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设计师有救吗 一个废青的逆袭(1)

香港有个网络词语叫“废青”,就是废掉的青年,特指那些对社会没什么贡献的年轻人。42岁的香港人欧阳秉志20年前就属于这个群体。

他从小就对设计感兴趣,中学毕业后学了一年半的设计专业,就尝试着去找工作。他写了很多求职信,寄到各种广告公司,想应聘设计师,但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他那段时间特别沮丧,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他爸爸是做纸扎的,开了一家“宝华扎作”的纸扎店(殡葬用品店),有时候会让赋闲在家的禀志帮忙收拾和送货。

后来店里的两位老师傅退休了,于是禀志就边帮忙干活,边等工作的消息。没想到,这一干就干了20年!

暗黑设计师有救吗 一个废青的逆袭(2)

秉志做的纸扎作品

原来纸扎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单调无趣甚至恐怖(因为专门给死人做东西),而是一种创造性艺术,因为做各种纸扎作品需要很强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的设计天赋由此得到了完全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令他爱上了这份工作,乐此不疲,自称为“阴间设计师”。

暗黑设计师有救吗 一个废青的逆袭(3)

纸扎的吉他和音箱

传统的纸扎作品都是古老的唐装,首饰,金山银山等等。秉志觉得这些东西很土,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于是他突发奇想地做了当时很流行的跳舞毯和滑板车,挂在店门口,以吸引更多的顾客,没想到许多媒体也被吸引了过来,于是他们的小店上了报纸,名气越来越大,订单也越来越多,纸扎也就慢慢成为了他的终生事业。

暗黑设计师有救吗 一个废青的逆袭(4)

纸扎的雪橇

秉志的大多数作品虽然会被烧掉,但他却不觉得遗憾,因为这些作品都寄托着生者对死者的哀思,他的作品能帮在世的人完成心愿,帮逝去的人达成意愿,已经实现了其价值了。

暗黑设计师有救吗 一个废青的逆袭(5)

纸扎的面条

不过,还有很多人会将他的作品作为艺术品收藏起来。许多来自日本、台湾的手工艺人也经常会来向他学习,他的许多作品还在希腊艺术节上展览。英国的BBC,美国的CNN,日本的多家媒体都专程来香港采访他。

暗黑设计师有救吗 一个废青的逆袭(6)

纸扎的汉堡

秉志说:“我觉得现在的工作很有意义的,算是阴间和阳间之间的桥梁吧。当然,每个人应该对身边的亲人、朋友好一点,不要等到他们不在了,才来弥补亏欠。虽然我在现实生活中当不了设计师,但我帮阴间的人做设计,算是实现了理想。我想,我应该在那边很出名吧。”

暗黑设计师有救吗 一个废青的逆袭(7)

秉志在工作

秉志的故事令我深受感动。不仅感动于他的善良、纯粹和对工作的认真和精益求精,而且感动于他的天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最终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多少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工作和生活呢?许多父母都把孩子当作自己私藏的一块陶泥,总想把它捏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却从不会去事先了解这块陶泥的韧性和质地是否适合,结果花了不少力气还是做不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反而毁了这块陶泥。

暗黑设计师有救吗 一个废青的逆袭(8)

秉志的纸扎店

秉志的“起点”并不高,还一度被认为是“废青”,在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的眼里是“没出息,不争气”的,很有可能就对他失望和放弃了,或者会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逼迫孩子继续为“优秀”而努力奋斗,却从未想过自己是否真的了解孩子,自己的理念、教育方向和方式是否正确,孩子是否真正生活得快乐。

秉志之所以能从一个“废青”逆袭为成功的纸扎艺术家,不仅因为他的天分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他的爸爸也始终了解儿子的长处,尊重儿子的选择,从未嫌弃过儿子的“不争气”和“不作为”。

其实,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真的不是很复杂、很累。因为父母不需要教孩子具体的知识,只要认真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他的学习生活环境就行了,孩子在一个适合他的环境中会认识自我,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最终成为他自己。

成为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值得过的,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一份人生豪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