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Contractor?】

最近不少人问,“这个职位名后面有个contractor,是什么意思?”“HR跟我说,这个职位是contractor,啥意思?她说待遇跟正式工一样,能接受吗?这Contractor是不是就临时工?”......

今天我们就来给一个正解。你无论百度还是搜狗搜索,这个问题就没正规答案,不信你现在就试试看。

闲话不多说,那么,什么是Contractor呢?

Contractor你看看,这是个英文单词,本来自然就是外国叫法,Contractor顾名思义,就是契约工、跟别家签了合同的员工,非本公司正式员工的意思。实际上,它在欧美的学名叫做“Contracted Employee”,翻译成中文,叫做合同工,不是跟本公司签订的雇佣合同

在外国,跟它相对应的职位,学名为“Salaried Employee”,中文翻译过来就是领薪水的正式雇员强调的是跟本公司签雇佣合同的员工

本来很好理解的,美国的正规军(Salaried Employee)之外,他们也有雇佣兵(Contracted Employee),后者就是Contractor属性。雇佣兵的工作内容更具体,更类似项目制,本身并没有时间长短的区别,关键看项目周期和形势需要。再具体一点,电影《007》中的邦德,这种所谓的间谍,就是Contractor,他们是政府的临时雇员。邦德是个特殊例子,技艺高超,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这种技术人才,你很难找,千金难求。当然,你有邦德的这个水平,你也就不用担心啥Contractor不Contractor的了。

【人才市场在中国的特点】

以上,这Contractor职位,实际上很好理解。但,这里是中国,你知道的,凡事来了这里,就复杂了

复杂到什么程度呢?复杂到几乎没有HR能解释在当下中国Contractor是啥意思,甚至你百度搜索,只能搜到某一家公司某一个新员工签了Contractor职位的求职经历,却跟其他公司其他人的Contractor性质和流程又不一样。也就是,复杂得没人敢解释,能解释,也解释得不好。

本文,在这方面做一个先行者,干货是必须的。

中国变化太快,各种事情都太复杂,老的还继续存在,新的却没有定型,但是更新的又出来了,这就是在当下中国任何行当的常态。应用到雇佣关系的人才市场上来,也是如此。

1995年之前,中国是没有人才市场这一说的,人人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你说人怎么能有价值和价格呢?还放到资本主义的人才市场上去出售?这不是反了嘛!

有人问,“那招人怎么办呢?”好问题!从建国到1980年前后,招人都是内部招聘,大领导是上面安排,中等岗位则内部引荐,一般岗位则外部人通过关系来谋取。大家发现了没有?以上所有岗位的招聘,都是动用“关系”来获取。你也别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我们当下2018年都快到了,你问下你身边10个最亲的人,至少有5个还是这么找到现在的工作的。我们这三十几年来,一直处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之中。

也就是,1980年之前,国内通过关系来“安排”和引荐工作;1980-1995年,外企进来了,私企也发芽了,总不能不招人吧,所以这十几年的人才市场,是各地悄悄地在搞人才招聘会;1995年之后,邓主席南巡讲话回来之后,加快市场经济改革步伐,人才市场才进一步公开发展,此时各地的那种人满为患的公开招聘的“人才交流大会”才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好好搞了起来,“人才”终于有了价格;2000年前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一部分企业开始了网络人才市场的开发,比如各地政府都曾有的网上人才热线、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精英招聘等等,当然,接近20年过去了,各地的人才热线、精英招聘等等基本被淘汰了,比较弱的比如中华英才以及更多的小网站,也逐渐没落了。

用工单位怎么称呼派遣工(Contractor什么意思合同工)(1)

【单位到企业的演变过程,是什么样子的?】

在如上这个人才市场演变的过程中,国内的单位和企业也都在变化、改制、整合。

整个过程是这么形象化演变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半国有公司-->上市公司-->类上市公司-->民企-->私企(外企)

大家注意下,外企,被认为是国外私营资本投资的公司,所以被归类为私企,是理所当然,也是合适的。

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越往后的单位企业,对公开的人才市场越适应,也更加需求猛烈。

用工单位怎么称呼派遣工(Contractor什么意思合同工)(2)

这是个很长的故事,我们集中到用人机制来看。一开始,大家都是一种性质,全民所有制,所有员工都是正式工;后来90年代初,更多的非正式工出现了,所以体制内员工之外就多出来了体制外员工;体制外员工先开始签订劳动合同,所以他们被叫做合同工;随着这个过程的进一步演进,所有人都要签合同了,比方说到了2010年,继续控制体制内正式工的总数,增加后面的体制外员工数量,所以正式工又分为体制内合同工体制外合同工;后者体制外合同工越来越多,又进一步分为正式合同工非正式合同工,非正式合同工就是派遣制员工;到了2015前后,很多岗位暂时不确定要用多久,岗位确实也比较辛苦或者带有专业性,所以派遣制员工中又增加了短期合同工

以上这个过程之复杂程度,一般的中国人都不大看得懂,所以外企一下子更难以理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关键词“合同工”,这个中文词汇的理解跟外语难以配对:在内资企业合同工大部分是正式员工,就是“Salaried Employee”;在外资企业合同工不是正式员工,叫做“Contracted Employee”;此时,你将Salaried翻译成合同,将Contracted翻译成非合同,又完全跟英语字面意思不同甚至相反

用工单位怎么称呼派遣工(Contractor什么意思合同工)(3)

【Contractor职位在中国是什么意思?】

这咋办呢?统一,中国民间最认可的俗称,就是“正式工”和“非正式工”。

于是,在中国的外企,正式员工“Salaried Employee”大多数情况下被定制成这种称呼“Regular Employee”,明显的中式英语;除此之外的非正式工都叫做“Contracted Employee”,简称Contractor。

所以,在当下的中国,Contractor职位代表两种工作:一,短期合同工;二,派遣工

短期合同工,无论这合同跟谁签的,时间都不超过1年,一般是6个月10个月最多12个月。

不跟本公司签合同的员工,叫做派遣工,合同是跟第三方派遣公司签订的。派遣公司就是劳务中介,甚至有上万家,最大的也是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性质的国企,北方叫做北京中智,南方叫做上海外服,民企中介则太多了,外企中介在大城市也不少。

用工单位怎么称呼派遣工(Contractor什么意思合同工)(4)

以上,经过这个全面分析,你终于知道了,当HR告诉你“该职位为Contractor”时,你得先问她两点:“一,合同时间多久?二,跟谁签合同?

实际上,通过这么多介绍,也是告诉你,明明应该中文翻译成“合同工”的“Contractor”,在中国却要硬被逼成两类“非合同工”:短期工,派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