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丽丽育儿达人

棍棒之下出孝子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种极其具有代表性的理念,相信人人都听过或者经历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育儿理念的完善,这种观念也被很多人诟病。打孩子,并不能让孩子真正的认同和听话,反而会越打越叛逆。尤其是在孩子0-6岁期间,心理上缺乏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极有可能留下严重的阴影。

怎么看待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1)

在美国的《儿童发展》杂志上曾经刊载过一篇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报告,科研人员对2500个家庭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一个孩子在1岁前经常被父母殴打,那么在2岁左右,就会展现出比同龄孩子更高的攻击性。长到3岁以后,会在情绪、心理、社交等方面出现多种问题。

无独有偶,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斯特劳斯教授也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他认为孩子如果在幼儿时期经常挨打,造成的精神高度紧张将会引发创伤障碍综合症,这种症状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商水平。

怎么看待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2)

父母打骂孩子,往往是出于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在不理智的情景下做出的暴力举动。而在理智、清醒的时候,父母往往不会采用这种教育方式。由此可见,这种情绪化的行为并不具备严肃的教育意义,只是父母的情绪发泄。

打骂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打骂孩子的不当行为,将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父母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这种行为。

1、性格胆小。

幼儿在父母的打骂之中,将会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也不敢去探索身边事物,因为害怕再次挨打。所以就会想着不做不错,久而久之就变得懦弱内向,成为闻风丧胆的胆小鬼。

怎么看待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3)

2、反叛心理。

父母的打骂往往是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然而很有可能适得其反,激发孩子的反叛心理。越是挨打,越是要和父母对立。这种情形经常出现在频繁挨打的孩子身上,因为挨打次数多了,孩子丧失了恐惧心理,觉得挨打也不是大事。

3、留下阴影。

孩子在幼儿时间经常被打骂,很容易留下心理阴影,在长大后害怕陌生人和强大的异性,无法与人正常社交。也会给亲子关系带来隐患,会让孩子和父母无法达成真正的和解,不能取得彼此的信任。

怎么看待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4)

打骂孩子的暴力行为,除了以上三个方面,还会对幼儿的生理、智商等方面产生重大危害,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益。教育孩子的前提应该是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打骂无疑是截然相反的方向。

打骂后应该如何挽救?

很多时候家长打骂孩子都是因为负面情绪作祟,之后又会痛悔不已。如果家长在冲动之下做了错事,那么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挽救,避免蒙混过关给孩子造成伤害。

1、诚恳的道歉。

家长情绪理智之后,务必尽快对孩子进行诚恳的道歉。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是有损家长的威严,诚恳的道歉并且给出合理的解释,是对孩子的基本尊重。及时的道歉才能抚平孩子的伤痛,否则将会变成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怎么看待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5)

2、和孩子一起分析。

家长应该坦然的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孩子一起进行分析,解释清楚自己为何生气,和孩子一起探讨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同时也可以讨论孩子的错误,问问孩子希望家长如何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亲子双方在讨论中彼此坦诚,寻求解决的最佳方案,以此为戒,避免以后再犯。

3、感谢孩子的原谅。

最后家长也要感谢孩子的原谅,亲密的抱抱孩子,表达自己对他的爱。让孩子明白,家长刚才的失控行为并不是出自于本心,父母依然是世界上最爱他的人。

怎么看待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6)

有些家长放不下面子,觉得打就打了,无需道歉。其实只有正式的道歉才能让事情真正的过去,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孩子对父母的隔阂。家长应该勇敢一点,以身作则的为孩子示范勇于承认错误。

孩子犯错时,家长应该怎么做是正确的方法?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大大小小的错误,有些无心、有些有意,家长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理智。根据孩子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点,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纠正。

1、承担自然后果。

家长可以让孩子承担犯错的自然后果,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危害,亲身体验的效果比任何方式都有用。

怎么看待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7)

比如孩子把玩具铺了一地,家长不必唠叨训斥,让孩子自己感受一下行走的不方便,被绊倒了自然就会记住以后要收纳干净。

2、给予间接惩罚。

同时家长可以给予孩子间接惩罚,比如孩子故意摔坏了水杯,家长可以罚孩子不准看动画片。也就是说,孩子做错了某一件事,可以用取消另一件事来作为惩罚。

引导孩子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自然就会对幼儿产生威慑作用。也可以让孩子对事物之间的关联形成基本认知,有助于大脑发育。

怎么看待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8)

3、解释惩罚原因。

家长在惩罚孩子之后,需要耐心的解释清楚原因,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所在。教育和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孩子,家长应该明确这一点,让孩子注意到事件的本质。

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昆体良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应该是能激发他们兴趣的、鼓励的,体罚是对孩子的凌辱。”

笔者相信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们满怀期待的迎来了孩子的降生,自然也要尽到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包容孩子的错误,控制自己情绪的稳定,用温和、理智的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给予孩子爱和鼓励。

怎么看待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9)

您是棍棒教育的支持者吗?您在孩子犯错时是如何纠正的?欢迎各位家长分享自己的故事,我们一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