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命就拼命是鸡汤吗?是一种可能还是一杯鸡汤(1)

永不失业,是一种可能吗?

昨天,一位受到公司裁员影响的朋友问我:有没有一种永不失业的职业?我考虑了一下,觉得这件事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就写了这篇文章,作为对她提问的答复,希望能对她有用。

失业离你没那么远

我知道她提问的背景。前一阵,浓眉大眼的阿里、华为都开始传言停止社招,这其实就是要裁员的前奏,你如果去看一下此前大公司的裁员过程,基本上就是从停止社招开始的,甚至可以说,停止社招就是裁员的一个温柔说法也不为过。当然,在此之前,业绩下滑严重的腾讯游戏已经开始实实在在的裁员了。大家想想,如果连这十年风光无限的BAT、华为这样的头部企业都开始裁员,那其他的企业日子之艰难可想而知。中美毛衣战已经摩擦了快一年了,去杠杆更是已经持续了超过一年,民营企业已经越来越扛不住银行抽贷所带来的资金周转不灵的压力,高房价带来的消费降级更是使各行业增长乏力,甚至是断崖似的暴跌,比如汽车行业;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股市一如既往的早早就趴在了股灾底之下,而所有这些看似离你很远的坏消息聚集在一起,以这样的一个问题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这个经济寒冬的严酷了,即:你是否也会立刻面临被裁和失业的风险?

首先,这绝非杞人忧天。这几天一个这样的消息在北京的市场营销圈里蔓延:一家排名前三的本土广告公司已经发不出工资了,这个月的工资减半发放。如果你把这个消息和阿里、华为的传言联系在一起看,你就会知道,这个现象不是哪一家企业的事,恐怕会是一个大范围的事,华为和阿里的工程师都会被裁,你为何就不会呢?

当然,害怕不会让人免于厄运,否则,胆小鬼岂不成了最幸运的人。在这样一个寒风凛冽的经济严冬中,如何成为那个免于失业恐惧的幸运者甚至是永不失业的强者,是我们现在最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把答案放在这里:

永不失业,是可能的。

看到这里,可能已经有不少人不想往下看了,他们会说,我知道你要灌什么鸡汤了,让我来告诉你吧:你会以那些事业上成功的人为例,说明一个不断进取、永不言败的事业强人是永远不会失业的,即使他所在的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倒闭了、甚至他所在的行业整体衰退了,他也能在新的地方找到他新的价值,从新开始......

好吧,为了让我们的讨论更有意义、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把问题做一个界定,界定后的问题是这样的:“一个事业上一般的人(普罗大众),是否能做到永不失业?”我想,这个问题应该符合你的口味,因为,会经常为这个问题所困惑的人,往往是那些普通平凡的人,即他们不是那些最优秀的工程师、最出色的销售人员、升职最快的经理人,他们就是那些普通人、也许他们曾经优秀过,但随着岁月的增长他们现在也已经不再那么出色那么优秀了,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都不如年轻人了,他们是所谓“中年危机”的那些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中有家里带着孩子的妻子,他们现在很普通,但又在公司里拿着高薪酬,他们正是那些增长乏力“开源”无能的公司要节的那个“流”,他们永不失业,可能吗?

好吧,我的答案还是一样的,可能!

现在你应该开始有兴趣继续看下去了。我想说,你的选择是对的,因为我们今天甚至都不讨论如何让你的事业更出色,如何通过你超强的自律、规律的锻炼和跑步,让你的工作效率提高3倍,让你的体力超过年轻人,我们不讨论如何通过持续的学习大量的阅读使你的思维更新潮眼界更开阔,我们不讨论如何运用时间管理七种习惯让你成为职场王者,这些你在年轻的时候都已经经历过了,现在的你需要来点更高维度的思想,就如同爱因斯坦说过的,我们看问题的思维层次,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障碍所在。当我们的思维永远局限于“职业”本身的时候,我们所有的解决方法都是无法脱离“职业”的,那样反而让我们禁锢其中,而不可能做到永不失业,这就如同一个天天以情侣为中心的人,他一天到晚小心翼翼精心维护的这段关系,早晚会烟消云散,而如果他能跳出这个关系放眼于世界,才会发现,原来你拥有了这个世界,你就能永久的拥有这段关系,女人需要的是世界。你的职业也是一样。

不认命就拼命是鸡汤吗?是一种可能还是一杯鸡汤(2)

