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总有一些人有着深邃的眼光和超人的智慧,他们涉足于前人还未走过的森林草地,穿越在没有指南的戈壁荒滩,拨开迷雾,开辟新途,在前人没有尝试、今人也未涉足的地方,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一鸣天下知,引来无数惊羡和赞美。

然而,伴随着如潮水般响起的叫好声,还有刺耳的揶揄声和叫骂声,人们捕风捉影,指桑骂槐,让英雄长叹于未竟,令才子折羽于长空,甚至恨不能一语冷箭,射下那耀眼夺目冉冉升起的明星而后快。

余秋雨为何被抨击(余秋雨水平到底如何)(1)

余秋雨

历代以来,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何其之多。曹操东征西讨,救时难于骤衰,却被人骂为国贼;朱熹一生砥砺,开创理学,竟被人指为与尼姑有染、与儿媳私通;近代名臣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

在今天,也有一个在文学领域开辟新天地的作家,在声名远播、如日中天之际,却遭遇明枪暗箭的诋毁甚至谩骂,批评无才者有之,指责无知者有之,骂其滥情者有之,讥为不学者有之……

那么,人们对余秋雨有哪些不同的评价?余秋雨本身的水平又到底如何呢?


王朔评价略显肤浅

王朔的批评,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他的真诚。直言不讳是王朔的性格牌和通行证,这一点与台湾李敖先生高度相似。当年,李敖对金庸穷追不放,不依不饶,骂金庸虚伪骂了20多年。

但是,敢于批评的王朔却有一个毛病,那就是逮谁骂谁,他骂过成龙、琼瑶、张艺谋、赵忠祥、郭敬明……简直骂人无数,当然,还有余秋雨。

余秋雨为何被抨击(余秋雨水平到底如何)(2)

王朔

王朔说:

“余秋雨在文学界真的不入流,写点游记,那叫作家吗?一个小说没写过,你配称作家吗?散文作家,青春作家,我觉得余秋雨已经是一个不青春的青春作家了。还来这一套,席慕容他们早搞过了,比你搞得地道多了。”

一个逮谁骂谁、骂人无数的人,有时为出热词、为发异声,不免快人快语,导致满嘴跑马,比如他说余秋雨:一个小说没写过,不配称作家。这就是内行人讲外行话了。泰戈尔没写过小说,但他却是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你能说泰戈尔不配称作家?

另外,荷马写过小说吗?但丁写过小说吗?他们却都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

所以,王朔这种评价,虽然很犀利,但不及金庸大侠风趣幽默略显肤浅了。


暗潮涌动的指责与谩骂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最具争议的文化人和作家恐怕要算余秋雨了,这既得益于他以《文化苦旅》为代表的文学作品让他名噪一时,同时也“得益于”那些好事者的别有用心和吃瓜群众的随声附和。

伴随着余秋雨的文学名声越来越大,对于他的批评也渐渐从指责、到痛斥、到谩骂,从作品到个人经历、到为人品质而呈步步进逼的声讨围攻之势,批评起初还有些许中肯之语,到后来就如王婆出场只有骂街之声了。

如果要将这些乌烟瘴气的东西煞有介事地来分分类,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在作品上:很多人动辄攻击余秋雨浪得虚名,说余秋雨的散文老套而拘泥,跟不上潮流,易中天就曾说余秋雨的历史文化大散文的气度和识见不如另一散文家夏某的作品,还狠批余秋雨是“天下第一傻”。

余秋雨为何被抨击(余秋雨水平到底如何)(3)

余秋雨的文章老套吗?其实,他的散文正是因为不老套、有大创新而受到无数读者欢迎的,他走的正是一条逆潮流的道路,所以留下一路的寂寞和思考,最终才获得大成就的。至于与夏坚勇的作品,我读过,说句中庸之言:二人各有千秋吧。但就对我个人的影响而言,余的影响大过夏千百倍。而关键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历史文化大散文的开山之作,之前没有历史文化大散文的概念,《文化苦旅》风靡之后才有,后来出版的历史文化大散文作品,很多都是步余的后尘。

