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宣布恢复校友出入校权限,部分高校还允许家长和校外人员申请入校。

也就是说,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大学也进入了有序开放的轨道。虽然仍处于谨慎状态,甚至有的大学还在等待观望,但是,开放已成趋势,只是开放的脚步是快还是慢,开放的大门是大还是小。总体上讲,如果哪所大学仍然紧锁大门,可能就要面临比较大的舆论压力,就会被认为是没有管理能力和魄力。

对大学是一个什么印象(需要打开的不只是校门)(1)

事实也是,面对疫情防控政策重大调整,疫情也在大范围感染后趋于平稳,继续用锁紧大门的方式管理,已经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也不符合大学管理的特点。就算大学是人员密集区域,且大学生对外联系交流的范围很广。但是,也决不是锁紧大学校门的理由,也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大学校门该不该打开的问题,应当不再需要讨论,也不需要用“魄力”来形容该不该把大学校门打开。果真如此,大学也太脆弱、太没有格局、太缺乏管理能力与水平了。

但是,不需要用“魄力”来打开大学大门,不等于可以对疫情不闻不问,可以认为疫情已经完全过去,而是要用智慧对加强管理,避免可能出现的新的疫情和问题。因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众多专家所言,病毒将长期与人类共存,到底会以什么样的状态和方式共存,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按照病毒与人类共存的实际,在病毒对人类的伤害还处于比较严重状态的背景下,大学加强管理,仍然是一项需要重视的工作。

对大学是一个什么印象(需要打开的不只是校门)(2)

这也意味着,在大学大门打开过程中,需要对以往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列出哪些可以放开,哪些还需要管理的内容,譬如学生的正常进出、对外的交流、家长的看望等,都应当没有任何障碍。但是,有些方面则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稳步开放、稳妥推进,如有些大学对外开放的赏花、参观等,则还不能完全放开。毕竟,大学不是景区、不是打卡地,不需要那些带来人气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经历了3年的疫情之后,大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多数大学生面对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病毒依然存在,会自觉地进行自我防护,佩戴口罩,减少大范围聚集等。那么,从大学的角度来看,是否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加强与企业、社区等的联系,增加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避免过于封闭带来的适应社会能力减弱问题。因为,从与一些大学生的交流来看,三年疫情确实对他们的内心形成了不小的影响,担心、担忧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一种心理暗示。如果不能采取积极措施,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巴拉圭、治疗心理伤疤,对今后走向社会是有很大影响的。特别是那些进入大学就赶上疫情的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更大。

对大学是一个什么印象(需要打开的不只是校门)(3)

也就是说,打开大学大门只是一个方面,是大学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但是,如何在打开学校大门的同时,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心理之门、心境之门,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比学校大门打开更为重要。打开大学之门的目的就是不要让大学生们与社会隔离,既然有些大学生已经在心理上、心灵上、心境上产生了与社会的隔离现象,那就必须尽快解决,不要让这样的现象再延续下去,不要开了大学门、大学生的心理之门仍然关闭。

所以,对大学来说,接下来的工作还是比较多的。除打开大学之门、做好学生的心理调整之外,此前留下的一些后遗症也需要解决。比如有的大学有数百万的核酸检测协议,如何处理,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取消了,就是违约。不取消,就是浪费,两者之间如何选择,可能不只需要大学思考,政府也需要投入精力帮助大学解决。不然,会有矛盾纠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