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1)

香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雄踞于祖国东南海疆的“东方明珠”。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赋予了香港融汇东西的优势地位。曾几何时,内地人眼中的香港一直是一座奇妙而魔幻的城市。

人们惊叹于其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开放包容,赞美其作为世界级贸易和金融中心的繁荣昌盛,仰慕其作为亚洲娱乐产业枢纽的时尚瑰丽。

回归之后,在伟大祖国的坚定有力领导下,香港继续保持着繁荣和稳定,书写着“一国两制”的华丽篇章,和祖国其他地方一样,享受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红利。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2)

然而,毋庸讳言的是,香港的发展也绝非是一帆风顺的。长期的被殖民历史给香港造成了沉重灾难。

“殖民文化”和一些特殊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了一些香港民众陷入了深刻的“斯芬克斯之谜”,即“身份的迷失”——“中国人”、“香港人”、“中国的香港人”,究竟哪一个才是这片土地上居民应该有的身份认同?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3)

一、“斯芬克斯之谜——身份认同的困境难题

所谓的“斯芬克斯之谜”,源于古希腊神话。在希腊神话传说中,庇比斯城的居民得罪了天后赫拉。

震怒之下的赫拉为了惩罚庇比斯城的居民,就派了一个名叫斯芬克斯的人面狮身女妖(就是大名鼎鼎的古埃及“狮身人面像”的原型),每日坐在庇比斯城外的悬崖峭崖上。

每一个路过此地的庇比斯城居民,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什么东西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两只脚走路,晚间三只脚走路?”赫拉还为此定下了规矩:答对者才可以活命,答错了就要成为女妖的美餐。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4)

不计其数的居民因为这个谜语丢掉了性命,庇比斯城一度陷入恐惧和慌乱之中。最终,一个名叫俄狄浦斯智者猜出了谜底:“答案是人啊!因为,人在生命的早晨还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走路;到了中年成年之后,用两条腿走路;到了人生的暮年,垂垂老矣之后只能借助拐杖,‘三条腿’走路。”

此话一出,斯芬克斯恼羞成怒之后跳崖而死。事实上,俄狄浦斯对斯芬克斯之谜的解答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一旦人们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理解生命的历程和意义,任何“魔法”和“妖怪”都将失去魔力。

再进一步解读,德尔菲神庙前石碑上镌刻着的“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依然是横亘在当代人类面前的“千古之谜”——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九天揽月,五洋捉鳖,探析微观,概览宏观,却未必能够深刻认识自身。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5)

个人如此,国家和地区亦然。在社会生活领域,“认识你自己”,通常指的是个人的身份认同。

无论个人还是群体,身份认同危机都始于优势地位的丧失,优势地位的丧失容易引发群体深刻的危机感和不安全感,进而产生强烈而盲目的偏见。

尽管优胜劣汰,不进则退是自然规律,但那些有身份危机感的人在却总是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他人的“掠夺”——他们将世界分为“群体内”和“群体外”,而“群体外”的人就是身份层面的“敌人”。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6)

二、“我是谁”?——香港地区由来已久的身份认同困境

香港自古属于中国,在族群和种族意义上,绝大多数香港居民都是汉族人;从社会文化意义上,多数香港居民也都属于地地道道的“华族”。英国殖民者侵占香港之后,也认识到了香港地区与中国内地根脉相连,文化相通的事实。

因此,英国人在香港地区的统治,主要以商业贸易为主,利用香港优势地位攫取物质财富,并未在香港地区大规模推行“同化教育”。

因此,在那段漫长的被殖民历史中,香港地区人民也并没有明显意识到自己与内地同胞的不同之处,没有明显的“身份危机”。然而这一些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改变。

我党领导建立的新中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传统的儒家文化不再是我们主要的文化认同。

由此,“中国人”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身份文化概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断裂:第一类是占国民人口大多数的,信奉马克思主义且继承了中国历史中革命传统的“新中国人”;

另一类就是以中国历史文化中儒家正统思想为主要政治认同的“传统中国人”。

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势力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当局更是不遗余力地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来与大陆新中国进行文化抗衡,进一步加深了“两类中国人”的身份撕裂危机。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7)

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在国际社会话语体系中“中国人”这个概念往往等同于“新中国人”。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香港地区的身份认同就产生了争议和分歧——究竟该认同“传统中国人”,还是认同“新中国人”?

