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真实生活(独家何瑞乐帝都深处)(1)

齐白石真实生活(独家何瑞乐帝都深处)(2)

作者简介:何瑞乐,呼和浩特市书画院专职书画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双学士,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协会会员,内蒙古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内蒙古精英沙龙驻京记者。曾进修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西部书界新秀理论班。各类作品散见于《中国艺术时空》《内蒙古日报》《草原·文艺论坛》《内蒙古精英沙龙》《呼和浩特文艺》等报刊及新媒体。

帝都深处,寻访齐白石住过的地方

文/何瑞乐

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塞北住久的人,北京的春天来得是早了些,不过,早得令人欣然,冬衣未脱,只见街头巷尾,道路两旁,桃花、梨花、迎春、玉兰争先恐后地怒放着。花一开,人的心思也会向外扩散、延伸,会形成许多积极的愿望。这是事物的规律所在,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古人之言不予欺也。忽一日,我莫名其妙地生出一个念想,是潜在心底多年的一个念想,也可以说是想念,想念一个十分熟悉而又未曾结缘的人,他叫齐白石,小名阿芝。阿芝,好亲切的名字,像一个极讨人喜欢的童年玩伴。我生也晚,当我知道这世上有一种职业叫作画家的那天起,我就记住了齐白石。印象中我们村里的农民都知道齐白石,齐白石三个字帮助我理解了家喻户晓这个成语。在北京城中我找到了两处齐白石住过的地方,一处在西城辟才胡同西口(原跨车胡同13号),名曰“齐白石故居”。另一处在东城雨儿胡同,叫做“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齐白石真实生活(独家何瑞乐帝都深处)(3)

3月17日这天下午我从手机上搜到了“齐白石故居”的地址和路线。从东冉村乘114路公交到木樨地北站,换乘68路,在辟才胡同西口下车。问路边老人,“齐白石故居”在哪里,他们往马路对面一指,“就那”。我过了马路,眼前是一个十字路口的一角,桃树和毛竹、苍松环拥着一座古旧四合院。我绕宅院周围打量一番,发现所谓的辟才胡同压根儿没有了胡同的踪影,四周高楼林立,只剩下这座院子孤独着。又从有关资料了解到齐白石故居的位置并不属于辟才胡同,而是属于原来的跨车胡同。这处院落现在冷寂无人,似乎是被周遭都市繁华所遗弃了的旧物,又似乎是这件旧物傲然地遗世独立,默默地含蓄着岁月的沧桑。大门门板是暗红色的,但很破旧,惟其破旧才更接近真实。大门紧锁着,这里并没有对外开放。大门旁的墙壁上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齐白石故居,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公布,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一九八四年九月立”的字样。

齐白石真实生活(独家何瑞乐帝都深处)(4)

站在这里我怀想当年主人的风雅生活和奇闻轶事,想到齐老爷子穿着长袍,蓄着美髯每天从这里出出进进,每天在这“铁栅三间屋”里,“笔如农器”般地忙乱。正想得入神,不料瞥见大门左侧的青砖墙壁上以白粉书写着“禁止大便”四字,措词直白无文,字迹潦草歪斜,不知是何方俗子所为,让人啼笑皆非。院墙外一侧的两株桃树开得极艳丽,让人想到林徽因“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这样丰腴的句子。见有一年轻女子举着手机对花拍照,我便以为她也和我一样是专程来访的白粉(白石粉丝),但是她拍完花便沿着街边走掉了,对这座院落并不关注。看来是我想错了,她是来打酱油的,顺便看了看花。

齐白石真实生活(独家何瑞乐帝都深处)(5)

据说齐白石从1919年第一次来北平,到1957年去世,38年里先后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北半截胡同、法源寺、前门外西河沿排字胡同、陶然亭附近的龙泉寺、石蹬庵、三道栅栏、高岔拉(后改为高华里)1号、跨车胡同15号(今13号)、雨儿胡同等十几个地方住过。居住时间最长的就是跨车胡同,因此他来京后绝大部分的作品诞生于这里。缅怀白石先生生平事迹,我不禁作了两首俚句,以志景仰之情:

