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如故周生辰和崔时宜初见(周生如故漼时宜的悲剧)(1)

家臣上千,手握七十万大军的小南辰王,为了保护刘氏王朝的一群老臣,束手就擒了。

就在那个策划谋反,并且横刀夺爱的刘子行面前,放下了武器。

江山与美人,通通不要了。明知此举如飞蛾扑火,周生辰还是凭着良心做了。

这一幕,恨得人咬牙切齿。

他真的以为他的牺牲可以换取天下太平?

或者是说,他可以用死来平息那些对十一不利的谣言,换取十一后半生的安稳?

真傻。

想来想去,都觉得漼时宜的死,周生辰要负主要责任。

01 乱发誓,懊悔终生

周生辰,本叫刘辰,本是先帝的亲兄弟,年少时,为了帮先帝分忧,打消朝廷对他的忌惮,他自请弃皇姓,随着舅舅南辰王姓周生,也就是后来的周生辰。他发誓一辈子不入中州,永远守在边远的西洲。

后来先帝驾崩,周生辰被逼入了皇城,为了让先帝的小皇子刘徽能安稳登基,他毫不犹豫地发誓:

“不娶妻妾,不留子嗣。”

没遇到所爱之前,人们总觉得爱情都是虚无缥缈的,都是一文不值。

遇到了之后,才总是追悔莫及。

时宜解除了婚约的那段日子,大概是他心里最悔恨的时光吧。

差一点,差一点就可以光明正大在一起。

可是世上哪里会有后悔药呢?

周生如故周生辰和崔时宜初见(周生如故漼时宜的悲剧)(2)

02 明知不可能,却任由其发展

关于漼时宜入南辰王府的年龄,小说和电视剧是不一致的。在原著中,漼时宜还是个小女孩时就跟在周生辰身边,写《上林赋》时,时宜太矮够不着,还是周生辰抱着她写的。原著里的周生辰对于时宜来说,可谓是如兄如父。时宜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慢慢爱上了周生辰,这并不让人意外。

而电视剧里,就显得有点刻意了。剧中,时宜是在长成大姑娘之后才入的南辰王府,凗家是诗书礼仪之家,按理说,尚未出阁的女子是不该和外姓男人单独相处的,即便那个人是她的师父,也不可以。更何况,当初的漼时宜身上还有着婚约。

怀春少女仰慕小南辰王的英勇风姿,总是想办法靠近师父,这也情有可原。

可周生辰就有点不知好歹了。

时宜总是跑到他书房看书,还总是靠着他睡着,他不拒绝,还抱着她回房。包裹着狐裘就能避嫌了?为何不直接喊时宜的侍女来接应?

逢年过节总要赶回来陪小徒弟吃饭聊天,既然都是徒弟,为何不能雨露均沾,让其他几个徒弟也分一点师父的恩泽?长此以往的独宠,即便是没有特别的意思,也会让时宜误会。

时宜被杨邵绑架,入了南萧,周生辰一路追随。两人到了南萧后,一起听戏游湖,甚至共饮一壶酒,行为亲密宛如夫妻。当他得知时宜的心意之后,夜里睡不着觉,愣是站在时宜门外听了一夜的雨。

周生辰所有的行为,都不是一个师父对弟子该有的态度。

周生如故周生辰和崔时宜初见(周生如故漼时宜的悲剧)(3)

更何况,师徒之恋在古代本就是个禁忌。

一个出生皇室,一个是名门贵女,他们不可能不懂这些道理。

交出去的心是无法被收回的,漼时宜泥足深陷,她对周生辰越是上心,广陵王就越发察觉到她的冷淡和异常。

师徒之恋的幌子终究是被扯破了,广陵王用民间传闻逼迫时宜履行婚约。

正值宫廷动荡,如果不是周生辰担心时宜的安危,断不会在皇城久留,也不会因此中了奸计,被广陵王剔骨而死。

师父身死,师兄师姐们也所剩无几,如果不是心如死灰,时宜也断不会跳下城楼,随师父而去。

所以啊,从周生辰妥协的那一刻起,时宜的结局就定了。

表面上看来,她是在用跳楼的方式控诉广陵王一帮人的离心离德,实际上她只是倦了,累了。她一个弱女子,手无寸铁,能有什么勇气在未来的日子里安稳地面对着仇人。

不如一同归去。

周生如故周生辰和崔时宜初见(周生如故漼时宜的悲剧)(4)

如果不是遇见了周生辰,时宜会像大多数女子那样,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夫教子,终老一生。

只是,一旦遇见了,其他的一切,都变成了将就。

不是每个女子都甘愿将就。

大多数男子,总是低估了女子的深情。

周生辰也是如此,如果他知道十一会如此刚烈,当初他会不会放手?

所以啊,

如果爱,请深爱,不顾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条件去爱。

如果不爱,请离开,不要暧昧,不要沉默,要决绝地转身。

(文原创,图来源于《周生如故》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