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颁布新规,今年10月1日起,禁止在动车组列车上使用能够诱发烟雾报警的自带加热食品,对违反条例的个人最高可处罚2千元。除广西外,此前福建、四川等地也曾出台类似的规定。自热食品,是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热量,对预加工好的食材进行加热。近年来,旅客在动车、高铁上使用自热食品触发烟雾警报器,造成列车减速的事件时有发生,机场安检也把自热食品列为禁带物品。方便快捷的自热食品对铁路、民航的运行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该如何防范影响旅客安全的事件发生?
各地对携带自热食品规定不一
今年1月28日,从厦门北开往昆明的G1684次高铁的9号车厢烟雾报警器突然响起,乘务员赶到后发现是旅客尹某在使用自热米饭时,撕开发热包把里面的粉末倒入塑料盒内加水,大量雾气弥漫整个车厢,触发了烟雾报警器,导致列车运行速度下降。
旅客尹某操作不当引发烟雾报警/梨视频截图
8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今年10月1日起,旅客在动车组列车上禁止使用能够诱发烟雾报警的自带加热食品。一旦违反将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条例》中的具体规定/广西人大官网截图
除广西外,福建、四川都曾出台类似规定,禁止“在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内吸食或者使用诱发烟雾报警的物品”。此外,去年《洛阳晚报》曾报道,在洛阳火车站自热食品不能通过安检。上海、成都等地的铁路部门也曾在微博提示旅客尽量不要携带自热食品上车。
洛阳站不允许携带自热食品的报道/洛阳网截图
上海铁路局对自热食品的提示/官方微博截图
成渝高铁动车组的使用安全提示/官方微博截图
自热食品的安全隐患
正值暑运期间,北京西站、南站的候车大厅里人员密集,大多数旅客随身携带的食品还是泡面、汉堡、面包等。记者随机采访了20多名旅客,多数都赞成限制自热食品带上列车。这部分旅客主要是考虑到自热食品温度较高,担心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有发生碰撞的危险,烫伤自己或其他旅客。其中两位旅客乘车时曾遇到身边旅客食用自热火锅,他们表示对安全性没有太大担心,但散发的气味确实很大,在动车、高铁这种密闭空间里,会给他人带来不适。
座无虚席的北京西站候车厅/记者拍摄
旅客携带的多盒泡面/记者拍摄
由于动车、高铁都是密闭空间,烟雾报警器十分敏感,一旦自热食品产生的烟雾过大,触发烟雾报警器会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对于烟雾报警器触发后会造成的影响,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客运段 G469/470次列车长李倩介绍,高铁动车组的运行速度非常快,能达到300km/h到350km/h之间,如果发生火情,后果不堪设想。
李倩表示,一旦烟雾报警器发出鸣响,不仅会让旅客产生恐慌,而且列车要降速运行。乘务员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确认触发报警的原因并排除隐患,列车才能恢复运行,因此会造成列车晚点。以京沪高铁线为例,一趟列车晚点后,后续很多趟列车都会晚点,造成一系列负面的社会影响。
烟雾报警器/来自网络
对于烟雾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红昌介绍,动车、高铁上的烟雾报警器负责监测空气中烟雾的浓度,浓度达到一定水平,会引起烟感装置的电流不稳定,从而触发报警机制,把信号传输到监控部门,再触发列车的保护系统,导致列车降速或是停车。李红昌表示,在动车、高铁上吸烟、吸电子烟或者喷防晒喷雾剂等都可能会触发报警。
实验:自热食品触发烟雾报警的可能性
自热食品触发烟雾报警器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自热食品的发热包里一般含有铝粉、生石灰、纯碱等化学和金属成分,遇水后会迅速反应,释放出大量热量。
某品牌自热火锅的发热包成分/记者拍摄
自热火锅中的食品发热包/记者拍摄
记者打开一份自热火锅,把外层是白色无纺布的发热包放在碗底加水,不到30秒,自热火锅开始持续冒出热气,热气高度超过20厘米,还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大概15分钟后加热完成。
发热包生产厂商重庆皓速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曾祥禹表示,加热时水蒸汽的温度能够达到110度左右,10分钟温度可以达到峰值,能把食物加热到90度。
加热中产生的水蒸汽模糊了镜头/记者拍摄
