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名观象妙想 含章可贞识心见性(1)

“含章可贞”一词出自《易经》坤卦第三爻,“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说的是一个人要固守自己的内涵,不需要轻易崭露,服从命令却又不盲从,做事不为功劳,懂得无为才能无不为,人生境界才能无止无尽。

孔子说懂一个人,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先看他做了什么,再观察他做事的动机,最后看他是否心安。

简而言之,就是先视其表而后观其心,识心见性,看透了他的心,品性也就一览无遗。

仔细想想,儒家为什么要提倡五常,仁义礼智信?

所谓“提倡”,不过就是因为世间缺少这些东西!

不是所有人都具备仁义礼智信,反而很多人是没有的。

所以人性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政治、经济、战争,大到国家,小到自己,几乎没有人可以脱离错综复杂的人性。

具名观象妙想 含章可贞识心见性(2)

《孙子兵法》用间篇,提到间谍的五种分类,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无所不用间。

所谓的间,几乎都是在利用人性的弱点,“贪名、贪利、多欲”。

这可能也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原因,所以才有了“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如果人不追名,不追利,我想世界确实会安静很多。

但是客观来说,道家的“保生”境界,我想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包括我自己,反观儒家的“求生”观更符合当下大部分人的人生观。

毕竟求生都不来及,是没办法考虑保生的。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犹如生物进化的多样性,事物的发展演化,都需要在矛盾中跌跌撞撞地前进,就像这个世界如果只有人类,那人类也活不了。

具名观象妙想 含章可贞识心见性(3)

《易经》坤卦的第二爻其实说了,“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引申到人与人的交往,就是人的互相交往只要出于自然,不需要矫揉造作,就不会有什么不利的东西出来。

可惜,人与人的不真诚,注定要成为永恒的话题,根源在于人人有欲望。

所以,我们只能尽量的,擦亮自己心灵的眼睛,好好地观其人。

最后做到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