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天可汗”李世民的名字可谓振聋发聩,他的前半生驰骋疆场,为大唐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后半生雄才伟大略,开创了贞观之治,他领导下的大唐帝国也成为当时的世界中心,被历史学家称为中国的黄金时代、奠定了现代中华民族的基础。

中国有句古语: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李世民是伟大的,他在成就自己丰功伟绩的同时,也是一个柔情似水的丈夫、舐犊情深的父亲。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堪称模范夫妻,他们共同生活了二十三年,一起经历大风大浪,始终彼此信任,互相扶持,无论夫妻俩身份如何改变,始终不渝。

李世民的功与过总结(李世民雄才伟大略背后也有舐犊情深的一面)(1)

武德二年(619年),时为秦王妃的长孙氏为李世民生下了长子李承乾,因生于太极宫承乾殿,爷爷李渊(唐高祖)就此为这个新添的孙儿起名承乾,赐封恒山王。

唐朝在取代隋朝、统一全国的征战中,随着秦王李世民的功劳越建越大,秦王府集团的野心日益膨胀。到消灭了河北窦建德和河南王世充两个最重要的对手后,李世民的野心也之萌生。据说在此期间,李世民曾带上几名心腹乔装打扮秘密拜访过一位能预测未来的神秘高人,高人告诉他:秦王将成为天子,一定要慎言慎行,珍惜自己!此事若不是李世民坐上皇位之后,自己抖擞出来,几乎瞒过了全人类。

从这时起,李世民请来儒学大师陆德明、孔颖达,将他们任命为秦王府十八学士,负责教导李承乾儒学经典,悉心培养,并将长孙氏的娘家侄子长孙家庆作为李承乾的侍读兼玩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接班人。此时的李承乾不过是个六岁的儿童,为了父亲的大业,被开始强行灌输那枯燥乏味的孔孟之道,一个小孩天真烂漫的时光就此被无情剥夺,为他日后的叛逆埋下了伏笔。

李世民的功与过总结(李世民雄才伟大略背后也有舐犊情深的一面)(2)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一举击杀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迫唐高祖李渊交出军政大权,继而退居二线,李世民取而代之,荣登九五,册封长孙氏为皇后,立八岁的李承乾为皇太子。

据载,李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深得李世民的喜欢,在册封太子的诏书中特别强调李承乾“早闻睿哲,幼观《诗》《礼》”。李承乾作为大唐的储君,小小年纪便离开父母,住进东宫,开始了其万众瞩目的皇二代生活。

太子可是个高危行业,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估计李承乾身边的教职人员会不断地给这个可怜的孩子灌输这个理念,并督促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此,李承乾智育上的成绩应该不差,只是体育教育方面却差强人意。

李世民的功与过总结(李世民雄才伟大略背后也有舐犊情深的一面)(3)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李世民就迫不及待要给十三岁的李承乾举行成年礼(俗称冠礼,古代男子一般二十岁行冠礼),为的是早日承认太子成年人的资格,好名正言顺的让他参加各项活动。可这时候李承乾的“革命本钱”出了状况,大病一场。搞得连李世民这个唯物主义者也唯心起来,征调大批佛、道各路神职人员来为爱子祈福,并拨款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将各监狱的服刑人员作减行处理,以此感动苍天,让太子尽快康复。

也许是李世民的诚心感到某路神仙,却又无意中怠慢了某位神抵,李承乾病愈后却落下了“腿疾”,走路一腐一拐的。对此,李世民并不以为意,世界上身残志坚的人多了去,作为一国之君,并不需要亲自操刀上阵杀敌,靠的是智慧和决策能力。为了检验李承乾的脑子是否还正常,李世民还命题让他写一篇关于治国方略的论文,结果,李承乾洋洋洒洒数千言,不乏新观点和新理念,让李世民非常满意,不无得意地向大臣夸耀其:“深得经邦之要也”。

可李承乾显然没有老爹的心志,变得有点自卑起来,李世民为此 “搜访贤德,以辅储宫”,先后挑选了十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又红又专名臣到东宫加以辅导,如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轮番给李承乾洗脑。然而这些德才兼备的老学究们却忽略了教育方法和方式,他们只知道一味纠正太子出现的偏差,而忽视了人性化教育,没有考虑太子尊严方面的需求。

李世民的功与过总结(李世民雄才伟大略背后也有舐犊情深的一面)(4)

贞观十四年(640年),已经二十出头的李承乾不过盖个新房子,便遭到于志宁的批评,说他过于奢华;李承乾学习之余和身边的宦官谈笑逗乐,于志宁又无限上纲上线,把他与秦二世相提并论。而孔颖达比于志宁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要觉得李承乾稍有不符合自己认为的标准,即刻犯颜直谏,丝毫不留情面。连一个妇道人家、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都看不下去,曾劝说过孔颖达:太子都是个大老爷们了,批评教育要讲点策略,不要老是当面痛加指责,要留点尊严!而孔颖达却站道德制高点,坚持表示自己 “死无所恨”;那个张玄素那更是无时无刻不在耳边唠叨个没完,恳切的程度恨不得李承乾立刻成为自己期待中的标准学生。总之,这帮人是争先恐后上阵,措辞是一个比一个凶狠,言语一句比一句锋利,其结果是招至了李承乾的叛逆。

