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变中灰镜是从外表直观上看是一边有深色而另外一边是透明的光学滤镜。而这其中,渐变过渡区域由深到浅的不同程度和方式决定了它的种类。它们常常适用于天空过曝而地景过暗的场景。

人类的眼睛可以抓捕到一个大范围的亮度还有阴影。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动态范围”。然而很不幸我们目前相机传感器技术还没有能够达到人眼的动态范围。因此,使用渐变中灰镜可以让你在单次曝光的时候就可以拍摄到场景的最大动态范围,无需用不同快门速度进行多次曝光。

不同类型的渐变镜适用于不同拍摄场景。在NiSi产品范围内,GND渐变灰滤镜的种类很多。不仅有常见的软渐变、硬渐变、标准渐变,还有反向渐变和NiSi独创的地平线渐变。它们的渐变过渡区域都是不一样的。

渐变镜硬变和软变的区别(何时使用硬渐变镜)(1)

渐变中灰镜的光学密度还有档数的原理和减光镜相同。只是这个原理只运用在了镜片深色的一边。大部分的渐变中灰镜都是由上至下,从深到浅。

渐变镜有不同的档位,分别为2档(0.6),3档(0.9)和4档(1.2)。使用任何类型渐变镜时,都应该测量最亮天空和地面存在几档的光比,然后选择合适档位的渐变镜。了解场景的构成以及在总体对比度和曝光平衡方面要实现的目标将会决定选择哪种类型的渐变镜。

让我们看一下何时使用硬渐变镜以及使用时要注意的内容。

1.当地平线平坦且明显时,请使用硬渐变镜

硬渐变中灰镜的渐变区域较短,过渡非常突然。不同于软渐变和标准渐变从上到下由深灰过渡到中灰,硬渐变的正中间有一道非常明显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通常我们会把它压在海平面或者地平线上面。

渐变镜硬变和软变的区别(何时使用硬渐变镜)(2)

当没有其他较大的元素(例如山脉,建筑物或岩石)突出到地平线上方时,硬渐变镜就是最佳选择。但是,如果水平线上有明显的凸起的元素,使用硬渐变,则图像上那些区域的曝光就会被压暗,并且在后期处理时很难校正。

在插硬渐变镜时,要确保水平线与渐变区域完美对齐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硬渐变的中间过渡明显比软渐变和标准渐变迅速,因此如果滤镜放置不到位,可能会影响地平线以下部分的曝光。

那么,硬渐变中间的这道分界线在使用的时候会不会很难对准?其实在分界线的地方带有一点非常柔和的小过渡,虽然过渡的级别不能和软渐变相比,但还是有一点点的过渡。

渐变镜硬变和软变的区别(何时使用硬渐变镜)(3)

所以在压暗的时候只要小心一点,让小过渡的一方能够和海平面或者地平线能够去重合,压暗就不会出现什么意外的状况,看起来将会非常自然。

渐变镜硬变和软变的区别(何时使用硬渐变镜)(4)

未使用滤镜

渐变镜硬变和软变的区别(何时使用硬渐变镜)(5)

使用NiSi硬渐变镜拍摄

2.使用硬渐变镜时,焦距很重要

由于硬渐变镜压暗的部分多,而渐变过渡区域少,因此镜头和焦距的选择对于是否应使用它们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焦距越短,自然就越有可能出现图像失真变形的情况。失真有两种类型:桶形失真(使线看起来像是向外弯曲)和枕形失真(线看起来向内弯曲)。

超广角镜头会引起某种形式的失真,这一般在图像的水平线上很明显。可以在后期处理中校正处理一下,但是如果使用了硬渐变镜,并且在捕获图像时水平线实际上会有出现弯曲变形,则滤镜的水平线可能不会与您看到的实际水平线对齐。这在后期处理中将很难纠正,因为在没有水平直线的地方会出现不均匀的暗部。

渐变镜硬变和软变的区别(何时使用硬渐变镜)(6)

反向渐变镜@ 35mm

渐变镜硬变和软变的区别(何时使用硬渐变镜)(7)

硬渐变镜@ 16mm

如果使用超广角镜头(在很多情况下为20mm或更宽),则软渐变或者标准渐变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从20mm到最大50mm,大多数镜头不会有太多可见的畸变,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文所述,当出现明显的水平直线时,建议使用硬渐变镜。

图文/NiSi Filters Australia

编辑/Emi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