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启蒙老师为了便于孩子们快速理解事物,而做了一些不太准确的比喻或描述,在经过长时间的传播和层层转述之后,会变成很多人所谓的“通识”,你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吗?

真的有,而且还很多。

错误的“通识”

就拿今天在评论区里发现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来说。居然有人认为地球真的更接近一个梨形,不是少数,而是很多人。给出的理由,说印象中以前有老师讲过,或者身边很多人这么认为:“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更像一个梨”。

地球的形状确切地说是梨状体吗(脱水的地球像核桃)(1)

地球真的像个梨吗?图里的山真的有那么高吗?

为了佐证这个观点,有人更是拿出了一张所谓的“地球脱水图”(如下),说地球其实是瘪的。

地球的形状确切地说是梨状体吗(脱水的地球像核桃)(2)

这是所谓的“地球脱水图”吗?其实不然

地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这个说法没错,但是差别实在太小,很难被直观的观察出来。因此在早些年,某些启蒙老师或节目创造了所谓的“梨形”地球的说法,其实是为了让小孩子容易理解地球不是个完美正球形而打的通俗比喻。久而久之却被被很多人传为“通识”。

为什么地球并不像梨

实际上,科学界从来没有承认过这个说法。

因为虽然地球不是个正球形,但绝对没有梨那么明显的不规则,地球的精确尺寸数据就摆在那里,地球轨道上那么多航天器,可以用数据模拟也可以观测。实际上,与梨形相比,地球虽不完美,但还是更接近正球体的。

地球的形状确切地说是梨状体吗(脱水的地球像核桃)(3)

从国际空间站上看地球,圆的很

实际上地球虽不完美,但还是更接近一个近乎完美的正球体多一点,而不是“梨”,甚至实际上地球比我们目前制造的很多球体类产品都要圆。

为什么呢?我们来算一下地球的扁率就知道了。

地球扁率=(赤道半径—极地半径)/赤道半径=(6378137米-6356755米)/6378137米≈0.003。这个微小的扁率,不要说视觉上看不出来,就是我们制作的很多地球仪都做不到这么圆。

脱水的地球像核桃吗?

为了便于理解尺度概念,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假设把地球等比例缩放成一个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确切地说是梨状体吗(脱水的地球像核桃)(4)

如果把地球等比例缩放成一个直径1米的地球仪,最深的海沟有多深?

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KM,最高峰珠峰约8.8KM,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度约11km。很简单就可以得出,地球半径是最高峰的724倍,是最深海沟的579倍。如果把地球缩成一个半径50CM直径1米的大地球仪。地球最高的山和最深的海沟,很容易能换算出。

在这个地球仪上,珠峰高度=50CM/724=0.069CM,马里亚纳海沟深度=50CM/579=0.086CM,都不到1毫米,也就是一张纸的厚度,而且这还是最高峰和最深海沟。这种细微的差别,在这个1米直径的大地球仪上基本上观察不到明显的立体凹凸感和地形起伏。山海沟壑也只是地球表面薄薄一层。

所以,地球像粗糙的核桃吗?肯定不像。

不过,还有人会拿那张所谓的“地球脱水图”来说,“你看,这不就是核桃吗?”

我们来说说那张假“地球脱水”图

这张图至今被很多人奉为圭臬,用来说明地表脱水后地球会像个干瘪的核桃。

其实,这可不是什么“地球脱水图”,它表达的并不是真实的地形地貌,而是一张“地球重力场分布示意图”。

地球的形状确切地说是梨状体吗(脱水的地球像核桃)(5)

地球重力场分布示意图

这个图是怎么来的呢?

由于地球内部物质质量分布的不规则和运动性,导致地球重力场不是一个按简单规律变化的力场。所以科学家按照地球重力场的数据和趋势,换算成大地水准面的高低,获得了一个非常接近于一个旋转椭球的模拟地球形象,来直观显示重力场分布和运动。而且为了让显示更加明显,起伏效果被刻意放大了几十倍,看起来像个核桃。

所以,有了这张图,但它并非脱水后的地球的模拟图。

来强行做一张地球脱水后的“核桃图”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其实,地球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粗糙和不圆润,真实的地球可能比你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很多球体都圆和光滑。

但是,如果非要把脱水的地球整的像“核桃”,也不是不可以。

地球的形状确切地说是梨状体吗(脱水的地球像核桃)(6)

地球半径尺寸不变,单独将地形高度差放大500倍后的效果图

曾经有网友在计算机里建模,让地球尺寸保持不变,把立体图像里的地形高度起伏差放大了500倍,终于获得了想要的“核桃”[我想静静]。注意,这可是在地球尺寸不变,单纯放大地形高度差到夸张的500倍之后才有的效果!为了做“核桃”而做“核桃”,仅供娱乐。

另一个被误解的”通识”

还有网友说:“地球不是70%是海洋吗?那么地球水量应该很大。去掉水,地球不就是明显干瘪的吗?而且地球应该叫“水球”才对!”

听到这句话,我竟被感动的一时无言以对。实际上,准确的说法是,地球表面超过70%被海洋覆盖,而不是地球70%是海洋,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概念。

地球的形状确切地说是梨状体吗(脱水的地球像核桃)(7)

示意图: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但不代表地球里全是水

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海洋的平均深度在3.5千米上下。

当然,对于人类的1米多身高来说,海洋的平均深度3500米是个巨大数字;但对于地球平均6371千米的半径来说,3.5千米左右的海洋平均深度也就是相当于给地球镀了一层膜而已,而且是很薄的一层膜。

所以面积,不能代表水量,不能靠思维定势去猜测,只要拿数据算一下,就明白了。地球被称为地球,没毛病。

地球的形状确切地说是梨状体吗(脱水的地球像核桃)(8)

令人生畏的深邃海洋,与地球的尺度比较起来,也只是薄薄一层

所以不要再认为地球形状像个梨,不要认为地球脱水后像个核桃,更不要以为地球是个装满水的大水球。

实际上海洋也是只能算是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即使海洋水量已经占地球总水量的97%左右,这些水量全聚在一起,也顶多只能算是地球母亲喝的一杯水。

关注@脑洞科学社这里有你爱读的科普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