时,竟然跟另外一尊神合二为一了,这尊神就是四川的梓潼神。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二上,记载着梓潼县有个善板祠,祠中祀一雷神张垩子,故又叫垩子祠。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梓潼”条下,说“售州张垩子神乃五丁拔蛇之所”。或说张垩子养蛇,垩子祠是他养蛇的地方。时人为其立祠,供奉张垩子神。民间传说四川梓潼的文昌庙与最早的善板祠、垩子祠有关系,认为是各地文昌庙的祖庙。实际张恶子,一名亚子、垩子,历史上实有其入,他是晋朝时的官,在战争中不幸战死,因有战功,后人为他立祠纪念,就是恶子祠。祠建在梓潼七曲山上,民间俗称梓潼神。这些在《事物纪原》和《夷坚甲志》中都曾提及。

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投靠这位地方保护神,张垩子立于万里桥上迎接,唐玄宗便封他为左丞相。一百七十年以后,唐僖宗因避内乱入蜀,张垩子神显灵给以帮助,僖宗就封他为“济顺王”。后来,宋朝咸平年间,四川地方叛乱,王师发兵征讨,忽然听到有人高呼:“梓潼神遣我来!”王师借着梓潼神的功能,收复城池,平定了叛乱。这件奇闻传遍四川。咸平四年( 1001),宋真宗追封张垩子为“英显王”。这些在《事物纪原》卷七中有记载,称梓潼神张垩子在一个地方的显灵应验,因而赢碍了民间的信仰,张垩子也就成了著名的地方保护神。因他生在蜀地梓潼县,故又称他为梓潼君。

后来在宋人叶梦德《崖下放言》中记载的故事中,将梓潼神完全纳入了主管功名利禄的文昌神系列,而且由地方神一跃而成为全国的大神,自此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二为一。所以宋代以后祭祀的文昌神,不再是单一专指职掌科举功名的文曲星神,而是包含了梓潼神在内。宋元时盛科举,笔记小说中记载梓潼神显灵的事不少,因此北宋时他有“圣文仁武考德圣烈王”封号,南宋建炎以来他又另封“仁文圣武孝德忠文王”,到元代仁宗延祜年间,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统管起人世的功名利禄,成为全国共祀的尊神。

古代科举有题目吗(古人在科举考试前拜哪些神仙)(2)

扬州文昌阁。出于对文昌帝君的崇拜,各地兴起建立祭祀文昌帝君的场所——文昌阁

宋元时代,文昌帝君已从地方神向科举神演变,尽管在明弘洽及清康熙、雍正年间,政府曾下令禁祀文昌,但海内崇奉不衰。至嘉庆六年(1801年),嘉庆皇帝特命重修京师地安门外文昌帝君庙以后,天下州县几乎处处建文昌宫,“今文昌之祀遍天下,隆重几与文庙等。”到清代,为文昌帝君诞辰二月初三已成为一个节日,士人有文昌会的活动。

【魁星】

魁星本是一颗星辰的名字,即北斗七星的第一星“天枢”。《说文解字》称“魁,羹斗也”,明代学者赵宦光解释说,斗首曰魁,所以魁引申为一切为首者。另谓魁星本名“奎星”,是二十八宿之一,指的是北斗星的前四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东汉时期的纬书《孝经援神契》中说“奎主文章”,是故后世传说奎宿是文章之府,主文运。

清人钱大昕著《十驾斋养新录》云,宋初发生了“五星聚奎”,即天空出现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连成一条直线的特殊天象,有人认为星空中的奎、娄,对应着地面上的鲁地,孔子是鲁人,所以这一现象预示着儒教的兴起。这是史官的附会之词,但也成为奎宿主文说法的来源。后来,奎讹变为魁,约定俗成了。

今天我们讲“夺魁”或者“魁首”基本都是这个意思,也就是第一也即一切之首。

魁星既有第一的意味,又是掌管文运的星宿,因此历来科举考试士子对此也同样顶礼膜拜。

明朝时,科举考试实行“五经取士”。 每经所考取的头一名称之为“经魁”。在乡试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须分别是其中一经的“经魁”,故又称“五经魁”或“五经魁首”。此外,科举考试中,进士第一名称状元,也称作“魁甲”;乡试中,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也称作“魁解”,均是“第一”的意思。

古代科举有题目吗(古人在科举考试前拜哪些神仙)(3)

西安碑林马德昭《魁星点斗图》石刻

如何画魁的形象,人们便拆解字形,魁星的形象是根据魁字字形想象出来的。早期图绘的魁星神像,是画一个如鬼的神灵用脚踢一只斗或抱一只斗,就是绘画中常出现的魁星形象。还有一种魁星图则画一蓝面赤发、手舞足蹈的鬼单足独立于鳌头之上,一手捧墨,一手执笔,另一只脚踢出托起后面的北斗,回首反顾,举笔点之。这是象征着举笔圈点题名金榜的士子姓名,取的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祥瑞,以寓应试获中,榜上有名。