一、雾霾连日黯征尘,遣兴城西访画魂。屋瓦青青呈朴古,桃花灼灼发春新。风流文采行之远,妙逸丹青卓不群。恨不早生百余载,卜居此地学高邻。

二、广厦周遭未足珍,幸哉未灭此斯文。京漂巨匠天涯客,艺苑劳模赤子心。湘楚风骚多雅调,山民脾性作奇闻。何生不忍轻离去,绕宅三巡又扣门。

齐白石真实生活(独家何瑞乐帝都深处)(6)

3月26日下午,我又来到位于雨儿胡同十三号的齐白石旧居纪念馆。这是一处很气派的四合院,原为清太宗第四子叶步舒宅邸。这处院子是一九五五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国家文化部拨款购买提供给齐老爷子居住的。可见当时政府对艺术大师的重视程度。可惜据说白石老人在这里住不习惯,不久又搬回跨车胡同去了,享用这处院子的时间并不长。这里每天对外开放,门票五元。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极好,院中的两株玉兰花开了满树,格外耀眼,一树洁白,一树粉红。院子的中央矗立着齐白石柱杖而立的铜像,是当代雕塑家吴为山先生的作品,这件雕塑写意而传神,有中国水墨的韵味,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齐白石的精神气质,特别是长袍的处理,像山石的肌理,与齐白石艺术高峰的地位相暗合。中外游人们瞻仰着齐白石的雕像,观赏着陈列在厢房里的各类白石画作(高仿复制品)。有些大人一边参观,一边给孩子讲述齐白石先生的人生轨迹,从困顿童年,到木匠生涯,从学诗学画到五出五归,从衰年变法到声名日重等等。一个孩子睁大眼睛盯着那些画作,惊奇地问道:“这些画都是这个白胡子老爷爷画的吗?”“是的,多棒!你也好好画啊!”大人说。白石老人的作品我曾临摹过,只能临个皮毛,压根儿得不到精神,一想齐白石本来是敢于突破的画家,他有句诗“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我便释然了。齐老爷子是无所不能的全科画家,花卉、翎毛、走兽、山水、人物样样是自家风格,这样的大师,他的路子当然是不可复制的。

齐白石真实生活(独家何瑞乐帝都深处)(7)

据资料显示,1957年齐白石去世后国家曾在这里筹建齐白石纪念馆,后为北京画院的办公地点,2012年北京画院对原建筑进行了修复并重新命名为齐白石旧居纪念馆,功莫大焉,值得称道。

五点钟,纪念馆工作人员要下班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出了院门,见一些游客还不肯离去,在门外拍照留念。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给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拍照,孩子们说说笑笑好不热闹。我让这个小女孩帮我拍张照片。女孩便喊“你俩让开,让这位叔叔先拍。”我说“别,你们先拍,你们先拍。”但三个孩子几乎齐声说“叔叔先拍吧。”小女孩用我的手机轻松地按一下快门,就拍出一张光线、构图都让我十分满意的照片。

回到寓舍我依然余兴未减,便凑成一首名为《雨儿胡同访齐白石旧居纪念馆》的老干体打油诗,博读者一哂:

京城二月玉兰开,我沐春阳仰俊才。

画迹清晰人迹杳,旧居光大故居衰。

每凭椽笔振家国,敢舞单刀出心裁。

巷口徘徊听雀语,欲行回首望楼牌。

从纪念馆内有关资料得知,魏公村有齐白石和宝珠夫人的合葬墓地,这是白石老人的最后归宿,两块墓碑的碑文分别是:“湘潭齐白石墓”“继室宝珠之墓”,改日得暇,我会去魏公村凭吊、缅怀,有兴趣的朋友可约我同去哦。

2016年3月27日

齐白石真实生活(独家何瑞乐帝都深处)(8)

内蒙古本土原创文艺作品权威发布平台

编辑/《内蒙古精英沙龙》编辑部

电话/(0471)5984776

电子信箱/nmgjysl@126.com

nmgjingyingshalong

齐白石真实生活(独家何瑞乐帝都深处)(9)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