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远锦绣南歌感情戏(原创是自由的尝试专访锦绣南歌总导演李慧珠)(1)

陆远锦绣南歌感情戏(原创是自由的尝试专访锦绣南歌总导演李慧珠)(2)

文 │ 阿Po

编辑 │ 谷雨

《锦绣南歌》在7月1日的上线播出有些突然,这部剧在杀青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可以说是悄无声息,除了演员的粉丝知晓外,几乎“查无此剧”。这样一部超过50集体量的大女主古装偶像剧,在上线前三天定档才开始发布海报片花等物料,的确实属罕见。

没有长线造势是片方的选择,一年的秘而不宣也会带来一些神秘感。例如这两年活跃在男频古装剧里的李沁终于有一部独挑大梁的女主剧,例如刚刚在社会派推理剧《隐秘的角落》里大获好评的“张东升”秦昊在一部“古偶”中会起到怎样的化学反应?

陆远锦绣南歌感情戏(原创是自由的尝试专访锦绣南歌总导演李慧珠)(3)

不得而知。因为这是一个原创故事,无原著可查,无前迹可寻。

如果不是通过定名的方式将《锦绣南歌》与《锦绣未央》拉上一点关系的话,那作为原创故事的《锦绣南歌》在当下这样IP横行的年代恐怕的确会有些吃亏。但作为同一个团队出品制作的项目,无论从孵化系列IP的角度,或是专注贡献“锦绣女子图鉴”这样大女主古偶剧的角度,原创项目《锦绣南歌》都有它诞生的必然性。

原创故事的拍摄发挥空间很大,是一次很自由的尝试。”总导演李慧珠在想到拍摄《锦绣南歌》的兴奋点时,是这样向骨朵形容的。

陆远锦绣南歌感情戏(原创是自由的尝试专访锦绣南歌总导演李慧珠)(4)

李慧珠导演

对一个故事的想象力,永远都承载了创作者和观众双方的期待。而想象力之外,李慧珠则成为了项目播出之前最令人感觉踏实的一块基石,大女主古偶方面,她鲜有失手

作为在国产古偶项目中最为活跃的两名香港女导演之一,李慧珠有自己的方法论,也有实操中的升级进化,她说自己喜欢定期参与原创项目,因为可以汲取更多的自由和生命力。

原创的自由

“和李慧珠导演合作,就是喜欢她每一次都在寻求不一样的东西,可能拍摄的故事类型很相似,但她本身是不被风格限制的,她想寻求改变的这种激情,让我非常安心。”华策集团克顿传媒乐橘工作室总经理、《锦绣南歌》制片人王莹,在拍摄完《锦绣未央》后就立刻与李慧珠定下了再次合作的约定,即便当时《锦绣南歌》连雏形都还没诞生,只存在于一些闲谈的只字片语里,但她认为一位有激情有活力的导演,绝对要抓紧了

陆远锦绣南歌感情戏(原创是自由的尝试专访锦绣南歌总导演李慧珠)(5)

而从李慧珠的角度来说,与王莹合作过程中的自由度以及被信任是她决定接拍《锦绣南歌》的一大原因。另一大原因,是她与王莹同时强调的,“每一个人物性格都足够完整饱满,这种挑战性很难得。”

这个由四年前约定而来的合作,让李慧珠在项目前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筹备中,2018年8月拍完一部戏之后,只进行了短期的休息调整,她很快就投入到《锦绣南歌》里,带领团队直接参与了剧本的创作,对剧本的感情也更加深入。

不做只挂名的总导演,李慧珠有自己的原则,2019年3月开机之前,她从剧本调整、服化道置景讨论到扎进组里准备,花了半年时间,每一个环节都参与到位。

包括李慧珠所带领的整个导演组团队,其中有跟随她十年、也是《锦绣南歌》导演的黄斌,都是随了她对作品踏实筹备、每一次要发挥更无限想象去对拍摄做进化提升的风格。这都是王莹选择与这个团队再次合作的一大原因。

真的拍了不少南北朝的故事啊,都是巧合吧,做起来也更有经验一些。”显然李慧珠之前也没有细想这些,从《锦绣未央》到《锦绣南歌》之间的几次作品年代背景大部分都放在南北朝时期,做来顺手,但又次次不同。

陆远锦绣南歌感情戏(原创是自由的尝试专访锦绣南歌总导演李慧珠)(6)

和当下许多背景架空的武侠、修仙等等故事的拍摄有着明显区别,比起很多虚构的武林环境、人魔仙三界氛围不同,李慧珠喜欢把故事的年代背景落到实处,即便是拍架空年代的故事,也想用一个实际的朝代去落实,故事就有了根儿,她就可以用真实的年代文化去包装,所以她的作品在服化道上鲜少被诟病。

“我个人比较喜欢用实景,绿幕的拍摄需要凭空想象,会局限拍摄思路,所以主场景都要是实际搭建的,绿幕仅用做很辅助的手段。”

实景搭建的优势在成片播出后,观众是可以直观感受的。在前几次作品中,她已经尝试简化道具摆放、突出空间感,拍摄《锦绣南歌》时期与美术指导刘世运老师沟通,利用空间感和巨大的雕塑突出朝堂场景的气派,再以大型壁画增加布景的色彩,几乎每个角色都有特定的色调搭配场景来暗喻人物性格和情节气氛。

