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话属于什么方言(十里不同音的临湘方言)(1)


临湘与湖北的关系

湖北跟江西和四川不同,湖北是临湘的邻居,走亲戚、做买卖、攀亲家等就显得更容易,因此,与湖北有关的方言内容比江西和四川更丰富。如羊楼司一带有一段顺口溜:癞子癞,挑柴卖,卖到新堤街上不回来,鸡子叫,狗子咬,保佑癞子回来了。新堤是湖北省洪湖县县治所在地。陆城、聂市一带也有一句歇后语与新堤有关:螺山个狗跑到新堤捞嘴——呷个饱走个瘦。形容办事不划算,没有价值。螺山在临湘鸭栏的对面,新堤在临湘谷花对面,螺山距离新堤20多公里,来回一趟很辛苦。在聂市一带还有一句顺口溜:“江北佬,呷湖草,湖草呷不饱,就往南山里跑。”江北即长江以北,就是湖北。南山即长江以南,就是临湘,岳阳一带。龙窖山还有一句俗语:“马颈望新店,一眼就望穿。”马颈是龙窖山一座山的名字,新店是湖北蒲圻县(今赤壁市)一个镇,与临湘坦渡隔河(潘河)相望,并且还有一座桥联通两岸,这边叫临湘街,那边叫新店街。“去新店,落马颈”也是流行在龙窖山一带的顺口溜,字面意思是走了弯路。江南还流行一个说法:“小孩尿床”是“下汉口”。因为下汉口要坐船过去,没有很深的水就过不去,于是就用“下汉口”形容小孩尿床。现在的武汉就包括了当时的汉口。在民国乃至清朝时期,聂市与汉口交流十分频繁,去汉口经商(贩卖土特产)、教书、购物等等,经贸十分繁荣,被誉为“小汉口”。黄盖湖也有一句童谣跟汉口有关:“摇摆手,家家里走,搭轮船,下汉口,买几个冰糖接朋友,朋友不在屋哩,该得我有喫(吃)滴(的)。”黄盖湖还有一个通俗说法。就是“把xx甩到外国陆溪口去”,意思是把不要的东西甩得远远的。这个“陆溪口”就是湖北嘉鱼县与蒲圻县(现赤壁市)交界处。临湘关于通城有一句经典俗语:二十四哩打扬尘,老鼠哩嫁女嫁通城。通城属山区,田地少,十分贫穷,世世代代男人都到外面做苦力。

临湘话属于什么方言(十里不同音的临湘方言)(2)


湖北跟江西和四川不同,湖北是临湘的邻居,走亲戚、做买卖、攀亲家等就显得更容易,因此,与湖北有关的方言内容比江西和四川更丰富。如羊楼司一带有一段顺口溜:癞子癞,挑柴卖,卖到新堤街上不回来,鸡子叫,狗子咬,保佑癞子回来了。新堤是湖北省洪湖县县治所在地。陆城、聂市一带也有一句歇后语与新堤有关:螺山个狗跑到新堤捞嘴——呷个饱走个瘦。形容办事不划算,没有价值。螺山在临湘鸭栏的对面,新堤在临湘谷花对面,螺山距离新堤20多公里,来回一趟很辛苦。在聂市一带还有一句顺口溜:“江北佬,呷湖草,湖草呷不饱,就往南山里跑。”江北即长江以北,就是湖北。南山即长江以南,就是临湘,岳阳一带。龙窖山还有一句俗语:“马颈望新店,一眼就望穿。”马颈是龙窖山一座山的名字,新店是湖北蒲圻县(今赤壁市)一个镇,与临湘坦渡隔河(潘河)相望,并且还有一座桥联通两岸,这边叫临湘街,那边叫新店街。“去新店,落马颈”也是流行在龙窖山一带的顺口溜,字面意思是走了弯路。江南还流行一个说法:“小孩尿床”是“下汉口”。因为下汉口要坐船过去,没有很深的水就过不去,于是就用“下汉口”形容小孩尿床。现在的武汉就包括了当时的汉口。在民国乃至清朝时期,聂市与汉口交流十分频繁,去汉口经商(贩卖土特产)、教书、购物等等,经贸十分繁荣,被誉为“小汉口”。黄盖湖也有一句童谣跟汉口有关:“摇摆手,家家里走,搭轮船,下汉口,买几个冰糖接朋友,朋友不在屋哩,该得我有喫(吃)滴(的)。”黄盖湖还有一个通俗说法。就是“把xx甩到外国陆溪口去”,意思是把不要的东西甩得远远的。这个“陆溪口”就是湖北嘉鱼县与蒲圻县(现赤壁市)交界处。临湘关于通城有一句经典俗语:二十四哩打扬尘,老鼠哩嫁女嫁通城。通城属山区,田地少,十分贫穷,世世代代男人都到外面做苦力。

临湘话属于什么方言(十里不同音的临湘方言)(3)


