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芒果 武汉同城会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1)

历经多年建设,光谷转盘终于初具雏形,地下通道也缓解了一定的交通压力。

于是人们又开始讨论起那个永恒的话题:中南路和光谷,到底谁才是武昌的中心?

时间倒流十几年,中南路确实是当仁不让的武昌中心。那时中南路车水马龙,商场总是挤得水泄不通,往来的白领总以自己在中南路上班为傲。

不知什么时候,中南路的白领下班后,总往汉街和街道口跑,中南百货不再是他们心目中的第一选择。

如今,有一定年龄的中南商圈迎来了新的商场,外文书店也重新整修,它们能让中南路王者归来吗?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2)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3)

在中南路上班,拿到全勤奖是奢侈的想象。

公交车常年挤得上不去,521的公交神话止步于限速和堵车,“想不迟到坐521”已经成为古早时期的调侃,如今公交司机们困在拥堵的车流中,不能再现一级方程式的神话。

2号线和4号线交汇的中南路地铁站,也总是人满为患。学生时代不小心在下班高峰期误入中南路,只那一次,就pass掉在中南路找工作的想法。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4)

但在武汉,找工作想绕过中南路,比在2号线换乘抢第一趟就上去,更难。

南起傅家坡丁字路口,北止洪山广场,全长2公里的中南路,密集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写字楼。在这里,你能看到最多衣冠楚楚的白领,他们步伐飞快地从各个方向涌向中南路,又消失在一栋栋写字楼的门口。

小时候总向往白领的生活,穿着西装套裙,梳着发髻,蹬着高跟鞋健步如飞,这样的形象,满足了我们对职场女强人的所有想象。

直到见识到过中南路的另一面,西装革履的人抱着纸箱从写字楼出来,连哭泣都发不出声音。

那时才觉得,高大雄伟的写字楼,可能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也有可能是吞噬青春的巨兽。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5)

白领多了,写字楼前招揽生意的就更多。

人们听到最多的,莫过于“发票发票了啊,老板,要不要发票?”

票贩子逢人就喊老板,但这已不是听见“老板”就会腰板挺直的年代,想着工作上烦心事的白领们,听见这个词只会皱起眉头,飞速逃离。

还有只会戳人伤疤的健身房销售,总重复着“游泳健身舞蹈瑜伽了解一下”,遇到纠缠不休的,你拒绝他还要生气:“怎么不听我把话说完就走?”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6)

好不容易从销售人员的层层包围中逃脱,挤电梯又成了心病。

曾在下班高峰期去某栋写字楼里找过朋友,光是等电梯就耗时十几分钟;进电梯后,满满当当的人简直要把空气也榨干了。到了夏天,电梯里充盈着汗水的气味,让人更为窒息。

不由得要感叹:在中南路混迹已久的白领,想必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士。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7)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8)

1985年1月1日,中南商业大楼开业,当日接待顾客超过30万人,销售额也近百万,这个记录放在如今都十分惊人。

当年的售货员回忆起那时的画面:“火爆到柜台都经常被挤垮。”

在中南路住了一辈子的居民的回忆中,开业那天,是被人潮推着往里走,进退不能,出来也是被潮水一样的人推出来。那可是第一次接触到如此“洋气”的商场啊!

1997年,随着中商广场购物中心开业,中南商圈显得越发热闹。一时间,中南商圈风头无两。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9)

但辉煌都已成为往昔,再放眼如今的中南商圈,不免有些微妙的尴尬。

武汉发展的步伐加快,各个商圈如雨后春笋般冒头。中南不再是人们的第一选择了。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10)

天紫广场成了上班族觅食的主要场所,特别是鸿牛面馆,一到饭点总是大排长队。

但在火爆的餐饮生意之外,天紫广场也成了培训机构的天下。若是上错楼层,迎面撞上的只会是英语机构前台的笑脸。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11)

我们去的时候,外文书店正在停业翻修,外围的脚手架还未拆除。

记得刚开业时,它和商场的手扶电梯一起,成为老武昌人茶余饭后最爱的谈资。

但后来,眼瞧着它从整栋楼变成几层,再到1-3层被出租,6-7层成为办公和教育培训区,最后只有4-5层是书店了。而且虽然挂着外文书店的招牌,却只在5层的部分区域提供外文书籍,其他部分说是图书超市也不为过。

随着外文书店的衰落,我们恍然惊觉,武昌的大部分书店,在电商崛起后,也都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希望外文书店在重建之后,能以崭新的形象,重新成为武昌人的骄傲。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12)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13)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14)

今年,中南路和武珞路的交叉路口建起了新的商圈——帝斯曼国际中心。

网红书店时见鹿、盒马生鲜等品牌纷纷入驻,商场内的装潢也十分大气,给中南商圈注入了新的活力。

待外文书店重出江湖,与新老商场一起,是否能将中南路盘活?这个问题只能交由时间来回答。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15)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16)

有个朋友,最爱站在中南路的天桥上,往下看过路的行人。

每个人都目标坚定地向目的地走去,无论是脚步匆匆的上班族,还是接孩子放学的家庭主妇,或者是又接到新单子的外卖小哥。

那种不加修饰的热闹,能驱散心中的犹疑:大家都在认真、努力地生活着。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17)

但中南路的天桥却是上班族的一大噩梦。

为什么这个天桥那么长?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马上就要迟到的人。

比长天桥更令人烦闷的,大概就只有追着你加微信卖私教课的健身教练了……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18)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19)

中南路以前是不少政府机关、科研机构的所在地,前身是二师附小的武汉小学,曾经有不少子弟在此就读。如今,它仍然是武昌家长们的心仪学校之一。

下午三点半,武汉小学门口人头涌动,刚还在想“现在的孩子真幸福,这么早就放学了”,下一秒,围在门口的家长们就牵着自家孩子的手,走入旁边的一家家培训机构。

……

对中国的孩子而言,“减负”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有朝一日,当他们再次回到中南路,犹带稚嫩的脸庞穿着正装,走向新的人生历程时,或许能够深深明白父母的苦心。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20)

武昌市中南路规划图(曾经的武昌中心)(21)

生在中南,长在中南,工作仍然在中南,这是不少中南路土著的日常。

和中南相伴相生若干年,对它的辉煌和落寞都心知肚明的中南人,仍期望能再次见证它的华丽转身。

也期待在下次,和光谷的朋友们打麻将时,能掷地有声地说一声:“武昌的中心,就是在中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