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经商道与术(为什么做买卖叫)(1)

Q:为什么用“子虚乌有”来形容虚假的东西?

“子虚乌有”出自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子虚赋》,故事讲的是:楚王派子虚出使齐国,子虚在齐国大臣乌有面前夸耀楚国云梦泽这个地方的广大和楚王狩猎时的盛况。乌有听了之后很不服气,在讽刺反驳子虚夸大其词的同时极力维护齐王的威望,称赞自己的国家。两人也因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子虚和乌有是文章里的两个人物,而这两个人是司马相如虚构出来的,历史上并不存在。所以后世便把这两个假托的人名合成了“子虚乌有”,用来形容完全不存在的事情。虽然人物是想象出来的,但是《子虚赋》这一文词藻华丽,极尽夸张之致,汉武帝看了之后很是喜欢。司马相如也因此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中郎将。

Q:为什么做买卖叫“做生意”?

西晋的傅咸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三国时期,东吴人用鸟的羽毛做成扇子,效果比常用的方扇、团扇都要好,但是中原地区的人对它不感兴趣。直到西晋灭了东吴以后,这个羽毛扇一下火爆了起来。

这个故事记载在《羽扇赋》中,原文是这么说的:“吴人截鸟翼而摇风,既胜於方圆二扇,而中国莫有生意,灭吴之后,翕然贵之”。这里“生意”一词是感兴趣的意思,但是这是“生意”一词最早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记载。后来明清小说中将描绘经商做买卖的事称为“做生意”,做生意也就渐渐地被大家广泛使用了。

Q:蛛丝马迹的马到底是什么马?

蛛丝马迹,最早出现在唐代杨筠松《龙经·统说》中,是用来形容地脉:“引到平处如蛛丝,欲断不断马迹过。”那么,这个“欲断不断马迹过”中的马究竟是什么呢?

此马非寻常之马,而是指一种昆虫,体形很像蟋蟀,名叫灶马。中国古代,家家户户使用灶台烧火煮饭。天气暖和时,灶马生活在野外草丛中;天气转冷时,就回到灶台附近穴居。人们常说,灶台中有灶马的踪迹,是食物充足的征兆。

“蜘蛛”和“灶马”是一对常客,是经常出没于伙房的一对搭档。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灶马爬过留下的痕迹可以查出灶马的去向。“蛛丝马迹”这个成语就这样诞生了。

怎样理解经商道与术(为什么做买卖叫)(2)

Q:“笨”在古代也是不聪明的意思吗?

“笨”字的结构,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本,它的本义其实是和竹子有关。《说文解字》中对“笨”字的解释是:“竹里也。从竹,本声。” “笨”指的是竹子的里层,通称竹黄,是竹子杀青后留下的部分,像纸一样又薄又白,与竹青相对。竹青光滑,而竹黄较为粗糙。

现存史料记载“笨”字有愚蠢、不聪明的意思是从晋代开始的,葛洪《抱朴子·行品》中有这样一句话:“杖浅短而多谬,暗趋舍之臧否者,笨人也。”是说自己所依仗的道德才能短浅而多有谬误,又不懂得取舍方面对与错的人,是愚笨的人。宋代《集韵》中也说:“笨,不精也。一曰粗率也。”慢慢的,“笨”字便由竹之不精引申为人之不精,也就是不聪明、不灵活的意思。

Q:愚不可及,最开始竟是夸人的词?

愚不可及,常用来指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愚蠢无比。但这个成语最开始的意思与现在恰恰相反。

“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是孔子评价卫国大夫宁武子的一句话,说他在政治清明的时候,很聪明;政治危乱的时候,显得有些愚笨。这句话所讲的道理是在乱世的时候,要大智若愚,不要过多显露自己的聪明,否则会给自己带来灾殃。而宁武子正是这么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也正因如此,他才能经历多次变故之后安然无恙,明哲保身。像这样的“愚笨”可是很多人达不到的。后来曹操还曾用这个词来夸荀攸。

Q:尚方宝剑那么厉害,尚方是谁?

