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

父母尚有来处否则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1)

一直想写一下父亲,感恩他对我的生养之恩,可是回忆起来却无从下笔,因为从我幼时起,能记起的除了父亲对我的严厉之外,还是严厉。

父亲年近八十,耳聪目明,偏瘦,身高算不得伟岸,可在我心里却高大如山。父亲于田间劳作一辈子,勤劳朴实一生。他读过几年书,喜书籍,记忆力惊人,如遇喜欢的段落,时隔多日,依然可以吟咏背诵。如果不是因为去年他突然生病,我还一直以为他永远身强体健,永无疾患,直至终老。

幼时我极淘,与现在别人眼中的文静判若两人。即便不是上树抓雀,却也是敢与同龄女孩一比天高,小试身手。时常不自量力地从一个破旧的土墙上一跃而下,仅为比试胆量,结果可想而知,不是崴脚就是摔伤,现在想想依然后怕不已。

记得某个夏天,酷暑难耐,于是与要好的女孩一合计,踩着凳子爬入她家水缸,当时只为图一时凉快,却因此浪费了一缸的水。那些用来饮用的水是邻居大婶一桶一桶辛苦挑来的。

几岁时常做赤脚大仙。尤喜夏季,在院子里赤脚疯跑,那时的地面不是水泥路面,亦不是花砖铺就,而是泥土,常常弄得满脚是泥,灰不溜秋的,却又乐此不疲。邻居大叔见状,开玩笑问:“娟,你是铁娟还是钢娟?”大叔的质问换来的总是我淘气地吐舌头。

调皮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母亲有次在院子里烧水,顺手把刚用过的炉钳置于地上,而我从屋里一溜烟跑出来,说也奇,不偏不倚刚好踩到炉钳上,只听左脚下滋啦一声响,随即一股烟从脚下冒了出来,我旋即猛的一抬脚,现在想这个动作该是自救的本能反映,否则再烙一会肯定变烤猪蹄了。还未等母亲反映过来,我已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抱脚神伤,又恐又惧。

父亲疾跑过来,看清现状,随之瞪我一眼,然后急忙出门。那刻我竟然忘记了疼,亦不敢哭。内心忐忑不已,只觉得闯祸了,又要挨训。可没过一会,父亲从外面拿回一个棕色的小瓶子,为我抹了受伤的脚,那是一道长长的又拐着弯的烧焦了的疤痕,像极了阿拉伯数字“7”。后来得知那小瓶子里盛的獾油,抹了之后好得快,亦不留疤。再后来我是一瘸一拐老实了好几天,从此光脚走路也不复存在了。

那时的我活脱脱一个男孩模样,而大姐可爱漂亮。父亲每每说教于我,时常以大姐为榜样。面对我这么一个冥顽不灵、屡教不改的疯丫头,父亲也是煞费苦心,大声训斥对我来说已是家常便饭,父亲常以那句女孩就要有个女孩样,要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来教育我。曾经内心极其排斥这种教育方式,同时感觉他这是苛刻要求,可随着年龄渐长,愈加懂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是希望她的女儿有一个好的形象。现在关于这点,我内心早已释然,亦是感恩父亲的严苛。

父亲的爱深沉,远没有母亲的爱绵长、悠远。父亲的爱如山,母亲的爱似涓涓细流,有数也数不清的呵护与温暖。甚至多年后有段时间,觉得父亲就一老夫子形象,他总是讲大道理给我们:比如你是党员,要好好做人;比如我们现在的好社会是多少人用鲜血换来的,要珍惜;比如最艰苦的年代虽然过去了,可依然要保持朴素的本色;比如责人先责己;又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此种种,父亲每每碎碎念,我有段时间内心就极为排斥,总觉得耳朵都磨出了茧子。总觉得他与社会脱节了,他总是教条主义,我亦觉得我们父女之间存在很深的代沟。可随年龄渐长,父亲的话总是萦绕于心,让我在为人处世方面受用不尽。方觉父之教诲,是我做事做人方面最好的指明灯。

一次夏夜乘凉,央求父亲给说故事。他便娓娓道来:“很久以前有两个书生相约来年一起赴京赶考,其中甲书生却在赶考前因病去世,眼看赴约时间临近,甲书生无奈,心想做人重在诚信,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若不赴约,岂不成了背信弃义的小人。于是甲书生便以自己的魂魄千里赴约,兑现承诺,并向乙书生说明其中缘由。”此故事重在讲述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父亲随即又说:“就算你是女孩子,也要做到说话一言九鼎。”可幼时懵懂,初听魂魄两字,内心惊恐不已。而今,这个故事已深入我心,父亲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我需用一生时间去践行“诚信”两字,做到父亲所期望的说话要一言九鼎,言而有信。

还记得父亲讲的的张英让墙的典故,童年时虽不知全意,却记忆犹新。每每做事,总会想起父亲讲过的故事,让我学会了与人相处多宽容别人,礼让他人,即便女子,也要有颗宽宏厚道的心。

一直以来,我只盯着母亲的身体,因老母亲常年高血压,常年服降压药,且身材瘦小羸弱,所以更多的问候给了母亲。健步如飞的老父亲,我且从来没有考虑过他需要我们的照顾与问候。

直到有一天,父亲说起身体稍有不适,且依然说笑从容,还不当回事。我与大姐顿时紧张,赶紧问哪里不舒服,第二天带他去医院检查。看医生、拍片子、等结果,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等待结果的过程总是煎熬的。直到医生看片子后说情况不妙,要做手术,且手术需全麻。我与大姐顿感天昏地暗,他是我们那个体魄强健,行走如飞的父亲啊,尽管明知人吃五谷杂粮,岂有不生病之理。可是那刻,偏偏不信。

平静下来,与大姐、三妹、弟弟协商赴京尽快手术。于是我与大姐分别给单位请假,收拾行囊,带父亲去异地手术。疾驰的高铁上,父亲一句:“给你们添麻烦了,我怎么那么不争气啊。”父亲语噎,他心里对自己有深深的自责,他怕耽误我们上班,怕我们花钱。我闻听此言,瞬间泪如雨下,赶紧扭过脸去,怕老父亲看到,许久说不出话来。大姐亦是凝噎不语,久久未言。

我那生性刚强的老父亲啊,您养我们小,我们自然养您老。您供我们读书,不因我们姊妹多而拉下其中任何一个!而今您年龄大了,生病了,我们做子女的自然是服侍在侧,怎么会是我们的麻烦呢。您虽没有给我们金钱物质上的大富大贵,可您坚毅的品格,容忍的态度,宽厚的为人,诚信的处事,给了我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漫漫人生路,我不敢懈怠,惟有在今后的光阴中好好做人,才对得起您的养育之恩,惟有在余生好好学习您的品格,感觉自己才活得像个样子。

而今,您经历了病痛的重创,慢慢的挺过来了,这里有您坚强的毅力,有您面对病痛豁达的态度,有母亲的细心周到的照顾,有我们做子女的精诚团结,拳拳孝心。相信我们全家凝心聚力,会闯过这道难关。

好好的爱我们的父母吧,不要厌烦他们一句话说三遍,也不要厌烦他们步履的蹒跚,垂垂的老去,渐已模糊的视力,听力的衰退,因为暮年的我们,也会变成父母现在的样子。写至此,想起那句经典之言:“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父母尚有来处否则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