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古代交通、通信的不便,加上战乱的频发,分别很容易就成了永别。所以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无疑是那些行旅聚散之作,最为感人。其情之深,其语之悲,每每读之都催人泪下。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这首《喜见外弟又言别》,便是唐人行旅聚散之作中的经典之一。
《喜见外弟又言别》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唐代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大大小小的战争时断时续。李益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社会大动乱中,与表弟分别十年后重逢时所写。这首诗的催人泪下之处,便在于它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们聚散的独特一幕,具有强烈的生活真实感,极为感人。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李益的这首《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首联“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李益便开门见山的道出了自己与表弟在战乱中分别十年的事实。即经过了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的相逢。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得知,诗人李益与其表弟的分别,是在幼年。而此次重逢已然都长大成人。如此一来,自然在容貌上就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为颔联描写重逢时的不敢相认埋下了伏笔。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意思是说,重逢后一开始诗人不敢相认,问了名和姓后,才想起旧时的容貌。这里的“惊”字,既形象的写出了李益对一个似未谋面者的身份和来意感到的惊讶,也暗含了诗人知道真相后的惊喜之情。于是诗人便一边激动地称呼着表弟的名字,一边回忆着对方儿时的容貌。可见李益对细节的把握之深。
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则是化用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十年分别,一朝重逢后,个人、社会的种种变化。它的意思是说,说起分别后的世事沧桑,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叙谈的时间长,是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并且黄昏寺院的鸣钟,还起到了提醒的作用,如果不是因为钟声,诗人或许还会畅谈下去。
尾联“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即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巴陵道”,指巴陵郡,在今湖南岳阳。它点明了诗人表弟明日远行的目的地。后面的秋山之句,则是两地之间被重山阻隔的场景。这无疑使得本来“喜见”表弟的诗人,又落下了“言别”的伤感情怀。后会难期的愁苦心情,也溢于言表。
综观李益的这首诗,立意并不奇特,反而极为寻常。但是它却以凝练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以及具有普遍性的重逢场景,为我们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与亲人久别后重逢又匆匆分别的场面。其痛苦和无奈,极能感动人意。总的来说,这首古代诗歌史上感人的一首诗,句句催人泪下。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