投资能力,是你永不会失业的另一个职业

希望永不失业,我们需要跳出职业看职业。什么是职业?你为何会那么害怕失业?因为你和你的家庭是依靠你的职业收入来维持生活的,所以你的职业就是你的挣钱能力,如果你一旦失业,你和你的整个家庭都会忽然失去唯一的收入来源,家庭生活就会出现危机,这才是你那么害怕失业的核心因素。但是,反过来,你的挣钱能力就是你的职业吗?或者说,你为何只有职业这一种挣钱能力呢?试想一下,如果,你除了职业,还拥有另外一种挣钱能力,这种能力挣来的钱,不比你的工作收入少,而且甚至还会远超你的薪资收入,那么,那时候,你还会那么害怕失业吗?你都有可能去主动“失业”了吧?

这个除了职业之外的另外一种赚钱能力,不是天方夜谭,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那就是投资能力。通过高水平的持续的投资,你完全可以获得持续的投资收入,这个收入由于它的特点(复利效应)而很有可能是越来越高,而不会象你的工作一样,由于无法克服的“年老色衰”而随时面临降薪被裁的厄运。当你拥有了投资能力,它甚至会促进你的职业,因为那时候你的职业心态职业能力,都已经被你的投资能力所赋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成为支撑你家庭生活的两个支柱,它无论从韧性还是幸福指数上,都远远超过你原来仅依靠职业收入这种单一的“独木难支”的状况。

好吧,我知道你现在有很多问题,不急,我们一个个说。我想,核心就三个问题:拿什么投资、投资什么、怎么投资。这三个问题,先易后难,而且难度是呈指数级别增加,第三个问题难度是第一个问题的1000倍,然而,当你认真看完了我关于这个主题的两篇文章之后,其实也没那么难。

谈到这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投资,那是有钱银的事,不是我们随时要面临失业风险的打工者的事。我想说,这个话,你两个方面都说错了,投资绝非有钱人的专利。首先,你所说的那些有钱人,大部分在投资上不见得象他们在事业上那么风光和得心应手,相反,很多在创业上很成功的人一到投资上反而会很失败,只有极少数成功的创业者能进化成成功的投资人,而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商界的王者。所以,要说难,投资对有钱人和没钱人,难度是一样的。其次,绝非等到你有很多钱了才能去投资,而打工领薪水则无法投资。没有很多钱也要想办法,通过持续的积蓄积少成多进行投资,有多少钱投资多少,而不要想着等我有了几百万上千万闲钱再去投资,那就是在等天上掉馅饼。关于这个问题,在我这个主题的第二篇问题:详解如何投资 中会展开详细讲。

有了钱(多少都行),投资什么合适呢?你听到的可能除了买房赚了多少钱,其余大概都是投资失败甚至被骗的事,于是很容易你的脑海中会有两个结论,两个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结论:投资房子可以考虑,投资其他不能考虑。为何这两个都是错误的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这里我们选用美国的数据。我们来看一下,在过去的两百年里,1801年自今,美国现金、黄金、债券和股票这四种资产作为投资品,它们的表现如何。(以下数据来源于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西格尔教授)

现金:贬值95%。如果1802年你有一块美金,今天这一块美金只剩下5分钱。两百多年之后一块钱现金丢掉了95%的价值、购买力!原因很简单,通货膨胀。

黄金:3.12倍。在两百年前用一块美金购买的黄金,今天能有多少购买力?我们看到的结果是3.12块美金。这个结果也是很出乎大家预料的,并没有取得太大增值。

债券:1600多倍。我们再来看短期政府债券和长期债券,短期政府债券的利率相当于无风险利率,一直不太高,稍稍高过通货膨胀。 短期债券两百年涨了275倍;长期债券的回报率比短期债券多一些,涨了1600多倍。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股票,它是另外一个大类资产。可能很多人认为股票更加有风险,更加不能保值,尤其是在经历了过去半年的股灾之后,我们在短短的8个月里面经历了一轮大熊市,很多人对股票的风险有了更深的理解。股票在过去两百年的表现如何?如果我们在1802年投资美国股市一块钱,今天它的价格是多少呢?

