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三顾茅庐所打动,时年二十六岁的诸葛亮出山。

要说诸葛亮为刘备做的最大的贡献那就是为刘备夺取川蜀之地从而三分天下,和曹魏还有孙吴分庭抗礼。这一切都基于当年的《隆中对》。

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多伟大(诸葛亮的隆中对真的是战略失误吗)(1)

但是近些年来,有很多人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很大的战略弊端,因此刘备最后只能三分天下,而不能统一天下。那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其大致意思就是:自董卓乱政以来,天下诸侯并起,占据数块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和袁绍相比,名望和将领声势都不如他,但是曹操能以弱胜强,靠的不仅仅是天时,还有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时不可以与他正面交锋。而江东孙氏占据江东已经三世,地势险要,民众归心,因此可以和他们联盟但是不可以谋取江东之地。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

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多伟大(诸葛亮的隆中对真的是战略失误吗)(2)

可以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把当时的时局看的很清楚,如果真按照诸葛亮所想的那样走,那么刘备统一天下不是不可能。因为当时的刘备是处于寄人篱下的状态,而且天下大半已经为曹操所有,只有荆州和益州两地可以图之。按理来说,诸葛亮为他做好的规划: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的战略方针是可行的。

但是荆州最终却丢失了,可并不能代表诸葛亮的战略眼光有误,因为计划终究是计划,天下时局纷纷扰扰变得很快,因为时局变化的太快才导致了隆中对不能成功:

其一,刘表的突然病逝及赤壁之战后三家瓜分荆州的局面

当年诸葛亮给刘备制定《隆中对》时是基于刘备据有荆州全境的前提下,水陆并进出军取秦川,令曹操首尾不能相顾。

可是后来刘表病逝,荆州本地的豪强士族在蔡瑁等人的策划下,为了自身的利益篡改了刘表的遗命,立刘表的小儿子刘琮为荆州之主。

刘表此人虽然没有进取之心,但是他治理下的荆州的确是一片安详之地。和刘璋一样也算厚道人吧,可是他在立储一事上迟迟未下决定导致了荆州最后的丢失。

刘表继位后诸葛亮劝刘备趁刘琮立足未稳之际趁机拿下荆州,可此时刘备不同意了。《三国演义》里说刘备因为感念刘表的仁义不愿意夺取自己侄儿的荆州之地,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大好人。

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多伟大(诸葛亮的隆中对真的是战略失误吗)(3)

依小编看来,这纯属废话。在乱世之中,好人是绝对成不了事的。西川刘璋够厚到吧?为何最终西川之地保不住,还不是因为心念百姓最终一败涂地。

刘备当时不夺取荆州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仁义,依小编看来两点:

一.刘表治理荆州多年,在本地拥有极高的威望,此时夺取荆州恐怕会引起荆州本地豪强的起群攻击。

二.刘备时人称“刘皇叔”,他说自己是汉室后裔,但是有多少水分他自己知道,外加上他一向标榜自己为“仁厚”之人,趁刘表刚死的时候就去夺取荆州不就砸了自己招牌吗。

但是接下去的时局更加令诸葛亮没想到,在曹操大军压境之际,拥有十余万荆州水军的刘琮竟然不战而降投降了曹操,曹操一下子就占领了荆州,除了江夏和貌合神离的荆南四郡,此时的曹操握有大半个荆州,因此诸葛亮的隆中对其实到这就已经不能够彻底实现了。

后来赤壁之战后,刘备虽然拥有了荆州部分之地,可是刘备还是彻底失去了夺取天下的机会了。为何?那就是因为荆州最重要的城市襄阳没有控制在自己手里。

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多伟大(诸葛亮的隆中对真的是战略失误吗)(4)

赤壁之战后,曹孙刘三人分别瓜分了荆州。刘备占据了荆南四郡,孙权占领了江夏和南郡,后来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因此才有“借荆州”一说,但是荆州最重要的襄阳却不在刘备孙权手里,而在曹操手里。没有占据襄阳,那么占据荆州则毫无意义。因此隆中对也不可能实现。

为什么说没有襄阳的荆州毫无意义呢?有两点:

第一点:襄阳地处九州的中下游,是典型的交通要道,在长江的中间地段,而长江的重要性显然不用多说。左连巴蜀、右接江东、上有中原、下有南越,从这出兵攻取秦川可以说是一马平川,东晋时期的桓温也是大力打造襄阳,因为他知道襄阳的重要性。