解放以前,临湘茶厂多,很多通城人都来临湘文白、羊楼司、聂市等地挑脚,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很难娶到老婆,所以临湘人调侃通城人就说这句话。壁山一带也说:通城个姐(音同假),临湘个郎,不选也过场。意思是通城女孩长得好。临湘小伙帅,很般配,不用选。在羊楼司一带还有一句顺口溜是:“不要你置(做)官,也不要你置(做)府,只要你能到临湘挑得二百五。”通城县人家生了儿子到洗三朝时用一根吹火筒放到小孩背上一边滚一边说。意思是生了儿子长大后不要他做县官和府官,只要他有力气,到临湘做苦力赚钱就可以了。那个时候,穷人读不起书,也就没办法做官,也就只能做苦力,另外,到临湘做事在当时比到其它地方去要好些。陆城有一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天上个九头鸟,地上个湖北佬,三个湖北佬,当不得一个朱河佬,三个朱河佬,当不得一个新堤佬。”湖北朱河过去属临湘县管辖。陆城这边还有一句歇后语,叫做“杨林山个渡船——有一天冇一天”。杨林山与陆城隔江相望,之所以是“有一天冇一天”是因为“起风不过渡,下雨不过渡。”忠防、白羊田一带也有一句俗语:“到桃林,落北港——走了弯路。”从忠防、白羊田到桃林去,本来可以直接去,但是偏偏经过湖北通城北港,再去桃林,表示走了弯路,后来形容人做事绕了很多圈子才把事情做好。临湘江南还有两句顺口溜:“江北沔阳洲,十年九不收,倘若收一收,狗都不吃粥。”“年成好,面条粽子过早;年成不好,篮子棍子去讨。”这是湖北沔阳洪水泛滥时期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沔阳这样的情况,才使得那个时候沔阳移民到江南的很多。

临湘话属于什么方言(十里不同音的临湘方言)(4)


既然是邻居,移民就更便利。临湘与湖北沿江沿河对望的地方,都有湖北移民,如江南,解放前后,湖北天门、沔阳、仙桃一带很多人因为水灾而移民过来。如黄盖湖,在上个世纪40年代前后,湖北咸宁、嘉鱼、洪湖、仙桃有很多移民过来。江南和黄盖湖曾经还属于湖北嘉鱼县管理,1949年7月初随赤壁和平解放后,黄盖湖交由湖北蒲圻县管辖一年。1950年12月,由中南军政委员会报请政务院同意,以湖南、湖北在黄盖湖入长江的太平河口主航道划界而治,南边的黄盖湖归属临湘县。湖北的白螺、杨林山、螺山在陆城是临湘老县城时期还属于临湘,后来为了便于管理(长江沙洲的两边,冬天主航道变化),划归湖北监利县了。此外,白螺、杨林山、螺山、新堤、武汉、蒲圻等地也有一部分人移民到了陆城。1951年12月4日,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林彪还签署了临湘县与蒲圻县的边界划分的文件,也是因为临湘和蒲圻之间因为边界不清导致了一些民间纠纷。此外,聂市和源潭,坦渡和定湖分别通过黄盖湖和潘河(湖北叫新店河)与湖北搭界,也接纳了一些湖北移民,尤其是坦渡和定湖,距离湖北近,通婚、通商和迁徙十分频繁。据定湖《华夏李氏宗谱(陇西堂)》(2017年)记载,今定居定湖西畈祠的李氏是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由湖北蒲圻始迁定湖,至今六百多年。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就是洪湖赤卫队队员为了躲避白匪军的报复围剿或者因为杀地主受到彭霸天通缉而移民到江南、黄盖湖、聂市一带,并在这里落业。此外,通城一带过去因为税赋较重,也有一些移民到龙窖山一带。此外,据《忠防镇志》记载,忠防袁姓始祖朝杰公是在明朝洪武年间从湖北通城迁入的。

临湘话属于什么方言(十里不同音的临湘方言)(5)


实际上,临湘与湖北武汉语音相近、相同现象很常见。如“在菜碗里用筷子搅动或者翻动”,武汉话叫“造”。如表示“都”“全部”,武汉话叫“哈”,如“你们都来玩”就是“你们(一)哈来玩。”如表示“开始”,武汉话叫“架势”。这些字和词拼读、意思和用法完全一样,只是声调上略有差别。由于江南、黄盖湖长期由湖北管辖,也是临湘接纳湖北移民最多的地方,所以,这两地多带有典型的湖北口音,如“毛巾”就是“袱子”(音同服子),如“吃饭”就是“喫(音同七)饭”,如“一点儿”就是“一滴咖”(或者“一丢丢”),如“的”音同“滴”,如“我的”就是“我滴”。再例如“婴儿吃奶”,陆城、江南、黄盖湖一带说“呷妈妈(或者呷妈唧)”,与武汉一样,而临湘其他地方都说“呷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陆城话也受到了湖北的影响。龙源、壁山一带说“他”为“也”、说“央家”为“别人”、说“这里坐”为“格(狗字桃林音)里坐”,带有湖北通城口音。而坦渡话具有标志性的口语“rua义”,则完全是受到了湖北蒲圻一带方言的影响。(连载3,未完待续)

临湘话属于什么方言(十里不同音的临湘方言)(6)

作者:铃铛,中国科普作家,临湘方言文化研究主持人。(授权发布)

临湘话属于什么方言(十里不同音的临湘方言)(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