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国历史大杂烩系列, 是本人原创作品,目前共有七个板块:三国战役大盘点、三国人物那些事、青梅煮酒品三国、三国兵法大串烧、三国外交与战争、三国人物高手猜谜(微头条)、三国兵器猜猜猜(微头条)。本文为“青梅煮酒品三国”系列第6期。

刘备三请诸葛亮这事地球人都知道。三顾成佳话,一对足千秋。诸葛亮未出茅庐时,发表了《隆中对》,对天下大势作了预判。不过,关于“诸葛亮的《隆中对》到底有没有战略预见性?”“在当时是不是超前的新观点?”这些问题,还是有待探讨的,所以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都说了什么,并且来一一回答以上这些问题。

三国综合能力前五的武将(品三国6)(1)

诸葛亮:骚年,你居然不信我的隆中对!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隆中对”的原文: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三国综合能力前五的武将(品三国6)(2)

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全文翻译下来就是: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临南海,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它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来资助将军的。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

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根据时局来做出变化,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三国综合能力前五的武将(品三国6)(3)

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看完原文,我们再来一步步解答上面的那些问题。

一、《隆中对》预判天下三分,相当大胆。

有人也许会说,三足鼎立此乃天下大势,能预见此者并不乏其人,其实不然。

当时曹操、孙权分据南北,其势已成,这谁都能看出来,荆、益、汉中不得其主,也是明摆的事实,这三块蛋糕曹操独吞或与孙权分别吞之,可能性都相当大。当时,相信天下两分的人可能会更多,甚至看好曹操统天下的人也不在少数,起码比三分天下的人占多数。

曹操平吕布、灭袁术、败刘备、破袁绍,北踏乌桓,西抚中关,已经累胜多次,天下都有心理定势了,只要他上场,没有赢不下的比赛。曹操的统一线路有问题,他应该把孙权放在总决赛阶段打,先定荆州,再平汉中,再入川把益州夺过来。如此花数十年工夫应该可以统一全中国了。是曹操的战略失误给了刘备一次机会。

三国综合能力前五的武将(品三国6)(4)

刘备:你说啥玩意儿?我一句没听懂!

对孙权来说,最好是先取荆、蜀,和曹操形成大格局的南北朝;其次是把蜀让出来,江东联结荆襄,也能抵抗一阵;再次,只能偏安江东,等着收编。

至于刘备,要么到孙权那里蹭饭,至于人家会不会把妹子嫁给他,那就难说了;要么就是继续做雇佣军,谁给面包帮谁打。反正那时如果开赌盘,没有人会买刘备赢,除了诸葛亮。天下三分没有必然性,不是所谓的大趋势,天下两分或一统才是当时趋势,天下三分只是一种微乎其微的可能性,诸葛亮了不起的地方在这里。他向刘备描述了这种可能性,让48岁的老刘同志在困难的时候看到了光明,提高了勇气。

顺带说一句,鲁肃曾经提出过“榻上策”,在这其中也预测到了将来天下会走向三足鼎立的趋势,不过他预测的是“曹操、刘表、孙权”,而不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件事我会单独写成一篇文章来说道说道,小伙伴们记得来看哟~

三国综合能力前五的武将(品三国6)(5)

鲁肃:“没错,就是我!”

二、《隆中对》明确了刘备集团的对外政策。

接下来我们回归正题:诸葛亮给刘备明确了一下战略走向,这就是三国迷都知道的“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这是弱小的第三方的生存法则,大格局不变,这个就不能变,当然前提是先占据西部,否则你只是一股流窜力量,和人家谈不到“联”只能是“傍”了。

三、《隆中对》描述了一个刘备集团的最美好前景。

天下三分的目标已经很高了,但还不是最高的目标,诸葛亮毕竟年轻,他看有人兴致勃勃地听自己忽悠,情绪一上来,描绘了一个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这就是:“打倒曹阿瞒,解放全中国!”

具体方略是:内修政治,外联孙权,这是防守的要件,进攻有三个条件:一是,天下有变;二是,一上将率荆州兵团以向宛、洛,这应该是牵制性的;三是刘备亲自率主力从益州北部出秦川,挥师中原。

另外,诸葛亮的这套破曹策略究竟好不好使,后世也多有争议,有人也因此说诸葛亮“将略非其所长”。毕竟诸葛亮讲到的三个要件,刘备集团始终没有在同一时间凑齐,无法用实践证明,也就只能交给后人去评说了。

三国综合能力前五的武将(品三国6)(6)

诸葛亮:“就交给你们了,骚年!”

大家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倾心之作,如果喜欢,记得点赞 转发,别忘了关注哦~

喜爱三国的小伙伴们,请继续关注“三国历史大杂烩”系列文章,下期更加精彩,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到那魂牵梦萦的三国......

愿所有看我文章的小伙伴们眼角带着笑,容颜永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