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来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
那么多种颜色吗?
……
上述文字出自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里的一篇课文——《明天要远足》,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文字虽简练,却生动地表达了孩子因为要出远门旅行,按捺不住的兴奋。那种心情,相信很多孩子以及曾经是孩子的大人都体会过。
我和孩子都很喜欢这首儿童诗,我还买了作者的诗集《明天要远足》。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早晨,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本诗集里的儿童诗,常常读着读着就笑了,因为实在有趣。
作者和她的创作故事
这首儿童诗的作者是台湾儿童文学家方素珍。她除了写儿童诗,还创作绘本,比如《我有友情要出租》、《祝你生日快乐》、《可爱动物操》、《一只猪开博客》等等,她还翻译了不少绘本,比如《花婆婆》、《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米莉的帽子变变变》、《巫婆的孩子》、《鳄鱼爱上长颈鹿》……。
方素珍出生于台湾宜兰,从小就有一颗童心,充满幻想力。她考上大学的那会(1975年),正逢台湾儿童文学蓬勃发展之时,她想起高中老师说她“适合写儿童文学”的建议,便写了十几首儿童诗去参加了第二届“洪建全儿童文学奖”,拿到一个佳作奖。用她自己的话,“这个小小的奖,把我推向了儿童文学的不归路”。
很多读者称方素珍为“花婆婆”,谈及这个称呼,她说:
“我曾翻译过美国作家芭芭拉•库尼的《花婆婆》一书,这本书深受台湾小朋友的喜欢,于是许多读者喜欢称我为‘花婆婆’,却很少叫我的名字,时间久了,我对这个称呼也就习惯了,只要孩子们喜欢就好啦!”
“花婆婆”方素珍回忆起写儿童诗《明天要远足》的心情,她说:
小时候,老师要我们写作文《远足记》,我没拿到好分数,因为老师说我第一段文字描写睡不着的情况太长了,说我跑题了。可是我当时记忆特别深刻的就是远足的前一个晚上,特别兴奋,翻来翻去睡不着呀,所以我在大学时候,索性自己出个题目《明天要远足》,写下这种辗转反侧的心情。”
这首诗获得第六届“洪建全儿童文学奖”,那位小学老师肯定没有料到,被他说作文离题的学生,长大后居然变成了作家。
诗集《明天要远足》(同名的儿童诗收录在内)是方素珍写作儿童诗三十年的精华,在此诗集中,你能感受到童言稚语背后的力量,你能体会到“给悲伤一个笑脸”的乐观,你能看到逆向思维的大脑洞,你会深深沉浸在“花婆婆”方素珍描绘的童心世界里。
儿童文学家方素珍
关于儿童诗,你了解多少?百度百科对儿童诗的定义是这样的:
用大白话说就是:用孩子喜欢的形式和语言写的,给小孩看和读的诗,可以是成人写给孩子的,也可以是孩子自己创作的。
①适合人群
最适合学龄儿童(小学生)吟诵。
②创作形式
儿童诗没有固定的创作形式。
比如对于获奖的儿童诗《不学写字有坏处》,方素珍说:
“现在回想,幸好写诗之前没有给自己设限,只是偶然看到一片千疮百孔的叶子,联想到一只小虫想念好友,却不知如何开口的无奈,就把它写下来了。”
③写作内容
童话大师林格伦说:
“世界上只有一个孩子能给我灵感,那就是童年时代的“我自己”。一位好的儿童文学作家,总能够和自己的童年记忆保持着隐秘的、密切的联系。”
儿童文学家任溶溶则说:
“我写儿童诗,很多的创作都在写小时候的自己。我有一个小本子,专门把我想到的有趣的东西统统记下来。
我的儿童诗不是凭空捏造的,里面有一大部分是我童年有趣的事情,也有一些是我孩子有趣的事情。”
方素珍的儿童诗,同样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及观察。
④语言风格
儿童诗是写给孩子看的,要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呈现出来。所以,儿童诗是口语化的,有些还结合韵律,表现出一定的音乐美。
儿童诗能带给孩子们的,有些你都想不到
儿童文学家黄亦波说:“聪明的孩子爱诗,爱诗的孩子聪明。”有儿童诗润泽的童年,可真不一样哦。
第一,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精神滋养
很多优秀的儿童诗语言简练、音韵优美,光是读,就能让读者对语言产生亲近和好感。孩子们读儿童诗时,可以加深对母语语感的体会,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读的儿童诗越多,孩子越能感受到儿童诗中抒发的各种情感,快乐的,忧伤的,有趣的……比如方素珍的《快乐佛》,每次读都让人很开心。我家孩子还会假装自己就是“快乐佛”,边念诗边指点“信众”排好队。
“我是一个快乐佛,
身穿红袍戴花帽。
今天庙里很热闹,
这个求我好运来,
那个希望活一百。
好好好!
