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厚植生态底色 推进绿色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擦亮生态底色提速高质量发展(民勤厚植生态底色)(1)

位于民勤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

擦亮生态底色提速高质量发展(民勤厚植生态底色)(2)

大规模压沙造林。(本组图片均由民勤县林草局提供)

冬日,武威市民勤县的沙漠边缘染上一片金色。与以往不同,如今的沙漠边缘防护林整齐排列、良田星罗棋布,村落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再到绿洲永续发展,民勤县的生态治理,核心始终都离不开治沙造林工作。

近年来,民勤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开展防沙治沙和国土绿化造林行动,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成功阻隔了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合拢,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截至去年底,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30万亩,林草资源总面积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比重达到53.84%,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18.65%。

自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民勤县对全县1279万亩林草资源进行网格化管理,设立县镇村三级林长471名,逐级压实各级林长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主体责任。同时聘用村级生态护林员146人、公益林护林员115人、草原管护员260人,形成“林长 生态护林员 草管员 公益林管护员”的“一长三员”网格化管护体系。

民勤县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倍增和防沙治沙行动,推动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从“建章立制”向“推深做实”转变。今年,民勤县依托河西走廊生态保护与修复、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完成人工造林3.2万亩、封沙育林草4.5万亩、退化草原改良4.5万亩。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在全县通道沿线、镇区村庄、产业园区、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完成城乡绿化1000亩、通道绿化100公里,建成城北防护林67公里。

为了破解治沙造林资金来源难题,民勤县探索创新多元投入机制,培育发展公益治沙平台,投资300余万元建立“四方墩”防沙治沙生态林基地,按林分退化情况分批次实施抚育改造更新,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民勤县林草部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县涉林涉草行政案件逐年下降。梭梭井、上八浪井、石羊河、黄案滩、青土湖、老虎口等重点地区和国家级公益林区域护林队伍和公益林面积不断增加。积极开展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和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工作,完成林草湿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融合及国家级公益林优化、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加强森林草原防火管理,推广运用“防火码”微信小程序,强化野外火源巡查监控,实现森林草原火灾“零发生”。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不仅改善了沙区群众赖以生存的环境,更让当地特色产业找到了发展方向。民勤县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沙区特色优势,推动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农户种植发展以红枣、枸杞、酿酒葡萄等经济林和以肉苁蓉为主的沙生药用植物,创新建设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红旗谷、摘星小镇等景区(点),打造“沙海绿洲·绿洲碧海”品牌,促进沙区“生态 旅游”产业发展。

如今,全县已培育林业加工企业、家庭林场62家,各类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9个,鼓励60家治沙专业队伍(公司)参与生态建设。完成酿酒葡萄、红枣、枸杞等经济林提质增效1.36万亩,推广梭梭嫁接肉苁蓉6万亩,培育黄芪、甘草等沙生药材2.3万亩,实现林果产业和沙产业产值超过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