据清人洪亮吉《江北诗话》载,唐宋时皇帝宫殿台阶正中石板上雕有龙和鳌的图像,科举考中的进士要到宫殿台阶下迎榜,按规定状元要站在鳌头之处,因此中状元也就是独占鳌头。西安碑林有清代马德昭《魁星点斗图》石刻,此图以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鳌”上,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意。

由此说来,高考的考生们拜魁星还是对的,毕竟这尊神仙保的是考试成绩,获得第一独占鳌头,禄位并不在其职责范围内。

在古代,魁星也是备受追捧的,无论是私塾还是官学,学院里都供奉着魁星。家中有读书人的,也在厅堂内供奉魁星,祈求文运降临。宋代之后,魁星信仰大行于世,以魁星命名的楼阁遍布各地,多塑有魁星神像,供人们祭祀许愿。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江西安义县魁星阁、山西长治市魁星阁、上海浦东魁星阁等。

古代科举有题目吗(古人在科举考试前拜哪些神仙)(4)

1900年前后的上海魁星阁

民间传说农历七月初七是魁星诞辰,闽东有俗,人丁兴旺的大家庭会在夜晚举行“拜魁”之仪。七月初七也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七夕”,因此男女分别开席,男拜魁星,女拜织女。

拜魁之前要先糊一个二尺多高的纸魁星像,将煮熟的公羊头角上贴红纸,祭于魁星像前。祭礼后,人们点燃鞭炮,焚烧成串纸钱,然后聚在一起用龙眼、榛子、花生三种果品投掷于桌面。每投一巡为一科,若某人面前正落下龙眼,便代表中了本科的状元,若落下榛子,便代表中榜眼,而花生则代表中探花,三种果品都正落在面前,叫作“三元及第”,如果都落偏,就是落第了,可重复投掷,称为“覆考”。

已取得“功名”者不再参加新一科,剩下的人继续投掷。这个游戏要玩到所有人都有了“功名”之后才停止,然后将纸魁星焚化,便告拜魁仪式结束。

【其他】

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文昌帝君和魁星以外,古代科举士子们拜的神仙还有很多。

比如文曲星。我们常听说“文曲星下凡”,而这文曲星也是古代的一种星宿。文曲星是北斗星君的一种性情,北斗星君七种性情,文曲雅性,主文运。民间传说中,将文曲星与文昌帝君经常混搅,实际上两尊星宿还是有差别的。

文昌、文曲都是主管礼乐的星曜,常被相提并论。礼乐有喜丧之分,喜的方面是主喜庆、科甲和婚礼,丧的方面主丧礼。

文昌主管仪典,其象征意义大多是:科举出仕,具有多种才华,喜爱文艺,侧重于学术或理论方面的成就。

文曲则表现为辩智,其象征意义是:不由科举起家,但仍然得到功名,具有多方面的才华,侧重于技艺方面的成就。

当然文曲星发展到民间传说中,基本已经成为一种指代,就是依靠功名从贫穷的人变成官员的形象,后来只要是名臣特别是清廉忠义之臣都会说成是文曲星下凡,例如包拯、比干等等。因此民间拜文曲星,除了是寄希望于可以高中进士以外,也是希望为官后可以做一个好官。

再比如关帝庙。因为关帝像往往手捧《春秋》而读,也称“文衡圣帝”,不仅会武功,而且会读书。而北京城的关帝庙尤为著名,因为“京师门前关帝庙签,夙称奇验。”(赵翼:《詹曝杂记》卷五)赴京应试的举人往往在会试之后、发榜之前到北京正阳门前关帝庙抽签问卜。

古代科举有题目吗(古人在科举考试前拜哪些神仙)(5)

历代帝王庙中的关帝庙

台湾进士郑用锡《北郭园诗文钞稿本》于《感悟》诗后附记《正阳关圣帝签诗》说:“京师正阳门圣帝签诗,灵验著于天下。余于癸未春闱赴试,适有友人告余到庙叩求签诗,以卜功名上进可否。因如命叩请,求得此签。”在贡院中,考官往往也有祭拜关帝和文昌帝的仪式。

除此之外,还有拜文殊菩萨的。文殊菩萨是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代表着智慧、文化、学业,位于众菩萨之首。传说中文殊菩萨刚出生就会说话,从小智商就远超同龄人,这让文殊菩萨成为智慧的代表,一些士子们路过五台山也都会因此拜一下文殊菩萨。

其实,拜神只是寻求心理安慰,从古至今考试不管考什么,还是要看个人实力的,拜神能起多大作用呢?不管你拜那一路的神仙,他老人家都不可能替您考试不是?所以,奉劝各位家长,还是平时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业,好过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参考资料:《科举文化与科举学 (上册)》上海嘉定博物馆,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隋唐道教与习俗》周波;《地域历史人群研究:台湾进士》汪毅夫;《民俗神仙万年历 图文珍藏版》 陈晓晖。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

订阅我: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