股票:103万倍。我们现在看到的结果是,1块钱股票,即使除掉通货膨胀因素之后,在过去两百年里仍然升值了一百万倍,今天它的价值是103万。它的零头都大于其他大类资产。为什么会是这样惊人的结果呢?这个结果实际上具体到每一年的增长,除去通货膨胀的影响,年化回报率只有6.7%。这就是复利的力量。爱因斯坦把复利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有道理的。

上面这些数字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现金被大家认为最保险,反而在两百年里面丢失了95%的价值,而被大家认为风险最大的资产股票则增加了将近一百万倍?一百万倍是指扣除通货膨胀之后的增值。为什么现金和股票的回报表现在两百年里面出现了这么巨大的差距?这是我们在选择一个长期投资的资产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造成这个现象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在美国过去两百年里,平均年化是1.4%左右。如果通货膨胀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的话,你的购买力确实是每年在以1.4%的速度在降低。这个1.4%经过两百年之后,就让1块钱变成了5分钱,丢失了95%,现金的价值几乎消失了。所以从纯粹的数学角度,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经济的GDP增长。 GDP在过去两百年里大约增长了33000多倍,年化大约3%多一点。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经济的增长,我们就可以理解其他的现象。股票实际上是代表市场里规模以上的公司,GDP的增长很大意义上是由这些公司财务报表上销售额的增长来决定的。

一般来说公司里有一些成本,但是属于相对固定的成本,不像销售额增长这么大。于是净利润的增长就会超过销售额的增长。当销售额以4%、5%的名义速度在增长时,净利润就会以差不多6、7%的速度增长,公司本身创造现金的价值也就会以同样的速度增长。我们看,实际结果正是这样。

股票的价值核心是利润本身的增长反映到今天的价值。 过去两百年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那么倒过来每股现金的收益就是15的倒数,差不多是6.7%左右,体现了利润率对于市值估值的反映。因此股票价格也以6%、7%左右的速度增长,最后的结果是差不多两百年里增长了一百万倍。所以从数学上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当GDP出现长期的持续增长的时候,几乎所有股票加在一起的总指数会以这样的速度来增长。

至于中国人都青睐的房产投资,和前面美国的200年比起来,20年的时间其实是太短的,但即使这样(这20年里中国房地产都是牛市,没有过熊市),其年化收益也是不如股票的,更何况目前中国房地产处于非常高风险的区域,在我看来是属于不可投资的极高风险领域。

所以,综合以上的数据,投资股票市场是回报最好的投资,没有之一,而且时间越长,其投资收益越显著的高,所以长寿很重要,象巴菲特那样,从8岁开始投资股票,到今天了88岁还在投资,仅他长达80年的投资时长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天堑。

如果你拥有这样的投资能力,能够像股票一样,持续稳定的给你回报(中国股票市场自1991年以来的年化回报率是14.1%,比美国200年历史的年化回报要高,但也是基本符合中国这几十年的年化GDP增速),那你是否会面临失业风险还会对你那么重要吗?

最后,简单说一说怎么进行股票投资,因为这部分最难也最重要,所以我会在下一篇专门用整篇的篇幅进行说明,这里仅就最难最核心的一点抛个砖。

我们知道,在中国市场,股票投资九败一胜,在最近的这3-4年时间内,中国就经历了两次惨烈的股灾,这样的股灾频率在全球资本市场上都是罕见的,要想在这样剧烈动荡的市场中活下来甚至获得持续的收益,无疑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所以大家对股票投资的第一反应是持否定态度的,事实上,你的这个第一反应是对的,在你认真看过我的文章之前。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完全可以进入股票投资市场,哪怕你就是个业余的,但是,你必须要知道,怎么做才是你在股票市场该有的正确姿势。做股票之所以难,是因为这唯一的正确姿势是反人性的,因为人在金钱面前是非常没有耐心的,而正确姿势却需要你有足够的耐心。耐心,超越人性的耐心,才是你取胜股票市场的唯一正确姿势。

股票投资,收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股票市场涨跌起伏的收益,即牛市熊市之谓也,这个收益主要和市场有关,这个如果你做对了,收益增长可以很快,所以这个收益的诱惑非常大,大到你只要进入这个市场就无法抵御她的诱惑;二是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本身的盈利增长带来的股票价值增长,这个收益的增长会很慢,因为公司的发展需要时间,赚这个钱的股票投资者被称为价值投资,巴菲特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作为个人投资者的你,要想在股票市场获得持续收益,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完全放弃收益一,而只专注地经营收益二。你觉得你一定能做到的,请继续看我的第二篇文章:用屁股挣钱——股票投资的唯一正确姿势。否则,请就此打住,远离股票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