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622位新中国领导人、政协代表和候补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共同见证激动人心的一幕,这其中就有上海滩工商巨子、爱国实业家包达三。

  包达三的旧居在五原路上的大通别墅内,大通别墅也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周恩来、邓颖超与上海民主人士聚会,商讨救国方略的重要聚会场所。

曾经热闹的十三行 为一个人逛一座城(1)

图说:大通别墅 新民晚报记者 蔡瑾 摄

把名利看得很淡

  1900年,16岁的包达三背井离乡,在苏州、上海的商店当学徒。1906年,包达三考取公费生,东渡日本,学习商科,后转到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法律。早年出国留洋的经历,使包达三的思想得以开化,但是不管走得多么遥远,他仍眷恋着故乡,挚爱着祖国。

  如当年众多华人华侨、留学生一般,包达三回国后就投身到中国的变革潮流中。1911年辛亥革命、1946年下关惨案……一次又一次的历史事件,包达三都曾亲身经历。1918年开始,他一心兴办实业,陆续创办开封制蛋厂、黄海渔业公司等。包达三还是上海物品证券交易所的创办人之一,当时在上海商界声名鹊起。

  包达三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开国大典。他后来历任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等职,当选浙江省和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几次将家产捐献给国家。据包达三之爱女包启亚回忆,包达三曾经说:“我还是做老百姓好了。当不当官无所谓,都一样要为人民服务。”“他把名利看得很淡,只想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

大通别墅有故事

  包达三旧居位于五原路252弄大通别墅11号。大通别墅建于1938年,占地面积约34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145平方米。11号与12号住宅相毗连,与毗连的13号和14号共同组成外观和结构完全相同的两幢住宅楼,呈东西向并列分布。整幢建筑中轴对称,高三层,每层左右各设一套居住单元,立面设计运用了转角窗、悬挑阳台和弧线墙面等现代元素,但入口处等局部仍带有少量装饰艺术派的纹饰。

  包启亚曾回忆,他们全家在抗战期间居住在大通别墅时,周恩来、邓颖超经常到家中来,与上海工商界陈叔通、马寅初、盛丕华、张纲伯等人士聚会,商讨救国方略。在“大通别墅聚餐会”的掩护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团结爱国民主人士开展了一系列正义斗争。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