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严格地说,不是给大家拿来讨论的,也没有必要进行各种讨论。

其实就是看自己做得够不够好,你做好了,才有发言权;没有做好,就要见贤思齐。

这句“亲所好,力为具”,大概意思:是父母所喜欢的,作为孩子,要尽力去为父母准备好。

这话估计有人不爱听了,这父母不是骑在孩子身上作威作福吗?

父母喜欢打麻将,孩子就该伺候麻将局吗?父母喜欢吸毒呢?而且,孩子那么小,怎么能这么要求孩子呢?

弟子规孝道是永恒的(重读弟子规12亲所好)(1)

大家不要觉得这是抬杠,我相信很多朋友刚刚看到《弟子规》的时候,还真有这样的感觉,

而且仔细想想,这话说得还真有些道理。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也是稍有不同的。

当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亲所好hào”的含义,是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好”是感情倾向,喜欢、希望出现,是个动词。

这句话我们更应该理解成这种感情倾向是对孩子的而不是父母对他们自己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孩子还很小,如果你希望孩子为父母去准备什么,这是不客观的。

父母想吃肉,让五岁的孩子去弄头猪来?这一听就不靠谱儿。

所以,此时的“亲所好”是父母对孩子的希望,他们希望孩子能怎么样的一种倾向。

那么,此时的“亲所好”是否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呢?应该是的。

我前面提到的吸毒、打麻将等,都是开玩笑,不能据此为论: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贩毒,孩子也要“力为具”吗?

这是抬杠,有哪位父母是这么想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学好,成为有利于社会之人,这是99.999% 的父母的想法。

所以,这种“好”应该是积极的。

弟子规孝道是永恒的(重读弟子规12亲所好)(2)

我想,这里面首先包括了父母期望孩子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德,

比如正直、善良、慈悲、诚信、勇敢、勤奋,等等。

小时候父母教育的内容,当时这些话,听得耳朵都快生茧子了。

其实,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但是当时不大懂事,经常不接受,还时时冷嘲热讽。

现在想想,虽然当时不接受,但是后来我一直深受影响,这东西深入了我的心里,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容易不知不觉走入那个轨迹中。

虽然自己做得很不好,但是,必须承认还是受了影响的。

这些内容,现在的家长会以各种方式教给孩子,希望孩子拥有,

比如现在可能通过各种动画片、图书、故事、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这些品德。

家长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来给孩子演示。

弟子规孝道是永恒的(重读弟子规12亲所好)(3)

此时提出了一个大问题,就是父母期望孩子拥有的德行,父母也要尽力去拥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这真的是好事情。

年轻的父母,成天对自己老迈的长辈毫不关心;

父母有病,去医院看望一次都觉得是很大的恩惠;

给老人家里一年都买不了几次菜,却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孝敬老人。

这是不够的。自己先做到,先做到真的“好”了,孩子才能真的“力为具”,否则一切都是虚伪的。

所以我总是说,《弟子规》不是用来讨论的。很多人喜欢辩论,不要辩论,先去做。做了,就会感受到 生活还是会有另一种美好的,这就是国学的魅力。

对于以上品德的内容,要让孩子“力为具”,就是尽力去做到。

这个“力”字非常好,是尽力的意思。

对于这些品德的追求,我们要向孟子学习。孟子曾经转述曾子的话:“虽千万人吾往矣!”讲的就是这种勇气。

明代东林党人称赞名医缪希雍,说他“义之所在,虽水火鸷赴之”,讲的也是这种力量。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喜好,除了让其拥有这些品德,还有一些技能。

现在很多父母都对孩子有所期望,比如学习钢琴、柔道、奥数,等等。

这些内容,很多是父母自己做不到的,或者当时没有条件学习的。他们觉得现在条件好了,要让孩子学习。

从根本上讲,这些都是好事,这些“术”的内容,可以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比如对美的鉴赏、体力、毅力等,基本都是正向的。

但是,这里要防止的问题,就是过度和方向不明的问题。

所谓过度,是“亲所好”。这个“好”太厉害了,喜好得太厉害了。

比如有的母亲喜欢提琴,就让孩子去拼命地学。

此时,孩子尚未了解其中的奥妙,就被逼着去学,反而会被伤害。

另外就是方向不明。学习这些“术”,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某些能力,这是方向,循序渐进即可。可是,某些父母却把它变成了很功利的东西。

让孩子多学,为了超过一切人,这样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弟子规孝道是永恒的(重读弟子规12亲所好)(4)

大家看到了,在孩子小时候,“亲所好”更多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家长必须提升自己的境界,明白教育的道理,你所希望孩子拥有的,一定是你先想清楚了的,否则让孩子“力为具”就会伤了孩子。

此时,父母期望的,首先是孩子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拥有生存的本领。

如果孩子没有一个谋生的手段,家长内心的焦虑是很严重的。

把孩子养育这么大,最终整天在家里向父母要钱,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这是对家长最大的打击。

所以,青年人要努力,这就是孝敬父母。

在父母年老之后,“亲所好,力为具” 的另一层含义就是物质上的。

老人操劳了一辈子,年纪大了,总有喜欢吃什么的时候,但是有时候因为节俭,恐怕不一定舍得买。

不知道这点大家是否了解,他们年轻的时候,生活条件差,所以买条鱼什么的,往往煎好了,给孩子们吃肉,自己却只能吃点儿鱼头鱼尾什么的。

很多人跟我说过,他们小时候一直以为是父母喜欢吃鱼头鱼尾呢。

“亲所好,力为具”,在父母年迈的时候有了特殊的意思,就是对老人的关怀,他们所希望的,我们做子女的要尽力去完成。

很多事业一帆风顺的人,他们无不是对父母孝顺的楷模。有位德国心理学家说过,他建议公司在招管理层的时候,一定要考察应聘者与父母的关系,如果不好,一定会把公司带向没落。这个道理,相信中国人是很容易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