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禾本科、菰属多年生浅水草本,原产中国及东南亚。作为禾本科作物,它也具有雌雄同株、自花授粉特征。一般七、八月份开花、九月底结籽成熟。

菰成熟的种子即是“菰米”,古人亦称“雕胡”。李白曾有诗云“跪进雕胡饭,月光照素盘”。“菰米”也是我国古代的“六谷”之一(稻、黍、稷、粱、麦、菰),只是因为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其他粮食作物的改良,“菰米”这种生长周期长,产量低的作物慢慢就在粮食界被边缘化了。毕竟解决温饱是人类诞生以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首要任务。不过,这几年生生活条件好了,温饱己经不是人们的主要追求,吃好的、吃释少的,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目标,菰米于是又开始重出江湖。当然因为产量稀少,价格不菲,超市里的价格基本上都在百元每斤右。听说用菰米煮饭,香味扑鼻、又软又糯。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诗云“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上次好奇心上头,随手买了一罐,按照包装上的说明书操作,先泡发,再蒸煮,虽然说味道也还能接受,但绝对没有网上吹嘘的那么神乎其神。说到底更多不过是“物以稀为贵”的心理罢了。

虽然说菰长期以来被淡出了粮食作物的范畴,但它一直以来都是以另一种身份活跃在我们的农业生产生活当中,那就是作为蔬菜“水八仙”之一的“茭白”(水八仙”指8种水生植物,包括荸荠、茭白、莼菜、菱角、芡实、莲藕、慈姑和水芹)。

“茭白”其实不是菰的果实,而是因为菰的花茎感染了黑穗菌,从而产生畸形膨大,形成了纺锤体的菌瘿。有的时候,茭白常有黑心现象,就是切开后里面有籽麻黑点的东西,这些黑点是残留的菰黑穗菌,不用担心,这样的茭白还是可以食用的。而民间种菰自然以获得茭白为终极目的,在潜意识里就把“茭白”当作植物的果实来等同看待了。对于那些可以产茭白的菰俗称为“雌茭”,对于那些不产茭白的菰俗称为“雄茭”。这从生物学角度而言肯定是错误的,茭白(菰)本质上不分雌雄,它是雌雄同株的,感染了黑穗菌的就产茭白,没感染黑穗菌的就不产茭白,如此而已。

菰还有一个特点,那就一旦感染了黑穗菌,虽然会产出茭白,但它就不会再开花、产出菰米了。所以,在古代菰作为粮食作物被种植或自然生长时,大致上感染黑穗菌的概率是很小的,大多能开花结果产出菰米。只是后来人们有意识地选育培养,慢慢地现在人工种植的菰基本上都会感染黑穗菌,也就成了现在所谓的“茭白”了。也正因为产茭白的菰不会开花,所以即使在农村,也很少见过茭白开花的,即使偶尔有几株茭白开了花,也会被农民及时地拨掉,一来开了花就不会产茭白了,没什么用处。二来听说是会传染给其他植株开花,影响茭白产出。这颇有点像山民们看见竹子开花会第一时间砍怕伐像掉,怕的就是传染给整个竹林开花,引来整片竹林的死亡。但我想这个逻辑并不一定有理,是没有感染黑穗菌的菰会开花,不会产白,不是因为开了花才不会感染黑穗菌,这明显是个充分不必要条件。但不管如何,农民们口口相传的经验就是如此,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吧。

小时候的农村,有很多的茭白田,四四方方地、东一块西一块散落在水稻田之间。在大人们眼里,这是衣食来源,在小孩们眼里也是游乐场地。每天一早几个家里养鸭养鹅的小孩都会提着一个水桶,背一个细孔的网兜把村子里的几块茭白田逡巡一遍,主要是为了捞水里的浮萍,用来喂鸭鹅的。顺便再干点别的,譬如抓青蛙。青蛙很机敏,人未靠近,早就“扑通扑通”跳到水里了。不过,通常它们都游不远,都会偷偷地躲在附近的浮萍下面,你只要盯着它逃跑的方向,找到它躲藏的位置,用网兜猛得一捞,十有八九手到擒来。小的带回去喂鸭子,大的带回去就清蒸或红烧。现在想来确实是有点残忍,但那时候并没有什么动物保护意识,吃好象是最朴素的第一理想了吧。再譬如顺偷几个茭白。专挑刚生成的还没长大、只有手指粗细的小茭白,剥去绿壳,里面就是细细白白的一支,像细藕、像翠瓜,直接在现场吃掉,脆口香甜,既满足了馋欲,又没有做坏事暴露之忧。

作为农村常见的蔬菜,肯定有相对应的传统家常菜。以茭白为主的家常菜就是炒辣椒酱。这个菜名主角是辣椒,其实辣椒根本就是配角,甚至于可以没有,我妈做这道菜时就从来不放辣椒,但她也是把这道菜叫作辣椒酱的。所以,我从小对这个名字的正确性存在怀疑。现在想想,大概是因为绍兴地区不擅食辣,菜里面只要放一点辣椒就己经喧宾夺主了,这也是把辣椒作为菜名主角的原因吧。

辣椒酱其实是一道大杂烩乱炖性质的菜。材料一般为猪肉丁、新毛豆肉(大豆)、芋艿丁、茭白丁、豆干丁、辣椒丁(或辣椒酱),油、盐、酱油。其中,猪肉丁根据家庭条件选择,辣椒丁(酱)可根据个人喜好多加、少加或不加,芋艿丁、茭白丁、新毛豆肉则必须有。起锅烧油,下猪肉丁,至半熟;下芋艿丁,翻炒一分钟;下毛豆肉、茭白丁及其他,翻炒二分钟;加水刚好没过,加盐、酱油、辣椒丁(酱),上盖大火烧至汁水半干起稠,出锅即可。这道菜的特点就是材料易得,芋艿丁、茭白丁、新毛豆肉都是当季常见蔬菜,农田里自家都有种植;色彩丰富。新毛豆的绿、茭白的白、芋艿的褐、辣椒的红,可谓五彩缤纷;口感层次多。茭白的鲜嫩脆爽,芋艿的软糯滑溜、毛豆的质感新香,都给人印象深刻。像糊又似羮,外形上并不算讨巧,但既可佐酒又可下饭,便宜实惠,易做亲民,深得农家菜精髓。

现在茭白仍然是菜场里的时令蔬菜之一,价格也不算便宜。只是现在我常常清蒸醮着酱油吃,纯粹吃个鲜、嫩。我家小孩子是不吃的,小孩子们一般都是喜欢热烈浓郁的东西的,清淡寡味的东西他们确实是提不起什么兴趣的。不过,越热烈的东西,消失后的失落感会更强;淡淡的反而会更自然而悠远。情感是如此,食物也是如此,这个道理他们以后慢慢会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不过,这茭白背后的农村经历、记忆、情感,他们可能是永远不会再有了,没有现实的经历,又何来亲身的体会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茭白怎么保存(茭白)(1)

茭白怎么保存(茭白)(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