你们排一排,
说清楚讲明白,
太多愿望,
我也记不来。”
就如儿童文学家任溶溶所说:
“我特别爱写儿童诗,只希望每首诗都能给孩子一些快乐,给他们一点意想不到的东西。”
优秀的儿童诗往往善用幽默的手法,注入快乐因素,促发孩子乐观向上,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读儿童诗,你会感慨作者的脑洞之大,所以有人说,想象力从儿童诗开始。
儿童诗就如纸上游戏,让孩子感到好玩又有趣。读儿童诗的过程,就是孩子放飞想象力,学会感受和思考的过程,这既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对新事物的专注力,这就是孩子形成创新思维的基础。
比如《楼梯》(方素珍),很有生活趣味:
我和妹妹爬楼梯,
一二三,
一二三,
我们的脚步,
吞下一级又一级。
回头看看,
哇!
脚步又把阶梯,
吐出来了!
这首诗里两个小朋友,爬楼梯时边喊着“一二三”,一个“吞”,一个“吐”,巧妙地传达出孩子把爬楼梯当成一种游戏的快乐心情。
第三,是文学启蒙的最好材料
有儿童文学家指出,儿童诗是培养孩子语言敏感性和进行文学启蒙的最好材料。儿童诗中往往蕴含着比较直观的图画和形象。
如《爱哭鬼》(方素珍):
不打你,
不消气。
想打你,
怕你哭。
怎么办?
妹妹,
你出来,
太阳下,
你的影子小,
我的影子大,
看你怕不怕?
不怕?
好,
踩你的影子,
踩你的影子,
哎呀,
影子踩影子,
根本不会痛,
你哭什么嘛?
诗中“我”和“妹妹”两个儿童的形象生动鲜明,特别是家里有兄弟姐妹的,更能激起儿童的情感共鸣。读儿童诗的时候,父母要引导孩子留意诗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基于日常生活的观察,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融入情感和思考,这不正是我们引导孩子阅读和写作时对他们的要求吗?
方素珍说:
“父母给孩子读的儿童诗越多,孩子的语音意识就越好,这使得他们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阅读和理解。儿童诗,其实是在为小学的基础语文教育打底子。”
第四,提升儿童的艺术审美力
有些儿童诗不仅内容有趣,还具有明快的节奏、流畅的语调、优美的旋律,反复诵读能发展儿童的乐感。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形成全诗回环整齐的美感。
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说:
“幼儿诗歌是一种听觉艺术,它虽然也和其他文字作品一样印在纸面上,但这些书的服务对象常常并非‘读者’而是‘听众’,他们对于声音不但敏感,而且要求悦耳,这就是诗的音乐性。”
儿童诗的语言,是经过提炼的儿童口语,它不但可以引导孩子的语言发育,而且可以使小听众感受到诗的音乐性。
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
“情感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儿童诗打开了儿童艺术审美的一扇大门,给儿童带来艺术熏陶,提升其审美能力。
和孩子一起读儿童诗,我们可以这样做:
- 首先,亲子一起朗读吧
①读给孩子听
方素珍说:“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爸爸妈妈的声音。”
诗人傅天琳在其诗集《幽蓝幽蓝的童话》中提到为外孙女(傅天琳叫她“妹妹”)读儿童诗时的情景:
我想让孩子逐渐认识自己:她的天真,她的趣味,她的幻想,她像电脑乱码一样的语言,她对一切弱小生命的爱意、善意,统统都是最美的诗。
我把这些小诗读给妹妹听,希望妹妹能获得一点点诗的启迪。她惊奇地睁大眼睛,有一种奇异的光,像第一次看见蔷薇花开一样。
听得懂吗妹妹?这就叫诗。听得懂,外婆写的我。好像又有点不一样。一样,因为这是她的经历,她看得见摸得着;为什么又不一样,那就是语言、节奏、形象、意境,这些她还不懂,但这不妨碍一颗幼小的心灵逐渐学会去发现去触摸去感受。
②和孩子一起读
引导孩子在诵读时注意诗的押韵,感受诗的节奏。这种美好、纯真的精神滋养,能让孩子感受韵律之美,提升孩子对语言的敏感,丰富他们的情感,充盈他们的心灵。
- 其次,可以一起聊聊感受
和孩子一起读儿童诗时,通过体会诗里的画面感,聊聊读诗的体会,最喜欢诗里的哪句话?
