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名著根本没有看会怎么样(名著看不下去那就对了)(1)

很多人看名著看不下去,其实没什么奇怪。有些名著看不下去,是很正常的。看不下去名著不丢人,不证明你是个索然无味的人,也不证明你逼格低,大方的说出来不磕碜。

其实很多人都这样,大家都是大俗人。华罗庚爱看武侠电视剧,只有一个标准,打不打,打就看,不打就不看。

毛泽东给儿子推荐书,看看这书目:“精忠岳传2,官场现形4,子不语正续3,三国志4,高中外国史3,高中本国史2,中国经济地理1,大众哲学1,中国历史教程1,兰花梦奇传1,峨嵋剑侠传4,小五义6,续小五义6,聊斋志异4,水浒4,薛刚反唐1,儒林外史2,何典1,清史演义2,洪秀全2,侠义江湖6”。惊呆了有木有?大部分是爽书有木有?逼格很低有木有?

事实上,文学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劳动说,有宗教说,但我比较赞同的是游戏说。说白了,文学从诞生的时候起,就是为了玩,就是个娱乐呗。实在没必要整的那么高大上,不知道你喜欢看的什么书?我觉得只要看得爽,不妨继续看,不用害臊。

这让我一直很惭愧,后来我看张爱玲的书,才发现我道不孤,她说“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只看了个吃”。当时觉得倍儿有面儿,人家李鸿章的儿媳妇,堂堂大清总督之女,也这么看书,咱也不埋汰啊,至此我才觉得方能挺直腰杆做人。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要善于发现名著里的爽点,所以看《金瓶梅》,不妨看几百遍潘金莲倒挂葡萄架,多涨涨姿势以后用得上;读《论语》,不妨只记住“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后做菜的时候这么做,生活能多增几分情趣吧;观《红楼》,学学贾琏的泡妞技巧,学学凤哥儿斗小三的本事,又有何妨。哥看《飘》,只记住郝思嘉在塔拉的红土地上得到治愈,“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一切了”,从此理想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块土地,你看我好歹从小就学会理财,不是挺好吗?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咱做不了名士,也当不了英雄,咱就一大俗人,爽,就够了,逼格云云,于我何加焉?

更多国内外深度、有趣的教育内容,请您搜索黑格伯爵教育Eaeduca添加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