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有早晨赖床,即便醒来也浑浑沌沌好长时间才清醒?

当你在办公室忙碌了一天以后,是不是觉得快要累瘫了,甚至连呼吸都觉得累?

其实这并不是你的体力劳累,而是大脑太过疲惫了。

其实大脑也有上下班时间。日本作家小林弘幸,在他的《24小时大脑》这本书中告诉我们,一天24个小时,大脑都处于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结合大脑的特点,分时段地应用,我们就能打造一个高效的、抗压的、幸福的大脑。

如何使大脑更科学高效(三阶段打造你的高效大脑)(1)

简单来说,我们的大脑要在清晨激活、午后重启、晚间放松,这样就能够保持我们一天的精神高效。

首先我们来看看清晨时段。

俗话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元气满满开启新的一天,做什么事情都会感到特别顺畅。

那么早上如何唤醒大脑呢?这里给大家三个方法。

第1个方法,早晨醒来后我们可以躺在床上做“被窝伸展操”。动作很简单,就是躺在床上动动胳膊、动动腿。让你的身体从睡眠模式转到起床模式。

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能够促进我们身体血液循环,慢慢地唤醒整个身体。研究学者表明,早晨的简单运动还能够让你的情绪更加稳定,能够促进交感神经在白天正常工作。

第2个方法,早起之后要喝一大杯水,激发大脑活力。

我们人身体有70%都是水,水分不足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其实很多人都存在着轻度脱水的情况,但是自己却不知道。

就像一盆花儿一样,如果缺水了,花儿也会蔫下来。

一起床就喝一大杯温开水,温柔地唤醒全身。

第3个方法,早餐一定要吃好。

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体内为大脑供应的能量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没有能量输入,大脑就会自动地进入休眠状态。

只有给大脑充满电了,大脑才会活跃起来。

好的早晨开端能够让我们一个上午精神满满。

其次我们来看午后重启。

忙碌了一个上午,如果想要持续让大脑在线保持高能的状态,中午的大脑重启就十分重要。

中午时段可以关注两个方面。

第1个方面还是要吃好午餐。吃好而不是吃饱。作者告诉我们中午饭吃到6~8分饱,下午的工作状态会更好。

午餐吃得过快或者是过饱,都会让我们下午的工作和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这是因为饱餐一顿后,我们身体的血液会大量地流向肠胃帮助消化吸收,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难以集中精神。

同样吃饭的时候不能想工作,否则不能够全心全意地吃饭,影响食物营养的吸收。

因此,我们要专心地吃好午餐,控制好分量。慢慢的你会发现,你的情绪也会更加稳定,大脑更加灵活。

第2个方面要留出时间午休。

你是否有中午午休的习惯?是中午不睡还是睡的时间过长?

如果中午大脑得不到休息,长时间的大脑处于启动高紧张状态,到了下午大脑疲惫感会持续上升。我睡的时间过长,也容易让大脑进入到深度休息模式,较难很快清醒。

书中建议中午午休的时间在半个小时为宜。这样能够避免下午犯困,又能够快速清醒进入工作状态。

最后我们来看晚间放松。

有句成语叫做张弛有度。白天我们大脑的使用饱满而紧张,晚上就应该舒缓而轻松,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可以怎么做呢?

你可以在晚上和家人与朋友吃上一顿轻松的晚餐,既能交流感情也能放松精神。

睡觉前避免让大脑进入紧张兴奋的状态,也不要进入剧烈的运动。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比如说散步,游泳等等。

睡前时,确认好第2天的行程安排和第2天的物品,以便安心入睡。

入睡时请拿开你亲爱的手机,放离你的大脑相对远一点的位置。换上舒适的睡衣,让身体彻底地解放。

研究发现,当我们进入睡眠状态以后,大脑会开启自动清洗的模式,将脑海中的垃圾清除,让我们醒来之后又有一个清醒的大脑。

好的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到第2天大脑的状态。

当我们能够做到早上清醒地唤醒大脑、中午休整、晚上恢复,我们的大脑就能够维持大部分的高效状态。

书本中一共介绍了80个大脑减压的方法,图文并茂的对方法进行了说明,帮助我们给大脑充电,提高工作效率,享受快乐生活。

如果你对这些方法感兴趣,一起来看这本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