李承乾面对父皇派来的老师,耍起了两面派,当面前唯唯诺诺,温良恭俭让,背后却声色犬马,嬉戏玩乐。李承乾向往突厥人的风俗习惯,偷偷将一批有突厥相貌的街头混混招入宫内,在东宫的一角开辟为草原,按照突厥习俗与“部落子民”饮毛茹血、在帐篷里趴着睡觉。他对“部落子民”们说:我就是你们的大汗,咱一切都按照突厥的规矩来。模仿草原部落争夺牧场的场景“布陈大呼交战,击刺流血,以为娱乐”,打完仗后,“剑羊而烹之,抽佩刀割肉相啖”分享胜利的喜悦。高兴之余还扬言等他当上天子后要去突厥当大将军。

李世民的功与过总结(李世民雄才伟大略背后也有舐犊情深的一面)(5)

李承乾的胡闹行为瞒得了管教他的导师,或者老师虽然知道却没有家访上报给李世民,但李世民对太子的一举一动却了如指掌。于是又增派人手进行说教,并特地嘱咐杜正伦随时矫正太子的言行。结果杜正伦在劝说过几次不顶事后,干脆摊牌:这是你那皇帝老爹让我规劝你的,听不听由你,当我爱管你的破事啊?

李承乾向老爹提出书面抗议,李世民异常恼火,但也只是把气撒在杜正伦头上:“你怎么把朕的老底都抖擞出去了呢?”将杜正撤职、下放基层了事。

可见李世民还没有更换接班人的念头。贞观十五年(641年),李世民带着嫡次子李泰到东都洛阳视察工作兼旅游散心,让李承乾留守长安,处理日常工作。

史载李泰“聪敏绝伦” 才华横溢,是个学霸级的人物,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造诣,深得李世民的宠爱,经常带着他四处游幸,甚至到了一天见不到他,就要派自己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去送信,一日之内鸿雁往返数次。特别是在由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出版后,李世民高兴得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13万字的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秘府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此举就连史官都不得不感慨到:“其宠异如此”。

李世民的功与过总结(李世民雄才伟大略背后也有舐犊情深的一面)(6)

更严重的是,由于李泰宠禄过盛,让李承乾与李泰双方都有了想法。李泰是踌躇满志,李承乾则感受到了威胁,怀疑弟弟有恃宠夺嫡之心。可此时的李承乾却陷入了一段变态的歧情而不能自拔,他竟然对宫中一名叫做称心的小鲜肉伶官(古代戏子)动了真情,同吃同睡,说白了就搞基。李世民知道后,自然着急上火,马上处死称心,将李承乾臭骂了一顿。

李世民此举是治标不治本,由于得不到心理医生的开导,李承乾悲痛欲绝之下一连几个月泡病假不上班,甚至对前来劝谏他的张玄素等人更恨不得杀了他们泄愤。

李承乾如此荒唐,自然有大臣劝李世民重新考虑接班人问题。李世民答复:朕知道你们的意思,太子虽然腿脚不利索,可怎么说也朕的嫡长子,不能废长立幼而坏了宗法!只拿身体说事,半句不提他的荒唐行径。

可李承乾并不知道他老子的一片苦心,已完全失去心智的他越来越感到不安,于是曾密谋策划暗杀李泰,继而勾结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李安俨、赵节等人,打算先下手为强,准备起兵逼宫。

李承乾一伙大概不是脑子进水就是让驴给踢了,也不想想李世民是怎么当上皇帝的。用他玩过的手段去对付其本人,这不是班门弄斧吗?李世民痛心疾首之下,只得将李承乾关了禁闭。李承乾的政治生命算是彻底终结了,可李世民没有汉武帝的铁石心肠,将长子赶尽杀绝,他还是打算保全爱子一命。于是,李世民将问题拿到朝堂上让大臣们讨论:你们说说看,李承乾的问题该怎么处置?

李世民的功与过总结(李世民雄才伟大略背后也有舐犊情深的一面)(7)

这还用说?按照历朝历代的规矩,凡是犯了谋反罪的皇子,哪个不是身首异处!可大家都不傻,皇帝还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不忍心处死,故意把棘手的问题抛给我们。因此个个当起吃瓜群众,最后还是通事舍人(从事秘书兼联络工作的官员)来济站出来发表意见:此事最好是既让陛下不失慈父心肠和形象,又让太子能颐养天年,两全其美才是最佳的处理办案!

有了来济的台阶,李世民当场拍板,撤销李承乾一切职务,放下黔州劳动改造。来济也因为在正确的时间,提了正确的建议而连升三级,从通事舍人一下子晋升到中书舍人。

知子莫若父,李承乾被废后,在重新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李世民深知 “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为了保证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爱子同时安然存世,果断立了年幼却性格温和的嫡三子李治为太子。

参与谋反的李元昌、杜荷、侯君集等人全被判处死刑,李承乾则于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二月在黔州郁郁而死。作为大唐帝国高高在上的天子,李世民也像天底千千万万慈亲一样为自己的爱子做打算,可没想却让他身后的大唐王朝走了一段弯路,李唐江山一度易手,中间出了一个武周,这是后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