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合肥11月12日电(韩震震)初冬时节,凉意渐浓,但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经济开发区,很多工业企业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10月初,五河县发布工业经济“成绩单”,今年前9个月新增规上企业19户,占蚌埠全市的39%,新增规上企业总数、完成任务比重均居全市第一。同时,五河县工业用电量、工业投资、技改投资等同比也有大幅增长。

近年来,五河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主战场五河经济开发区更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优化营造环境,以更加高效的工作运转、持续提升的服务水平,助力工业企业发展,用良好的“软环境”铸就工业发展的“硬实力”。

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安徽五河营商软环境)(1)

飞宇轴承公司内,工人正在忙碌。五河经开区供图

积极探索新模式,全程帮办暖人心

位于五河经开区的蚌埠飞宇轴承有限公司,是一家安徽省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产的不锈钢深沟球轴承等产品,主要出口标准较高的欧盟国家。

“我们选择五河县,最初是想扩大生产规模,而这里的土地成本较低、人力资源比较丰富。在五河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里的营商环境也很好。”蚌埠飞宇轴承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周成武说。

五河经济开发区是安徽省级经济开发区,2019年7月,五河县积极探索开发区管理运转新模式,将经济开发区、城南管委会、县招商和对外合作中心三个机构合署办公,统称为“五河县招商和园区发展中心”,并推进运转机制、用人机制和考评机制改革,以克服招商与项目帮办之间存在的沟通不畅问题。

改革中,五河县贯彻“首席服务官”制度,制订帮办清单,落实帮办措施,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强化项目推进和全程帮办的服务意识,并创新建立“网格化”帮办服务制度,制定帮办手册,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帮办服务水平和能力。

记者从五河经开区了解到,园区共划分4个片区进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片区由一名班子成员负责,明确包保企业,实现专职帮办、精准服务。网格员定期深入企业问生产、问需求、问困难,分门别类传递给中心专办人员,专办员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汇报,基本杜绝了企业有事找不到人、不知道找谁、找到人不对等问题。

“我们170多名职工,很多都是外地的,子女入学问题,全部都是园区帮办。今年9月,还有3名职工子女顺利入学,让员工安了心,企业省了心。”周成武说。

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安徽五河营商软环境)(2)

棉纺工人在智能化车间内工作。韩震震摄

助力企业“快步走”,增添发展新动力

“纺织,纺织,有纺才有织。把棉花变成纱线的棉纺,是纺织的第一道环节。”在华芳五河纺织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内,办公室主任陶顺和介绍,五河是华芳集团重要的棉纺生产基地,目前已有8条智能化生产线。

因为集团在别的地方也有投资,会比较各地的营商环境,对于五河,企业上下都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8月9日凌晨3点,由于电线线路接头老化,华芳五河纺织有限公司断了电。虽然是凌晨,但联系到管委会后,园区还是立即行动起来,第一时间跟供电部门联系,很快就派人到现场检修。

当天早上7时许,出问题的线路接头被找到。为了不影响群众生活,园区与供电所、企业白天制定方案,深夜快速施工,8月10日早上7时,企业恢复生产。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特别是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期间,县委书记、县长、园区领导不知道来了多少次,正是因为这么好的服务,我们才有信心增加投资,目前正在装车的4条生产线,采用的都是国内外高端设备,智能化程度更高。”陶顺和说。

近年来,围绕纺织服装、绿色食品和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五河经开区紧抓江浙纺织产业转移契机,深入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吸引更多优势企业向园区集中。同时加快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培育高新战新企业,并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引导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入驻五河,为五河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