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之所以能蜚声海内外,核心优势正是泥料。

宜兴紫砂是独一无二的,虽然类似的陶土在其它地区也存在,但它们与宜兴紫砂有本质区别。如钦州坭兴陶、潮州朱泥、建水紫陶等均为泥土,而宜兴紫砂原为矿石,经风化后研磨成泥,再进行炼制,拍成泥块进行陈腐(大概类似于面团发酵),制壶时取出捶打拍片,镶接成壶。所以我们提到泥料时常常会强调“原矿紫砂”。紫砂的成分主要是石英、云母、赤铁矿和粘土。这些矿物微粒按特有的结构组成了一个个团聚体,这种团聚体不仅本身存在着气孔,团聚体与团聚体之间也因为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收缩而形成了很多气孔。正是这种双气孔结构使得紫砂壶具有极好的透气性和吸附性,既能透气怡香,又能保水保温。加上精良的制作工艺赋予了紫砂较高的欣赏价值,所以就有了“世间茶具之首”的美誉,以及几百年来人们对紫砂壶的推崇。

在评价一把紫砂壶的诸要素中,泥料是最基础的,是决定一把紫砂壶品质的重要标尺。紫砂泥料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三大类:紫泥、红泥、绿泥,这三大类中又分为很多小类,今就常用品种略作介绍。

一、紫泥(包括普通紫泥、清水泥、底槽清、中槽清、紫茄泥、天青泥等)。

1、普通紫泥。

紫泥为较常见之典型紫砂泥,为最市场广泛接受的泥料之一。它是由江苏宜兴丁蜀镇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炼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气孔对流较好;使用日久,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注:所有种类的泥料,都会因烧制的窑温不同而在成品颜色上有所差异,下文不再赘述)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1)

方艳玲《一帆风顺》,紫泥

2、清水泥

本泥因视之古朴,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者与赏者最为推崇之泥料。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泥色醇和尔雅,文人气息浓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现紫砂风华,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使用日久愈呈红润包浆,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掌握简单,可轻松冲茗。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2)

陶金兰《线韵》

3、底槽清

由于产于紫砂矿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也是一代宗师顾景舟最喜欢用的泥料。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3)

李昌鸿《龙行天下》

4、紫茄泥。

紫茄泥色泽温润讨喜,为泥中极品。黏性佳,含铁量高,是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如茄紫,胎骨坚润,此种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4)

汪庆红《古韵》

二、红泥(包括红泥、朱泥、红皮龙三种)

1、朱泥

朱泥又分赵庄朱泥、小煤窑朱泥、黄金朱泥、紫朱泥、大红袍等,整体特点是密度大,质感细腻,光泽度好,聚香效果,一般常用于制作小容量作品,适宜冲泡岩茶、乌龙茶等高香型茶叶,是广东、福建及东南亚壶友的最爱。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5)

顾洪军《玉菱》,赵庄朱泥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6)

盛益明《掇只》,黄金朱泥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7)

李荷生《景舟石瓢》,大红袍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8)

郁晴《大亨莲子》,紫朱泥。

2、红皮龙

原名叫野山红泥,矿料稀少,近年来市场上更是少见。一般分布在黄石层的下面,泥色红褐色,烧成后为红色。红皮龙相对石英含量较高,云母杂质也比较多,透气性能好,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简单易掌握,使用愈久愈发红润,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9)

范彩勤《线圆》

三、绿泥。绿泥又分为段泥(原矿段泥、芝麻段、黄金段、蟹黄段)、绿泥(墨绿泥、本山绿、民国绿等)。

1、段泥

段泥基本色调为黄色,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器材。早期窑炉温度较低,烧制的段泥成品容易“吐黑”,近年来所用窑炉为高温窑,可轻易提升至所需温度,而真正达到较高的结晶,烧制的段泥作品少有吐黑想象,泥色纯正均匀。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10)

陈育平《牛盖莲子》,老段泥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11)

林明勇《供春》,黄金段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12)

朱峰《六方金钟》,蟹黄段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13)

胡丽琴《西施》,芝麻段

2、绿泥

本山绿泥:所制壶品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色泽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发幽然青光。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14)

储立强《牛盖莲子》

墨绿泥:近天青泥色调,玩家易感迷惑,常误云"绿泥",泥色青蓝略泛绿光,始称"墨绿泥"。泥料黏性佳,张力尚可,细腻密实;制壶光器、花器均宜;为优质泥矿,产量不丰。制作时较易变形,对窑温要求高,窑温足则色泽温润,不足则色嫩枯燥,原料收集不易,炼制困难繁复。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15)

江晓燕《荷塘蛙鸣》套组

四、其他种类(黑泥、降坡泥、天青泥、青灰泥、黑土星、黑疾星等)

1、黑泥

为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之一,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日久使用,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养壶者之最爱。新壶初用砂土气重,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灰黑,泡茶数日则如墨黑。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16)

蒋惠娟《吴经提梁》

2、降坡泥

降坡泥是指在宜兴丁蜀镇在修建陶都路时穿越黄龙山与青龙山之间发掘的紫砂陶土。因为主要是在该路段的陡坡工程中发现的,大家习惯称之为“降坡泥”。此泥料颜色古朴,黄中带红,烧成后壶体中的黄砂隐现,质感非常漂亮。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17)

庄丽《子冶石瓢》

3、天青泥

清朝常用之泥料;现在已不易开采矿量极少,在市场成品稀有;色泽呈青灰色,内含多种矿石颗粒,包浆温润、质感特殊,俗称"鲨鱼皮",是非常难得的泥矿。含铁、铝量高,黏性较低,比较难成型。窑烧温度特高。成品传温快、保温性强,利于泡茶时保持水的温度,直接影响泡茶的色香味,古朴稳重,古意盎然。

制壶泥料(学点泥料常识买壶不再迷茫)(18)

顾洪军《笑樱》


以上为目前较为常见之泥料,可以满足大部分壶友的需求和喜好。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各种泥料之间并无优劣之分,各自的泥性不同,颜色不同,质感不同,适合的茶类也不同,但并无固定标准,最主要还是要用者喜欢。所以不要再问“哪种泥料最好”啦。正如米饭与馒头,没有可比性,看你喜欢吃哪样。但是,在同一种泥料中,存在品质的区别。一般来说,陈腐时间较长的被我们称为老泥,做出来的壶更加细腻温润,质感高级。同时也受原矿品质、炼泥技术、明针功夫、烧制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