诵读时候不需要什么规矩,怎么高兴怎么念,也千万不要看完后,強迫孩子归纳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太刻意会破坏孩子对与父母共读的美好感觉。
方素珍的作品集中,令我和孩子感动的是她写的《母亲》,她说:“大家都在开心地过母亲节,失去母亲的人心情如何呢?”
我不喜欢这个日子,
真的,
每逢这个日子,
我的眼泪就不听话。
我不喜欢这个日子,
真的,
每逢这个日子,
老师就要我们画妈妈。
每逢这个日子,
弟弟就画我的脸,
再画上妈妈穿过的衣服,
弟弟说,
这就是妈妈。
我不喜欢这个日子,
真的,
每逢这个日子,
我就更想念,
睡在荒野中的妈妈。
读完这首诗,我儿子对我说:“妈妈,这诗里的孩子很爱他妈妈。我也爱你。”这就是孩子感受的表达。
- 再次,从儿童诗里挖故事,一起脑洞大开
有些儿童诗里有故事情节,读完后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讲述这个故事,或者根据诗里的故事情节,扩充成一个长故事。
比如在诗集《明天要远足》中,《小威钓鱼去》、《鱼饵》、《收获》便是方素珍围绕着“爸爸和孩子去钓鱼”这个主题展开的3个独立故事。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展开想象,构思后续的故事,或是从其他儿童诗中找孩子感兴趣的点,进行扩充。
比如读《不学写字有坏处》(方素珍)
小虫写信给蚂蚁,
他在叶子上,
咬了三个洞,
表示我想你。
蚂蚁受到他的信,
也在叶子上,
咬了三个洞,
表示看不懂。
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
蚂蚁不知道小虫的想念,
怎么办呢?
是不是可以籍着这个“怎么办呢” 引导孩子进行故事续编?
- 最后,画一画写一写
现在很多儿童诗集配有精美的插画,就像在看绘本(图画书)。有神经科学家曾指出,人在读图画书时,左右脑的神经元会不断滋生,并建立联系,提升记忆力。
有老师表示,画一画和写一写能充分培养孩子理解能力、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特别适合4-9岁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对孩子的理解力、阅读理解和创造力进行培养,会事半功倍。
亲子共读儿童诗后,可以进行写绘,也就是画一画和写一写结合,比如模仿与续写儿童诗、创作绘画作文与绘画日记。孩子通过自己的从儿童诗中学到的观察、思考、想象进行创作,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写出来的东西就更有可能具有自己的“魂”,才能真正打动人心,这也是写作的高境界了吧。
“花婆婆”方素珍说:
“给孩子读一本好书,就是为他撒下了一颗种子,这些种子会发芽、开花,然后住进一个小精灵;撒下的种子越多,住进来的小精灵就越多,一个个进驻你的心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叫智慧小精灵,以后在人生路上遇到酸甜苦辣、生离死别等各种问题,孩子心中的智慧小精灵就会跟他对话,帮助他下牌。
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心情沮丧的时候,有人用听音乐的方式获取快乐,有人通过阅读来疗伤。阅读不是万灵丹,但阅读为你寻找快乐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儿童文学家冰心说: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让孩子的童年有诗相伴,种一颗乐观豁达的种子,一起读儿童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