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面瘩子汤,在我国的黄淮地区和中原地区可很有名气。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那可是很丰盛的美食,对面瘩汤有特殊的情感。儿时吃着母亲做的面瘩汤,那细腻香纯的美味,直到现在仍梦索困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终生难忘。
面瘩汤历史文化悠久,早在元朝末年,朱元璋以游方僧的身份,以大明山慧明寺为基地,行走大明山周围一带活动。结交了不少的反元豪杰义土,朱尤其遇到上知天文地理,精通周易八卦的星相大师刘伯温,志同道合,相见恨晚,聚众义士共商反元大计。
元顺帝元统三年仲夏十六,朱元璋前往慧明寺东南十里张家寨探友。走在山中偏遇急风暴雨,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朱元璋无处躲避,被淋的犹如落汤之鸡。饥饿交加,浑身发冷。朱这时看到山坡下有一个农户人家,他走到农户房内寻我食物充饥。户主是个老翁,年超七十,慈目面善。见屋外进来个年青人,目清面秀,浓眉大眼。天阁方圆,垂头大耳,红光满面,身高八尺,穿着蓝衫。老者看这个年人的相貌可不是个等凡之辈,便顿生同情之心。可是家穷并无其它食物可用,只好到屋内拿出仅剩一小碗面粉,倒进盆内边到水边用木筷子搅拌成糊状面团,待锅里水开把面团倒进锅内。水开后老者拿几根青菜放进锅内,适量放些盐把面瘩汤端给朱元璋食用。朱接着热腾的面瘩汤,喝吃着感觉味美香甜,比山珍海味还鲜美。朱便问老者:“老伯这饭叫什么名字?”老者答之:“家里没有任何可食用的,只剩下一点面,我拿来随便做供你充饥。”朱元璋听之非常感动,“这是用面粉做成的,加汤、青菜、和盐而成。是饭、又作菜又有汤,好!好!那就叫面瘩汤。”后来朱元璋做了明朝的开国帝王,没有忘记老伯的面瘩汤救饥之事,专门寻到老伯赐与良田豪宅以谢恩惠。因为朱元璋在皇宫仍怀念面瘩汤,在百官面前夸赞其美味,因此面瘩汤由此得名。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创新,现在流行大江南北黄河内外,成为一道著名特色名吃。
吾对面瘩汤记忆悠深,特别是母亲做的面瘩汤那种美味仍忆在心里。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的是大集体的时代,社员们都在生产队里劳动干农活,起早带晚忙乎了一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里,肚子现饿难忍,为了尽快让儿女们尽快吃上可口的饭菜,父母各自分工。父亲报着柴禾烧锅,母亲先切好葱姜用小勺㧚一点油放到锅内。待锅热把葱姜放到锅内炸香,然后添上水盖上锅盖,父亲添柴加火。母亲用瓢筐㧚了一瓢面放在盆内,边倒水边用木筷搅拌成面团,待锅里水开,她将面团倒进锅内。小面团急速到锅底,稍时,母亲用铁勺抄起,怕其粘在锅底。随着水的沸腾小面团像小鱼一样上下浮动。母亲把准备好青菜放进锅内,并不时搅动。然后她把老母鸡下的鸡蛋拿上二个,打蛋汁在碗里用筷子搅碎均匀,用筷子滤到锅里。由于水热蛋花出现,伴随着青菜的绿色,蛋汁的黄白,有绿、有白、有黄,锅内呈现出美景图画,令人赏人悦目。锅里饭熟了母亲放上适量的盐,并亲口尝上盐味太小,多么细心的妈妈!我们在一傍观看,肚里早已咕噜打架。母亲看我们饥的着急的样子,急忙把面瘩汤乘上碗里放在饭桌上,我们端起碗大吃起来,喝着面瘩汤吃着咸菜和老盐豆,那浓浓的香味心里难以表达。
一晃四五十过去了,现在的生活今非昔比。很多的年青人不知道面瘩汤因何而来,更不会做。目前有些大饭店把面瘩汤,作为美食、特色菜、招牌菜奉献给广大顾客。但是我觉得还不是当初的味道,是生活水平的改变?还是难忘的乡愁?有时候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的面瘩汤,再加上鸡精、佐料,但还不能找出当初的母亲做的味道。母亲的面瘩汤我永远怀念着,这是亲情所在。远在天国的父母双亲,你的儿女永远记住你们的面瘩汤味道,祝你们在天堂福寿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