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位于东城区中部,雍和宫大街西侧,为元、明、清三代的太学旧址,是古代时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1)

国子监位置

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汉代称为太学,晋武帝时改称国子学,北齐称为国子寺,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等。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2)

南宋太学平面图

北京的国子监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位于元大都崇仁门(今东直门)内。元代大德十年(1306年)正式营建于现址,作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后历经元、明、清三代,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是名副其实的国内外人才荟萃之处。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3)

清代太学全图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学部,国子监归并其管理,遂遭到废弃。国子监旧址,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现辟为国子监博物馆,1956年曾进行大规模的修缮,1961年公布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4)

清代太学原貌图

国子监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前后共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从前至后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和敬一亭,东西两廊为四厅六堂。第一进院中东西各有一座井亭,东面持敬门与孔庙相通。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5)

国子监平面图

第二进院落正中为辟雍殿。“辟雍”,又称为“壁雍”,为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皇帝讲学的地方。壁雍周代时是周天子设立的大学,建成四面环水、圜如壁的样式。清代自康熙皇帝以后的历代皇帝即位后,都要到国子监辟雍殿讲学一次,称作“临雍”。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6)

民国时的辟雍殿

辟雍殿为重檐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方形大殿,边长17.6米,高约20米,殿内无梁无柱,四面有门,各有六级台阶,坐落在圜河中叠石中央的方形台基上,构成一景,名为“辟雍泮(pàn)水”,池水四周有汉白玉护栏,岸边四面均设一喷水龙头,有石桥与辟雍相连。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7)

辟雍殿内

辟雍两侧各有房33间,称为“六堂”。东为率性堂、诚心堂和崇志堂;西为修道堂、正义堂和广业堂,六堂内原为存放十三经石碑之所,1956年修缮国子监将石经移到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8)

十三经石碑,共有190座,因刻于乾隆年间,故又名“乾隆石经”,石经上刻《周易》、《尚书》、《诗经》、《论语》、《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一部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9)

国学十三经

辟雍之后为彝伦堂,其前身是元代的崇文阁,明代永乐年间重建并改称今名,是国子监内的藏书之所,清代辟雍建成以前是皇帝讲学之所。殿东西两旁是“四厅”:典薄厅、绳愆(qiān)厅和典籍厅、博士厅。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10)

彝伦堂牌匾

彝伦堂北为敬一亭,始建于明代嘉靖七年(1528年),东侧是国子监祭酒(校长)的办公地点,西侧是国子监司业(副校长)的办公地点。清代时国子监内设祭酒满、汉各一人,司业满、汉、蒙各一人,除此以外,还设监丞(掌管学规,督促学生学习)、博士(授课教师)、助教等等。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11)

国子监的教授由当时知名的儒士担任,在国子监内学习的学生叫做“监生”,选自在朝蒙、汉官员及近侍的子弟,名额从最初的二百人渐增到后来的数千人。生员给廪膳(提供食宿),主要学习四书五经,以周敦颐、程颐和朱熹等学说为主。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12)

率性堂内场景

除国内各族学生,国子监学生中还有国外的留学生,见于史书记载的就有高丽人(朝鲜)、交趾人(越南)和俄罗斯人。这些学生在国子监学习毕业后,就回国报效自己的祖国,因此国子监对于促进中外友好文化交流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13)

清末的国子监监生

国子监东侧为孔庙,始建于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这种建筑布局,体现了我国古代“左庙右学”的传统建筑设计形式。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14)

孔庙大成门

北京孔庙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第二大孔庙,占地2.2公顷,前后共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崇圣祠等。中心建筑大成殿为祭祀孔子的正殿,原为七间三进,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九间五进。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15)

民国时大成殿内

孔庙附属建筑有神厨、宰牲亭、井亭、神库、致斋所、碑亭等等,第一进院落中还保存有198座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1981年作为首都博物馆对外开放,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16)

民国时崇圣祠内

国子监前东西向的街道称为国子监街。当时的文人学士在国子监学习后毕业,如果能考取进士,就成为圣贤之人,所以国子监街清代时也称为成贤街。国子监街保存着四座古式的木牌楼,国子监街东口和西口各一座,上书“成贤街”; 国子监门前两侧各一座,上书“国子监”。街内两旁多为民居,保存着老北京街巷的风貌,清静幽雅,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街。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17)

民国时国子监街

国学胡同,位于国子监与孔庙后身,清代以前是一条无名小巷,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今名,因国子监又称为国学,故以其为名。

古代国子监的学生有哪些种类(古代的大学国子监)(18)

国学胡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