余秋雨傻吗?如果说他的逆时流和创新也算一种傻的话,我倒真希望世界上多出一些这样的“傻子”。

在做人上:很多人批评余秋雨虚伪、矫情、做作,陈丹青就曾说余秋雨是一个官员,擅长阿谀奉承。这与事实大相径庭,余秋雨要是迷恋当官,他就不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连续多次向上级申请辞去校长职务而去写《文化苦旅》了。

还有一些人骂余秋雨投机、媚权,这就不免荒谬了。即便余秋雨不做什么“公知”,就凭他一流散文家和文化人的声誉和名望,怎么会缺钱缺名缺地位呢?据2006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公布,余秋雨以1400万版税高居中国作家榜首,比当年正红的韩寒还多出400多万,从名利而言,余大可不必通过投机和媚权来获取。

余秋雨为何被抨击(余秋雨水平到底如何)(4)

马兰和余秋雨

在私生活上:很多人批评余秋雨喜新厌旧,弃前妻李红、娶新欢马兰。拿人私生活说事,历来都是最管用的“杀手锏”。不过,言文学就言文学,扯什么人家屋檐下的一地鸡毛?何况,马兰当年选择余秋雨的时候,马兰的名声比余秋雨恐怕还要大得多吧。人家男欢女爱,真心携手,似乎不会对文学本身构成损害。何况,道德绑架爱情的事,怎么看都有点酸葡萄的味道。

美好的爱情和姻缘,本身是值得祝福的。

余秋雨为何被抨击(余秋雨水平到底如何)(5)

马兰


抛却非议,直面作品

余秋雨是一种文化现象,他的经历就是促成这一现象实现的现身说法。

文化也好,文学也罢,独创性是其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保障,没有创新,人云亦云,一切皆是浮云。倘若要沉淀,要高拔,要惊世,必须创新。

如何创新?那就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1991年,余秋雨抛开了在上海安逸的生活和令人羡慕的职位,23次向上递交辞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职务的辞呈,离家别女,孤身一人前往西北高原,以“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为主题,全面考察中国文化的遗址和脉络,根据沿途所看、所想、所思,写下了一篇篇文辞优美、篇制宏阔、格调高远、思想深刻的“历史文化大散文”,后结集为《文化苦旅》,震惊文坛。

《文化苦旅》1992年首发后,迅速风靡全国,上至教授专家,下至大中学生,包括公务员和白领,几乎人手一册。《文化苦旅》也因此被盗版者紧盯,正版脱销的时候,盗版书狂销不止。据说,当年上海扫黄,被叫到局子里谈话的兜售者口袋里准有三个东西:一是口红,二是避孕套,三是盗版《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不单在江湖上备受欢迎,在文学殿堂那些博学大家们也视若珍品,相对于一些人对余秋雨的指责和谩骂,很多文学前辈和文化名人对他的作品和才华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发出了恰如其分的声音:

余秋雨为何被抨击(余秋雨水平到底如何)(6)

台湾著名散文家、诗人余光中

台湾著名散文家、诗人余光中先生就说:“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将余秋雨与朱自清、钱钟书并列,给予了应有的评价,显得敦厚公允;

大陆同行贾平凹则说:“余秋雨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他对余秋雨作品水平和历史地位,给予了恰当而精准的评价;

余秋雨为何被抨击(余秋雨水平到底如何)(7)

文坛大侠金庸

而文坛大侠金庸先生则幽默风趣地说:“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金庸先生不但是中国文坛的常青树,而且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大宗师”,人品和才华在整个华人文学界都首屈一指,他将余秋雨和鲁迅相提并论,可见余秋雨的确文采好,声誉高。

《文化苦旅》为什么如此受读者和海内外同行的喜爱?这得益于《文化苦旅》两个方面的贡献:一是文学上,二是体裁上。

《文化苦旅》里的每一篇文章,都雅致温润、美丽动人,那些精美的文字和句子,如同散落在字里行间的珠玉,闪烁着诗情画意,折射出思想的光芒,让人如在历史与古典中穿越,时有意外之惊喜,让人怦然心动。

《文化苦旅》还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历史文化大散文作品集,之前没有,《文化苦旅》出版后才有,在体裁上,有开创之功。

鉴于这两方面的独特贡献,我相信,《文化苦旅》作为当代中国文学在散文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将来一定会进入文学史,成为代代相传的经典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