第二点:襄阳可以说是荆州的咽喉之地,襄阳一旦失守,那么广袤的荆襄平原则直接暴露在了敌方的视野之下,襄阳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是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并且襄阳还可以和樊城互为照应,因此谁夺取了襄阳谁就遏制住了荆州的咽喉,更夸张一点,谁控制襄阳谁就可以控制东南半壁江山。后世的南宋就是因为丢失了襄阳,因此最终落得连半壁江山都保不住。

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多伟大(诸葛亮的隆中对真的是战略失误吗)(5)

其二:漏算了东吴孙权想要夺取荆州的决心及关羽的大意失荆州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江东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之”就是劝刘备可以和孙权相互援助但是暂不可图谋江东之地,可是这一切都是基于没有共同利益的前提下。

而江东孙权却一直对荆州之地垂涎不已。不单单是因为可以扩大自己的版图,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那就是保障江东之地的安全,我们都知道孙权占据的江东之地拥有长江天堑,而在水上作战则是东吴的拿手好戏。东吴的水军可以说真的是“天下无敌”,但是他可以抵抗的了曹操,却防不住刘备。为何?因为刘备控制了荆州就等于控制了长江上游,一旦发生战事,那么刘备则可以顺江而下。这对于孙权来说不是件好事,自己的命门还是要抓在自己手里,就算后来刘备和他瓜分了荆州他还是不满足。因为他还是有部分荆州在刘备和曹操手里,曹操打不过那就只能找刘备要。

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多伟大(诸葛亮的隆中对真的是战略失误吗)(6)

于是,就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上攻伐曹操之际命令吕蒙白衣渡江袭击荆州,夺取了荆州大部分的控制权。

当然也有人说荆州的丢失都是关羽北伐襄阳造成的,认为他不应该攻取襄阳。但是依小编看来,关羽北伐襄阳没错。为什么?还是两点:

第一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指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已向宛、洛”。此时的刘备已经占据了汉中之地,可以说此时出兵的确是很好的时机,曹操在汉中大败,此时的曹操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抽出援军援救襄阳。

第二点:就如前文提到的,夺取了襄阳则可以说是顺利夺取了荆州的咽喉乃至天下的咽喉,那么诸葛亮的隆中对则才可以说真正称得上完美。

对此我们来做个假设。做什么假设呢?假设就是在没有夺取襄阳的情况下,刘备两路出兵北伐曹操,那么他能够成功吗?

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多伟大(诸葛亮的隆中对真的是战略失误吗)(7)

依小编看来,不能。为何?只要关羽没有顺利的夺取襄阳,那么刘备北伐就是一支孤军,而八百里秦川的粮草供给极其困难,一旦被曹操断了粮道那么刘备这一路的北伐之军就会功亏一篑,而此时关羽就算夺取了荆州又有何用呢?此时的曹操完全有能力回过头来收拾关羽,那么关羽这一支部队也危险了。因此要夺取天下必先攻取襄阳。

但是关羽在攻取襄阳的过程中的确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导致隆中对彻底告破了,哪两个致命错误呢?

第一个:和东吴的外交关系太差

这不单单是在演义里面,在历史上的关羽的确是以傲慢出名。他在东吴除了和鲁肃还能说上几句话之外,和东吴的任何一个人的关系都不好,因此在东吴方面很遭人记恨。因此这也为他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没有处理好荆州的防务

关羽北伐襄阳将南郡和公安的防务交给了糜芳和傅士仁,这两个人和关羽的关系并不好。之前因为疏忽大意,关羽甚至想要将他们斩首示众。

但是北伐襄阳之时这么重要的防务却交给这两人,不能不说是关羽的疏忽,首先难保此二人不会再疏忽大意,第二你把后背交给一个不可靠的队友,那么这就导致了后方不稳还如何成功占领襄阳呢?

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多伟大(诸葛亮的隆中对真的是战略失误吗)(8)

因此荆州的丢失关羽的确要付很大责任,当然也有人说刘备需要负责,的确在之前剑拔弩张的时候刘备应该意识到两方的关系却没有什么较好的改善以至于东吴有机可乘。

也因此综合以上说明其实隆中对并非一无是处,他帮助前半生碌碌无为的刘备在这乱世之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刘备最终只能三分天下并非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有误,这一切都只能说是四百年大汉天数已尽。襄阳的丢失让隆中对再无成功的可能,而关羽北伐襄阳丢失剩下的荆州之地,到此蜀汉真的已经无力回天了。他们最后能做的只有静静的等待着灭亡。

而后来诸葛亮就是在这么弱势的情况下数次北伐每每将魏国打的朝野震动,可惜因为他事必躬亲最终病死五丈原,最终才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美名。其实诸葛亮本人是一个传奇,他的《隆中对》在小编看来是真的有执行机会的,可惜他终究败给了天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