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帝国,开创了“文景之治”、“孝宣之治”、“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开辟了“丝绸之路”。国力强盛、天下太平、百姓殷富。汉朝之强,强在文化、强在制度、强在民心士气,正因其强,我们才被称作汉人、汉族。

西汉十大名将排行榜(西汉五大名将第一实至名归)(1)

如此盛世王朝,自然是名将辈出。两汉最大的敌人就是匈奴,在这些名将的征讨下,不可一世的匈奴被打的元气大伤,毫无还手之力。下面我们盘点西汉名将。

楚汉之争,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韩信

西汉十大名将排行榜(西汉五大名将第一实至名归)(2)

韩信剧照

韩信,一个拥有太多头衔的历史人物,他是西汉开国功臣、著名军事家,“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又被后人奉为“兵仙”。他也是最有故事的一个历史人物,关于他的成语有很多,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比如国士无双、背水一战、战无不胜、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等。

韩信的一生非常精彩,他从小时候吃不起饭,受人欺凌到后来封王拜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凭借的是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他起初效力于项羽,因在项羽那里得不到重用转而投奔了项羽的对手刘邦。

楚汉之争,他先为刘邦取得关中,又为刘邦击破各个诸侯,亥下之战,项羽兵败自杀,项羽最终就是败给了韩信,所以说刘邦最终能胜出,韩信功劳最大,可以说西汉的江山有一半都是韩信打下来的。刘邦自己都说:“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所主打的一系列战役都是历史上的杰作,为后世兵家所崇拜。他所创造的卓越业绩和经典战例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令后人高山仰止。

可惜,厉害如韩信这等人物最终也没有逃过兔死狗烹的下场。刘邦坐稳江山后,就开始对昔日有功之人进行清除,韩信自然不例外,他先被剥夺兵权,职位从王降到侯。后来又以造反的罪名,被吕后和萧何合谋骗入长乐宫中,残忍杀害,而且被诛三族。

周亚夫

西汉十大名将排行榜(西汉五大名将第一实至名归)(3)

周亚夫剧照

周亚夫,西汉名将,周亚夫出身名门,父亲是绛候周勃。周亚夫共辅佐了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任皇帝,他善于治军领兵,性格敢于直言。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听晁错进言实行削藩,试图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这严重损害了诸侯们的利益。有压迫就有反抗,于是,吴王刘濞联合其他诸侯等七国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汉景帝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

面对气焰滔天的反叛军,周亚夫沉着应战,他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可以说,如果没有周亚夫,大汉王朝可能就提前退出历史舞台了。汉景帝对周亚夫为非常器重,两年后,周亚夫就被封为丞相。

西汉十大名将排行榜(西汉五大名将第一实至名归)(4)

不过之后发生的许多事让汉景帝和周亚夫之间有了隔阂。先是汉景帝想要废除太子,周亚夫极力反对;后来窦太后想要加封自己的兄长为候,汉景帝找周亚夫商量,周亚夫搬出刘邦当年的盟约“非刘姓王不封侯,非有功之臣不封侯”再次反对;之后匈奴几个首领前来投降,汉景帝为了表示安抚,想封这几个首领为候,周亚夫再次极力反对。可是,这一次汉景帝没有听他的,因此周亚夫一怒之下竟然辞职了。汉景帝也在气头上,没有惯着他,便拿掉了他的丞相之位。

不过,汉景帝不想就这样就失去这么一个人才,毕竟周亚夫的功勋是有目共睹的。于是就请他入宫赴宴,其实是想考验考验他,给他一个机会。怎么考验呢?汉景帝命人给他上了一块没有切开的熟肉,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请吃饭又不给筷子,这不是诚心戏弄人吗!于是就向人索要筷子。汉景帝看着这一切,笑着对周亚夫说:“此不足君所乎?”(我都请你吃饭了,你还不知足吗?)

周亚夫见皇帝不悦,赶快摘帽谢罪,之后便自顾自地快步离开了宴席。汉景帝望着周亚夫的背影说道:“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此人永远不知道满足,不适合侍奉少主。)

随着周亚夫渐渐老去,他的儿子也在考虑父亲的身后事,于是他就偷偷找人打造了五百具甲盾,作为日后父亲的陪葬品。可是私自买卖甲盾在当时是不允许的,就因为这件事,周亚夫被关进了大牢,其实周亚夫对这件事一点也不知情。性格耿直的周亚夫以绝食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最终在绝食五日后,“呕血而死”。

其实,以周亚夫的功绩,做点陪葬品根本不算大罪,真正造成他悲剧的是他耿直的性格,而且没有城府,数次得罪汉景帝!在汉景帝眼里,周亚夫自恃功高,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留着他对江山社稷有威胁。这种人,历朝历代都是皇帝清除的对象!

