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退休这个问题,总被认为在贩卖焦虑。其实即使不贩卖,焦虑也无处不在,尤其是关于就业的问题。外企能做到退休吗?看过下面几个真实的故事,你就有答案了。

为什么外企很少有人能干到退休(为什么外企很少有人能干到退休)(1)

故事一

上周,有一个老同学突然和我联系,问我有没有工作机会介绍给他。我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不敢相信他竟然失业了?

我的这位同学从大学硕士毕业就在一家美资外企工作,整整干了十五年。当时,这家外企刚在中国成立独资公司,他算是元老级员工了。他在这家外企的发展简直堪称标杆。从普通员工、主管、经理,到总监、最后升到大区副总经理,一路高歌猛进。25岁到40岁,从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到满脸油腻的中年大叔。他在这家外企度过了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这十五年间,同学落户北京、结婚、买房、生子、在北京稳稳地安了家,完成了人生的几件大事。记得同学聚会时,他一度非常骄傲地对我们说,自己在外企这些年确实挣了不少钱,如今年纪大了,他的愿望是在公司踏踏实实混到退休。

但这两年受疫情影响,这家外企的业务发展每况愈下,中国区裁了不少人,我同学却幸免于难。上个月和他打电话时,他还自信满满地说自己是公司元老了,怎么可能把他裁掉。没想到,突然有一天,公司HR就找他的谈话。他被告知,由于公司业务缩减,需要节约人力成本,美国总部已下达了裁员名单,他位列其中。赔偿方案还算不错,N 3!我同学在这家公司工作15年,算下来有18个月工资呢!但同学说听到这个决定,差点没晕倒。

为什么外企很少有人能干到退休(为什么外企很少有人能干到退休)(2)

同学今年40,一胎是儿子,10岁了,前年刚生了二胎,又是一个儿子。大儿子上的还是贵族学校。老婆生完二胎后就没有出去工作,专心在家带孩子。同学去年置换了一套200多平米的大平层,想让一家人住得更舒服些。因为他在外企里待遇丰厚,即使背着巨额贷款,也可以维持在北京体面的生活。

这次突然的裁员打击,令他猝不及防,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全部打乱。现在距离被裁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同学还是没有找到工作,或者更现实一点地说,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几个。上周,他被逼无奈,放下面子,厚着脸皮向老同学们求助。

他40岁了,年龄真是太尴尬。在这家公司一干就是15年,连找工作面试都没有经历过。如果是去做具体事务性工作,他早已生疏,明显比不过年轻人;如果是中层管理岗位,这种坑早已经被占满了,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比中还难。

乘着十几年前外企大批进入中国的东风,很多像我同学一样的年轻人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外企早已失去往日的风光。当年的年轻人也步入油腻中年。在外企坚守着岗位,梦想着能干到退休的那一天。一方面发展已碰到玻璃天花板,毕竟是外国人的公司,不可能让你进入核心管理层。另一方面,一群年轻人跃跃欲试,觊觎你的位置。自己在外企做了那么多年螺丝钉,与核心管理层无缘,一旦公司有个风吹草动,自己肯定位置不保。在外企做到退休,真是想都不敢想。

为什么外企很少有人能干到退休(为什么外企很少有人能干到退休)(3)

故事二

我表弟目前是一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公司业务发展如火如荼,听说马上要迎来第一笔融资。

表弟离开外企已经十年了。他说还是挺怀念在外企的日子:办公环境舒适温馨,免费的咖啡、小零食、点心天天换花样。时不常会有Party,大家一起吃吃喝喝。朝九晚六,不需要打卡、迟到没关系,基本不加班,上下班还有班车。经常有出国培训的机会,年会飞到迪拜去开。表弟说比起现在的工作,在外企上班感觉就像在度假。

但表弟还在30岁之前,从外企辞职去了一家创业公司,他和几个朋友开启艰难的创业之旅。在破旧的写字楼里租了一间办公室,每个工位勉强能放下一台电脑,上班要坐地铁挤公交,中午订盒饭,加班是家常便饭。经过几年的拼搏奋斗,这家创业公司从十几个人发展到一百多人,在5A级写字楼租了半层当办公区。公司业务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如今创业成功率不到5%,我表弟算是比较幸运,当然和个人努力密不可分。

表弟说出离开外企的肺腑之言:外企管理水平先进、体系完善、流程细致、分工明确,这就造成个人能力的施展空间很小,每个人就像一个螺丝钉,但一旦离开了外企这台大机器,很难发挥出作用。就像丰田生产线上的工人并不会造汽车,他们只是在某道工序上给汽车装个零件,无论他装得多熟练,这种技能离开了丰田生产线就没用了。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意识到自己被围在城里,还想逃出来,说明还没完全被体制化,就怕被围久了就适应了,也觉得挺好的。就像温水里煮的青蛙,根本意识不到危险的存在。但是无论多坚固的城池总有被攻破的一天,届时城里人的命运就由不得自己了。很多坚守在外企的中年人就是这样的处境。表弟正是因为担心自己会有被外企淘汰的那一天,所以勇敢出来创业。

和表弟同时入职外企的同事,基本都被外企裁员了。在外企待久了,思维模式和处事能力比较固化,适应新环境很困难。再加上年龄大了,找新工作不是那么容易,他们纷纷向我表弟伸出求救之手。

为什么外企很少有人能干到退休(为什么外企很少有人能干到退休)(4)

故事三

我朋友经历过一次令人气愤的外企裁员事件。他就职于一家美资公司的北京研发中心。这家美资公司还和本地的一个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突然,美国总部决定,关闭北京研发中心,所有员工并入到合资公司重新上岗。员工的工资竟然打了六折,另外四折变成了绩效工资,具体能拿到多少,根据个人表现和公司效益决定。公司只给他们一周考虑时间,到时不签署协议的话,就相当于自愿和公司解除合同,没有赔偿金。大家都认为这个馊主意肯定是中国HR老大,为了讨好美国老板,想出来节约人工成本的办法。

在这期间HR分别找他们谈心,各种威逼利诱,劝他们转到合资公司。有些人扛不住,勉强签了协议,或者自己主动离职。渐渐地就只剩下几个人了。我朋友特别不甘心,他把劳动合同法仔细研究了一番,又拨打了劳动法律热线咨询。他决定破釜沉舟试一下。他直接去找了HR老大,义正词严地对她说:你们这样做是变相裁员,违反劳动合同法,必须给我经济补偿金,否则我就去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之后,我朋友把法律条款给HR看。也许是我朋友的气势震慑了HR老大,HR出乎意料地对她说,让他来签协议。这样,我朋友获得了N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为什么外企很少有人能干到退休(为什么外企很少有人能干到退休)(5)

写在最后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外企开始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外企进入中国的时间,算算也就刚刚30年。如果是22岁大学毕业进入外企,这一批人都没有到退休年龄。很多有外企经验的管理人员,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外企,转到民营、私企工作。至于是否能做到退休就不得而知了。我表哥在外企30年,他说能在外企退休的人主要是中高层管理人员。

不经意间,外企的步伐变得愈发沉重,外企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进入中国的外企越来越多,内卷严重,同时国企和民企也在迎头赶上,技术壁垒被逐个击破。外企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躺赢。他们似乎也不再是年轻人就业的首选。不管是高大上的办公环境,还是健全的福利待遇,很多国内公司都毫不逊色,外企的吸引力在逐渐减弱。想在在外企做到退休?最好别抱有这样的期待,真能做到退休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