事实上,“两岸三地”对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是存在差异的,这从对香港人的称呼上可以明显看出来:祖国内地通常称之为“香港同胞”,意在强调我们同根同源。

台湾当局在1997年之前称之为“香港侨胞”,彰显的文化身份的一致性。

而香港地区的中国人则给自己去了一个兼顾法律和文化的称谓:“英属香港华人”,简称“香港华人”,以显示自己在文化身份和法律身份上与“新中国人”的差异。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8)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们的中央政府在收复香港的过程中,提出了“港人治港”的口号,由此,“香港人”从一个自然的社会文化群体变成了一个“政治符号”。

在收回香港的过程中,我们出于现实的考虑,并未采取革命的手段,没有砸碎旧的国家机器”,也没有触动香港的政治意识形态。

因此,在“爱国者治港”理念的影响下,新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与香港地区存在已久的“传统中国人”的身份和文化认同之间就容易发生冲突。

现阶段,以自身身份认同为划分依据,可以大致将香港人区分为“旧香港人”和“新香港人”。

“旧香港人”带着根深蒂固的殖民主义文化的“傲慢与偏见”,他们只会从西方的视角出发,来定位香港的发展方向和身份认同。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9)

而新香港人则主张从中国的视野出发,来定位香港的发展方向和身份认同,把香港理解为“中国香港”,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以传播中华民族认同为己任。

2020年6月,香港民意调查研究所(PORI)在全香港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关于身份认同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12.6%的受访者认可自己是“中国人”,相较于2008年40%几乎直线下降。

与此同时,有75.4%的受访民众认为自己是“香港人 中国的香港人”,相较于2008年的47.3%相比有了明显增长。

事实胜于雄辩的数据说明,尽管已经回归了20余年,但一些香港民众在自身身份认同的问题上,依然存在一些模糊不清之处。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10)

三、“为什么”——香港地区身份认同困境的现实原因

在传统的帝国时代,中国人的国家和民族认同主要是基于历史文化的认同,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称谓,皆是由此而来。

晚清国门打开之后,中国人传统的家国认同开始受到冲击,中国的国家观开始从传统“文明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一方面,中国的知识分子从传统的历史文化出发,继续强化“中华民族”或“中国人”的概念。

同时,也借鉴西方的国家理念和法律,对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加以改造,发展出“中国公民”、“海外华侨”、“海外华人”等法律身份概念。

香港自近代以来经历了百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必须指明的是,香港绝不是西方所谓的“殖民地”)。回归祖国怀抱之后,在文化认同、政治认同、身份认同等方面,香港展现出其特别复杂的一面。

首先,这其实与香港的经济文化地位的变迁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是香港人还是内地人,人们都是围绕着“‘我们’相对于‘他们’”的理念,也确定自己的身份认同。

具体来讲,经济和文化的差距和差异,是塑造和改变身份认同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很长一段时间里,香港地区相比于祖国内地,在经济领域有这许多明显的优势条件,内地居民也通常是以“仰视”的心态来谈论香港。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11)

但随着祖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内地经济迅速崛起,尤其是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几乎是“一夜崛起”,在经济层面已经可以平视甚至俯视香港。

如此一来,香港地区在经济方面的“比较优势”已经大为减少。现如今,尽管香港依然是国际化的一线大城市,但在上海和深圳等内地城市高速发展光辉的映衬之下,香港的发展有点黯然失色。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经济经济下行压力的陡增和内地移民的不断涌入,香港“土著居民”的危机意识油然而生。

再加上内地移民和香港“土著居民”在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一些香港“土著居民”对“文化外来者”的不信任感日渐增强,其传统身份认知也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12)

同时,一些内地人对香港的心态,也逐渐从“仰视”转变为“也不过和我们一样”。

久而久之,一些本土居民就逐渐萌生出了一种狭隘、偏激,甚至带有排外性、进攻性的身份认知——“那些外来的内地人‘他们’,造成了本地人‘我们’的生存危机”。

于是乎,本来就应该是和谐一致、互为补充的“香港人”和“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在这种狭隘的地方主义影响之下,变得相互排斥和撕裂。

