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真相(不患寡而患不均背后的哲理)(1)

电视剧《人世间》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杂志社在发年货时,由往年的发东西改为发现金,但是在职员工和退休员工的到手金额却不一样。

这时,已经离休的邵主编说了一句: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均田制、雨露均沾、均分的思想,自古已有。

现代的学校教育,成绩差的孩子家长对于老师关注目光的渴望;职场中绩效考核和年终奖的争执无不体现着人们对于平均的渴望。

不患寡而患不均,简单的7个字里蕴含着什么样的哲理呢?

不患寡而患不均真相(不患寡而患不均背后的哲理)(2)

01 公平的追逐

患不均,三个字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对于公平和平等的追逐。

无论是古时的帝王霸主,抑或是现代的企业领导者,为了加强管控或者增强竞争力,会变相的形成下属或者下级之间的掣肘、竞争关系,从而避免一方形成超大的权势集团,威胁自己的统治。

因此,会出现所谓的KPI考核、相互监督等机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均的可能性。

而人性底色中对于公平的追逐是天性,当大家都缺乏或者都拥有较少的时候,会和平共处。

而一旦有一方超过众人,必定会引起群而攻之。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人们内心的潜台词是,大家都是同类,你辛苦我也辛苦,凭什么你就要得到的比我多?

患不均和追逐公平,其本质在于消除差异和偏见,力图让所有人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不可否认,追逐公平是人间理想。因为上下级管理以及人性底色的存在,将导致公平永远成为追逐的目标,却也无法到达。

不患寡而患不均真相(不患寡而患不均背后的哲理)(3)

02 亲近人员间的攀比心理

《人世间》里六小君子,因同是酱油厂和木材厂的工人而结识,同样的贫穷、生活环境让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并形成每年大年初三固定聚餐的惯例。

而当曹春燕和周秉昆,稍微超越六小君子里的其他人,而稍显拔尖时,其他人心里的攀比心理就开始冒头了。

这反应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往往对其他距离遥远的人们的成功无动于衷,却对亲近人员的飞黄腾达醋意满屏。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亲近之人的生活境遇都差不多,拥有相同起点和资源的我们,理应生活在同一水平线上。

而一旦我们其中的有些人飞黄腾达,就暴露了自我的认知低下,能力欠缺和运气欠佳,似乎一下子就被命运之神拍到了地面上,并被熟知的人嗤之以鼻,成为夸奖那人时口中的你的发小。

而由此带来的攀比和嫉妒心理,除了激发自己的骤然喟叹和自行惭愧外,似乎并不足以因珍贵的友情而为朋友的成功拍手称赞。

这种隐藏在人性深处的卑劣性,似乎无法言说,却又十分常见。其本质就在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念头在其作用。

不患寡而患不均真相(不患寡而患不均背后的哲理)(4)

03 结语

如果处于相同起点的人们,资源或者财富的拥有程度不足,反而容易呼朋唤友,形成一种和谐的团结氛围。

而一旦分配的天平向某人倾斜,则马上会在无形的友谊之绳中炸裂一条缝,并很快被排除在友谊之外。

不患寡而患不均,其本质在于人性深处的公平、攀比心理作祟。

企业的领导者,只有深谙此道,才能激发下属的创造力,实现自己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