曾祥禹坦言,目前高铁和飞机限制携带自热食品,因为发热包注水后除了产生大量水蒸汽,还有少量氢气。如果多人在密闭环境中同时使用自热食品,氢气聚集会有被点燃的风险。重庆皓速科技有限公司曾就发热包能否触发烟雾报警器作过多次实验,曾祥禹表示,如果加热中的食品距离烟雾报警器很近,肯定会触发报警,但在远离报警器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触发。
错误操作安全隐患大
记者把自热米饭发热包里的粉末倒在盒里直接加水,很快就冒出大量白色烟雾,灰色的液体也从盒里涌出来,让人不敢靠近。
北京市通州区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消防宣传员祁兴龙说,发热包的无纺布袋可以控制水和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的时间和力度,如果把无纺布袋剪破或者发热包本身存在破损,加水后的化学反应会非常剧烈,飞溅出的化学品会灼伤皮肤、眼睛甚至呼吸道。
撕开发热包后加水瞬间产生大量烟雾/记者拍摄
加热中会有液体喷出/记者拍摄
另外一种错误操作,是把自热火锅的散热孔堵住,也很危险。今年2月13日,一名旅客在厦门开往北京的K572次列车上使用自热米饭,因为担心被蒸汽烫到,他把自热米饭装进塑料袋并系紧袋口,结果造成塑料袋鼓起,险些爆炸,引发周围旅客恐慌。
祁兴龙指出,物质受热后会发生膨胀,如果密封过严,膨胀达到一定程度可能顶开食品盖,发生小爆炸,造成热水或化学品的喷溅,非常危险。
圈出的通风孔不能堵住/记者拍摄
祁兴龙表示,以上这些错误操作都可能导致化学粉末随水溅出或产生大量雾气,触发动车或高铁的烟雾报警器。
交通安全无小事
有旅客认为,香烟这种有明火的物品禁止使用可以理解,但禁带自热食品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从北京西站乘车去山西的杨先生表示,自热食品丰富了长途列车旅客的用餐选择,正确操作自热食品的危险并不大。如果担心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铁路部门应该向旅客普及使用方法,而不是禁止把自热食品带上动车。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红昌认为,既然关系到列车运行安全,就不应因为可能性的大小而放松管理。公众和管理者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是触发烟雾报警器,还有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包括由于使用易燃物品导致列车发生火灾;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列车降速,影响列车正点运行和旅客按时到达,增加铁路部门的运输成本等,这些都是很负面的社会影响。“所以它不是简单的浓度水平能否达到的问题,而是一个基本的可以或不可以的问题。”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表示,这种新技术、新食品不能一味摒弃,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出台新规要有科学依据,可以进行充分的实验验证。实验中要把误操作、故意破坏等因素都考虑在内,如果不会引起误报,那么支持这种新技术来提高旅客的乘车品质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会引起报警,就需要慎重。孙章认为,科学实验有利于科技进步,也有利于高铁的养护维修。
除了铁路,民航方面一直禁止携带自热食品乘机。暑运高峰期,不少旅客携带自热食品到机场后发现不能带上飞机也不能托运。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东区安检部副科长贾磊介绍,根据民航局2016年发布的《民航旅客禁止随身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发热包里含有的铝粉等属于危险物品,不能携带也不能托运。
贾磊表示,如果旅客将此类物品带上飞机,不论是否打开使用,发热包都存在冒烟、着火的风险,这些不安全因素会降低飞机的飞行效果,导致飞机返航或其他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禁带危险物品目录/民航局官网文件截图
参考民航方面的全国性规定,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红昌认为,铁路路网是全国性的运行方式,不是在一个地区封闭运行。因此,地方条例的法律约束力和调控力比较弱。李红昌建议,应由国家铁路局和相关安监部门等共同对类似问题实施整体性的法律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