而且香港现行选举制度存在的一些漏洞,也是诱发香港地区身份认同危机的重要因素。按照国际法惯例,所谓公民指的就是拥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地区居民并没有严格的“公民身份概念”。

现行制度下,香港地区居民的法律身份,大致可以区分为四类: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中国籍香港居民;外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及外国籍香港居民。

当年在中英双方会谈时,中国政府从早日收回香港的大局出发,在香港居民身份问题上采取了灵活做法。比如,一些香港人即便移居国外更改国籍,依然可以保留永久性居民的身份。

根据香港地区选举法律规定,只有香港永久性居民才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担任香港行政长官、政府主要官员、立法会主席、终审法院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等重要职务者,必须以中国公民资格为条件)。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14)

这也就导致了一些极其不合理的现象:那些拥有中国国籍的香港居民,因为不是“永久居民”不能在香港参与投票。反而,那些外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虽然不是中国公民,却可以在香港投票选举。

这也就是说,在现有体制下,一些来自美、英、澳、加等西方国家的公民,交税给外国政府,但凭借着“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身份,拥有香港地区的投票权,影响香港政治。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也是导致身份认同危机的诱因。

除了经济、文化、制度方面的原因之外,毋庸讳言的是,一些殖民主义的流毒依然在香港长期存在,导致一些香港民众在身份认同方面存在“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15)

香港过去、现在、未来,都只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域。当初在香港回归祖国时,我们党和中央政府曾庄严作出承诺:“香港地区的基本制度50年保持不变”。

直到今天,我们国家在香港地区推行“一国两制”的决心从未改变。但“两制”的核心和前提基础在于“一国”,脱离“一国”谈“两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现在香港出现的“身份认同”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外部势力,利用香港残存的殖民文化,蓄意离间破坏的恶果。

对于民族和国家的明确身份认同,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最基本政治素养。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地区的居民理所应该对“中国人”和“中华民族”拥有强烈的认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未来的香港至少有三点需要加以改变。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16)

首先,“中国人”与“香港人”的身份内涵必须清晰界定,必须明确“香港人”属于“中国人”的法理事实。其次,尽管受到西方文化近百年的侵染,但香港文化根源于中国文化的事实不容置疑,必须在香港加强对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教育。

最后,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需要国家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逐渐剥离革除祸害香港的原有“殖民文化”。而在香港地区“去殖民化”的首要任务,就是正本清源,破除身份层面的“斯芬克斯之谜”,培育正确的国中华民族家身份认同。

香港回归已经二十余年,斗转星移之间,国内外形势早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面对香港地区当面面临的身份认同困局,在法律层面重新将“中国公民”的地位写进香港法例,明确“中国公民”在港的权利及义务,名正言顺地赋予其选举权利,以取代“香港永久性居民”,已然迫在眉睫,也同时是去殖过程的重要一步。

四、结束语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第一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就曾强调过:“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

其意在强调,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香港与内地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十余年后,董建华先生再度强调:“香港和国家从来都是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考察“一国两制”的历史不难发现,自建国以来中央政府一直都是以“祖国大家庭”的博大胸怀,来处理和看待香港问题的。香港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关怀与支持,香港自身也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任何想要把香港从中国分离出去,把香港同胞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隔离来开的恶劣行径,利用“两制”蓄意破坏中国内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恶劣行径,都会遭到全体中国人民的一致反对。

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是什么(一场斯芬克斯之谜)(17)

五、参考文献

[1]王巧珑、金晖主编、郭长建、静瑞彬:《香港问题的由来及解决:香港问题丛书合订本》,北京:五洲出版社,1997年版。

[2]白净等:《中国内地与香港媒体诽谤问题比较研究》(传媒法研究丛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2012年版。

[3]王加林、陈建平:《时间指示语与身份话语建构——基于回归前后香港施政报告的研究》,载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4]张小帅:《论全国性法律在香港特区的实施——基于对《香港基本法》第十八条的分析》,载于《港澳研究》,2015年,第3期。

[5]兰奎、林伯海:《“一国两制”: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光辉典范——基于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系列论述文本分析》,载于《邓小平研究》,2020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