电视剧中常有“尚方宝剑”,只要一提这四个字,立刻觉得自己威风八面,感觉一瞬间手持世间最高权柄。那么“尚方”是什么?

简单点说,“尚方”是皇宫里的一个部门,部门领导叫“尚方令”,专门掌管皇帝御用刀剑等器物。《后汉书》就有“尚方令一人,六百石”的记载。尚方宝剑用料做工,都非常讲究,锋利无比,可以斩马,故汉代也称“尚方斩马剑”。大家可能对尚方这个机构有点陌生,如果说后来的尚衣局、尚食局呢,有没有熟悉的感觉,尚方就是类似这样的机构部门。

怎样理解经商道与术(为什么做买卖叫)(3)

Q:为什么请人修改文章叫“斧正”?

“斧正”出自《庄子·徐无鬼》的一则小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有个人在刷墙,不小心鼻尖上沾了点白灰,怎么擦都擦不掉,于是他便请好友石木匠帮忙。石木匠技艺高超,看都没看,仅凭听觉就用斧头把他鼻尖上的白灰砍掉了,而郢人的鼻子一点也没受伤。因故事主人公是郢人,所以故事最开始衍生出的词语叫“郢正”,也就是修正的意思。因使用的工具是斧头,后来又称“斧正”。

由此可见斧正最初是跟斧头有关系的,只不过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斧头这一本义逐渐弱化,人们引申出了新的含义,那就是请人修改自己的文章。明代陈衎的《与邓彰甫书》中就有“万析斧正,方可就梓”一句,意思是多次地进行分析改正,才能够达到标准。

Q:“登堂入室”是指直接走进房屋吗?

把登堂入室理解为走进房屋,这样想过于简单,或者说仅是字面意思对了。

古代正房有堂室之分,一般是前堂后室。堂是正厅,用来招待客人。室在堂的后面,用于生活起居。一般来说,室较私人,不可轻易进入,想要进入室,必须经过堂。登堂入室就是由礼节性接待客人的堂进入较私密的室,这是本义。

《论语·先进》中有:“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是孔子评价仲由的学问。升堂入室也可以说登堂入室。先入门,再升堂,最后入室,是做学问的几个阶段。“入室”就好比“到家”,我们说学问到家,正表示某人学问做得极好。从此评价可以看出成语比喻义是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进入更高层次。无论本义还是比喻义,登堂入室都不能简单等同于进入房屋。

Q:纨绔子弟的“纨绔”是什么意思?

纨绔子弟一词起初并无坏孩子这一层意思,仅指有钱人家的孩子。那为什么纨绔代表有钱呢?《说文解字》中,纨解释为“素也”,意为一种名贵的丝绸。绔解释是“胫衣也”,意为套在腿上的衣服,类似于现在的裤子。

纨绔是何时出现的呢?据《汉书·叙传》记载,汉代有了纨绔。宋代《鲁宗道传》中出现了纨绔子弟的说法:“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耶?”馆阁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哪里是富贵子弟受恩惠的处所呢?

Q:“首鼠两端”是形容一个人做事前后不一致吗?

“首鼠两端”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汉武帝时期,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不和,大将韩安国夹在二人中间,在一些事情上持中立态度。一次罢朝后,田蚡因韩安国没有在朝廷上附和他,想找他理论一番,于是招呼他坐自己的车子,生气地说:“我和你一起对付窦婴那个,你为什么这样首鼠两端?”所以首鼠两端不是说人做事前后不一致,而是形容人做事像老鼠出洞时探头探脑左右张望的样子,犹豫不决,不够果断。

有朋友对“首鼠”一词有疑问,“鼠”为什么和脑袋相对,表示两端呢?其实,“鼠”正是“尾”的意思。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的解释是:因为老鼠的尾巴很长,所以古人又称“尾” 为“鼠”。这个词义是因老鼠的形体特征而引申的。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