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2日 星期三 晴

王阳明的心学,强调心的作用,强调人的生命洒脱活泼的灵明的体验。万事万物都不在心外,而是在我们的内心之中。一切都是依靠人的认识而存在的。

王阳明对学生解释他的心学说道: “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意思是说,当我们认识了这个事物,这个事物对于我而言,才产生了价值,否则这个事物对于我而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为它没有被我所感知。

其实,王阳明讲的这个“心”就是人内心深处的本心,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一个人面对问题的时候,并不需要去求助于外界,只要认真问问自己的“心”,也就是良知,也就能很好地解决各种问题了。阳明心学的核心就是“致良知”,换成现在的白话就是“开智慧”“找到你自己”。

对于一个人来说,当他真正觉悟了,明白了“求人不如求己,佛不渡人人自渡”的道理,就会在迷茫与无助的时候向内求助,修行先修心,渡人先渡己。只有心境澄澈、心无挂碍了,才能达到大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此一瞬已是永恒。天人本是一体,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这便是阳明心学!天理即是人欲。

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中国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千古。

随心而动随任而行(随心而动随意而行)(1)

而王阳明心学里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知行合一。就是说,不管是人的知和行,本源自于自我内心的道德律令,都是心的本体,知行是同一个功夫,不可脱离,也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也就是说,你有良知,就要按照这个去做,不去做算不上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就是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

王阳明就是这样把高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高度融合,这让他在战场上指挥若定、所向披靡,在官场上如鱼得水、无人撼动,在哲学理论上独树一帜,开创了新的纪元。他从来不是教条主义者,他主张“事上练”,就是要把知识灵活运用到每一件事情上,这样的“知行合一”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他不要钱,不要官,不但不愿落井下石,连自己的封赏也不要,在平定宁王反叛的战斗中,他以一人之力建立不世奇功,却心甘情愿地将手中最大的战利品宁王拱手让出,只是为了那些平凡的芸芸众生,他甘愿功成身退,拱手让人。

他的一生,是光明的一生,他历经坎坷、九死一生,却意志坚定;混迹官场,起起伏伏,却心系百姓;他反对暴力和贪欲,坚信正义和良知;他不放弃、抛弃任何人,认为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圣贤。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品质叫正直,有一种人叫义士。王阳明就是这样心如止水,虽繁华纷扰之世间红尘,但心中已然空无一物。在他临死之前,当弟子们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坦然地笑着说最后的八个字,即:“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随心而动随任而行(随心而动随意而行)(2)

那么,阳明心学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真的有帮助吗?当然会有帮助的,而最大的帮助就是让人长智慧。我们现在的人,都是小聪明太多了,一个个比谁都会算计,但总是喜欢斤斤计较,最后把自己的心活小了,里边放着各种乌七八糟的东西,一生不得清净。

所以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明确告诉世人:你的心本来清净光明,能量广大,你本来就是圣人啊,圣人可以畅游天地间。

当然这里的畅游天地不是腾云驾雾的神通,如果你这么想,那就是犯迷糊了,阳明先生是让你觉悟,觉悟就是找到自己啊,不是外边去找个什么神,天天拜来拜去,满心的欲望。

当你读了《传习录》,你会豁然开朗:能应万物就是神,无所挂碍就是通,这就是神通。明白了这一点,你面对任何世事人情都会随缘应对,自由自在,不会有任何束缚,人脉和运气也会越来越好。

王阳明的光芒,纵然历经千年,饱经风雨,却终将光耀于天地万物之间,终将照耀整个世界,它的智慧成为无数人前进的向导。

随心而动随任而行(随心而动随意而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