卫青

西汉十大名将排行榜(西汉五大名将第一实至名归)(5)

卫青剧照

卫青,西汉名将、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卫青出身并不好,父亲是一名小吏,母亲是平阳公主府上的一个下人。所以卫青的童年生活过得是非常苦的,成年后,卫青也进了公主府,给平阳公主做了骑奴,就是骑马随从的奴才。

后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上,入了宫并被封为夫人,卫青也水涨船高被封为太中大夫,由于他精于骑射技术,常随武帝外出围猎,很得武帝赏识。

汉武帝一生是伟大的,他一生几乎都在与匈奴作战,也正是与匈奴的作战中,卫青证明了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

公元前129年,匈奴大举入侵,汉武帝派四路兵马前去出击,结果四路兵马折损了三路,只有一路大胜而归,这一路兵马统帅正是卫青,而卫青因此被封为关内候。公园前124年,匈奴再次大举南下,爆发漠南之战,卫青再次痛击匈奴,大获全胜,汉武帝听到捷报,马上派人在路上迎接卫青,授他大将军印。漠北之战,卫青又一次重创匈奴。卫青曾7次率领大军讨伐敌人,他的名字威震大漠,打的匈奴不敢再犯。

卫青不仅打仗厉害,而且为人非常随和,虽然位极人臣,但是非常谦虚低调,深受汉武帝信任。公元前106年,卫青病故,谥称为烈侯,葬于茂陵。

霍去病

西汉十大名将排行榜(西汉五大名将第一实至名归)(6)

霍去病剧照

霍去病,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的出身也不好,不过随着卫子夫被选入宫中,由于在卫子夫生下了皇长子后被立为皇后,卫家就水涨船高了。所以,霍去病在16、17岁时便出任侍中官,专门负责保卫皇帝安全,在18岁时,便随卫青出征。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在卫青的带领下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征战,卫青派给他八百骑兵,让他出战匈奴,而霍去病也没负重望,此战中他斩杀了单于祖父,俘虏了单于叔父,斩杀了两千多匈奴,他人生的第一战就这样以全军功劳第一的战绩完美收场,被汉武帝封为冠军候。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两次进军河西,征讨匈奴,霍去病再一次大胜而归。前119年,汉武帝发动规模巨大的漠北战役,汉武帝共调动十万骑兵,战马、步兵辎重无数。十万起兵分别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分东西两路向匈奴进军,此战卫青各霍去病重创匈奴,打的匈奴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被迫迁到更偏远的地区,中原大地一片和平景象。卫青被封为大将军,霍去病被封为大司马。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忽然身亡,年仅24岁。一代天之骄子就这样毫无征兆的死去,真是可惜。他的那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至今仍然震耳发聩!

陈汤

西汉十大名将排行榜(西汉五大名将第一实至名归)(7)

陈汤,西汉名将。陈汤的名字虽然没有上面四位有名气,不过就凭他说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加上奔袭三千里一站灭了北匈奴,就足以让陈汤彪炳史册,让后人称颂。

我们来看看陈汤是如何一战定西域的。

陈汤出身贫寒,一度以乞讨为生,受尽了街坊四邻的白眼。不过陈汤学识渊博,后来还是谋到了一官半职,这中间他还被打入过大牢,从牢中出来,他也没有多大的官职。

后来,汉元帝征集出使西域的使者,陈汤便自告奋勇。

这个时候的西域可不太平,由于在汉武帝时期,匈奴就被打的分裂成南北两个部分。这时,北方的郅支单于怨恨汉朝偏袒南方的呼韩邪单于,和汉朝交恶。他还与康居王狼狈为奸,在西域诸国为祸,逼迫这些国家向他们交贡,严重扰乱了汉朝边疆。朝廷数次派出使者,不是被囚禁羞辱就是被杀害,所以朝廷之上无人愿意再去出使。

汉元帝看见陈汤自告奋勇,很佩服他的勇气,于是就派他和甘延寿一起出使西域,陈汤的身份是甘延寿的副手。陈汤路上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甘延寿,他说:“必须尽早除掉郅支单于,如果不及时除掉他,将来必定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晚下手不如早下手。”甘延寿也觉得有道理,但是这也不是一件小事,必须得上报朝廷,待朝廷同意了才能执行,于是甘延寿就准备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章,并说明他们要除掉郅支单于的想法。

可是还没等甘延寿的奏章发出去,陈汤就自己动手了,他竟然假传圣旨,调动了驻守边关的汉军和西域诸侯的军队。等到甘延寿知道的时候,陈汤早已集结了四万大军严阵以待了。甘延寿自知木已成舟,只能硬着头皮拿下这一仗戴罪立功了,如果拿不下那假传圣旨可是杀头的大罪。

西汉十大名将排行榜(西汉五大名将第一实至名归)(8)

突如其来的四万大军,打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当郅支单于反应过来时,四万大军早已兵临城下,他连增援和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只有城内的3000人马。这四万大军有大部分都是身经百战的边关军,过程很激烈,战斗打了不到两天,最终在陈汤的指挥下,北匈奴郅支单于被斩杀,其余共斩单于阏氏、太子、名王以下1500多人,生俘145人,投降者100多人。

不久之后,郅支单于的首级被送到长安。自此陈汤完成了奔袭三千里灭北匈奴的壮举!北匈奴被斩杀后,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更加畏惧汉朝了,他统一匈奴后,与汉朝恢复和亲,保持了半个世纪的和平。

名将陈汤,一生仅此一战,但一战即为数十年汉匈战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给自己的祖国赢得了长久的边境安宁!令人遗憾的是,陈汤后来的命运颇为坎坷,不管他之后的命运怎样,但是他平定西域,扬大汉国威的功绩,依旧值得后世称颂。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今听来仍然荡气回肠,千古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