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床仪式完毕,得安排客人休息,农村条件有限,没有招待所更没有宾馆酒店,知事的人一般熟悉本房各家各户条件,先把女客安排到家里有姑娘媳妇的人家入住,男客则在主人家的一再歉意下,统一在客厅打通铺,一晚上进进出出,这个咳嗽那个呼噜,虽然辛苦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农村中式婚礼接亲(农村婚礼之迎亲)(1)

通铺

第二天一露曙光,抬嫁妆的队伍就出发了。到了新娘家,两个小伙子负责抬一件嫁妆。抬时,必须脸对着脸,还不能让嫁妆擦着女方家的门壁。犯了这些禁忌,就会被看成是存心要带走女方家的财运,有些‬比较‬较真‬的‬人家‬为此‬闹得‬很不愉快‬,所以‬选择‬抬嫁妆的‬人也得‬再三斟酌‬,要‬老成持重‬又‬得‬年富力强‬‬。嫁妆抬出了门,大家再绑上抬杆,贴上红双喜字,只待新娘穿戴整齐,就可以发亲了。‬

农村中式婚礼接亲(农村婚礼之迎亲)(2)

抬嫁妆

新娘在两位送亲的陪同下,跟在嫁妆的后面步行。一路上,新娘不能回头张望。早些时候,时兴哭嫁,一些新娘装腔作势哭上三两声,待到转过山头娘家人看不见了,立马不哭了。也有的新娘开始为了应付场面,哭着哭着真把自己哭哭了,那就一发不可收拾。当然也有一些真哭的,一想到‬此去山高路远,舍不得父母兄弟还有从小生活的地方,不禁悲从中来。一般这个时候,送亲人就会软语相劝,直到新娘子重露笑颜。这边抬嫁妆的壮劳力一路谈笑生风,主人家得好烟好茶伺候着,走到一半有好事者起哄要休息,大家便一呼百应各自找稳妥地形放下嫁妆。于是主人家知趣地拿出好烟招待,一根当然不够,得一包一包的派发,经济条件好的就整条整条派发,同时派发的还有人手一条擦汗手帕。今天是大喜之日,怎么闹腾都不过份,小伙子们不失时机地提各种要求,主人家也得一一应承。待到时机差不多了,有人恰到好处地站出来打圆场,于是队伍又重新上路。

农村中式婚礼接亲(农村婚礼之迎亲)(3)

哭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