陆远锦绣南歌感情戏(原创是自由的尝试专访锦绣南歌总导演李慧珠)(7)

“化繁为简,干净利落。”看似简单的原则,也蕴藏了极大的升级空间。

到了故事层面的调整,李慧珠的就会更渗入到一些具体的情节和拍摄效果的呈现上。例如女主沈骊歌选择与反派人物的沈乐清合作,将觅得的解药转交给刘义康,就是希望体现不同人物在极端境遇下可以暂且做出善恶不同的抉择。

诸如此类情节中处理方式甚至处理结果的调整,大多是剧本文字在落实到画面的过程中,基于原有框架内做出一些,把人物性格展现和情绪处理推向更高潮的改变。

“原创的故事可以跳脱IP限制,根据拍摄中的灵感和想象力即时改变,这种体验也是很舒服的。”

现突破的纠结

“我们想做一个很帅的女主,可以跳脱宅门,跳脱宫门,做更多的事情。”这是李慧珠和王莹在项目最初的默契。因为当时没有找到一本很适合的小说,也是两人希望继续挖掘自己作为电视从业者的原创力,最终成就了这个原创故事。

陆远锦绣南歌感情戏(原创是自由的尝试专访锦绣南歌总导演李慧珠)(8)

在诸多女频IP改编项目的包围下,沈骊歌以“拿错男主剧本”的初印象诞生在观众眼前。她武功高强、誓杀奸佞、手撕白莲,被诬陷了绝不委屈,习惯性立刻“正面刚”,听起来颇有爽剧女主的意味,和不少传统大女主古偶剧里女主从娇弱的原点一路升级成长是不太一样的。

在李慧珠完全进入内地市场拍戏之前,她参与过许多港台内地合作的项目,是陪伴一代人成长的作品 。《少年英雄方世玉》里方世玉之母苗翠花,《方谬神探》里方天谬之母十三娘,都是嫁入商贾之家但仍旧不改江湖豪气又古灵精怪的刚直女子。港剧里不少此类为人熟悉的设定,即便在古装背景的氛围里,也完全称得上“独立女性”。

沈骊歌大抵如此。她的武力与智商都足以支撑自己独立完成许多劫富济贫的侠义之事,是名副其实的“侠女”。人设起点高不代表成长空间小,而是成长方式注定会与娇弱女子有所不同。

陆远锦绣南歌感情戏(原创是自由的尝试专访锦绣南歌总导演李慧珠)(9)

李慧珠很看中这种人物性格的完整和饱满。沈骊歌最初是暗杀组织朱雀盟的杀手;但入沈府之后,她从家人身上获得了温暖,冰冷的性格开始变得有温度,也有了牵绊;再与刘义康结识,从他那里知道原来自幼从师父那里接受的世界观是正邪颠倒的,又能通过自己经历的现实去思考改变自己的世界观,做到真正的明辨是非。同时也从一名只会靠手起刀落“江湖救急”的侠女,跟随刘义康上战场,成为可以运筹帷幄的女将军,这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进化过程。

“沈骊歌的成长并不囿于表面性格的变化,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思想与格局的成长。我一直认为小白兔型女主其实很难成长为大老虎,要成为大老虎,一开始也会是小老虎。”

当然这种成长方式也会有所牺牲,比如在男女主之间的情感关系上,也与以往古偶剧中男女感情跌宕纠葛的传统有所不同,很少腻腻歪歪,甚至有时候聚少离多,是小甜剧盛行年代鲜少的女频剧对感情的处理方式。

但李慧珠和王莹都认为,“沈骊歌与刘义康的相处会相对来说更加理性,感情波折是暗藏,是甜在骨子里的纸短情长。”

陆远锦绣南歌感情戏(原创是自由的尝试专访锦绣南歌总导演李慧珠)(10)

网友笑称这沈骊歌与刘义康分开了是分别搞事业,在一起的时候就一起搞事业,像是上阵不离夫妻店。其实就是这样在事业上有共同目,互相之间耳濡目染了相同的三观,才更能理解他们为何可以水到渠成再细水长流。

做剧的人永远在学习纠结中如何突破,究竟是一味迎合观众口味去做观众爱看的,还是坚持做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引导观众理解自己的想法。李慧珠希望尽量在其中找到一种平衡。

市场的轮回

在《锦绣未央》播出之后,网剧渐渐迎来了爆发期,影视作品的多样化改变了观众的口味,也显然在挤压“女性古偶”的市场。

“有品类的多样化,制作才会多样化,国产剧市场的人才增加、技术发展,那我们不管做任何故事,才能得到创造力的替身,也会增强行业竞争力。”

李慧珠在影视行业创作超过30年,她经历过《少年英雄方世玉》《方谬神探》《2001版新楚留香》《2003版倩女幽魂》等等这些可以把传奇故事做得天马行空的年代,如今也经历了《锦绣南歌》中观众较真地质疑“为什么郊外小舟上的刘义康可以听见王府里的琴声,为什么王府里的骊歌可以看见郊外彭城王放飞的孔明灯”。

陆远锦绣南歌感情戏(原创是自由的尝试专访锦绣南歌总导演李慧珠)(11)

她笑言,琴音与孔明灯代表了刘义康和沈骊歌的爱情,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现方式,偶尔也会拍一些抽离现实的状态去营造抒情的氛围,或许需要置身其中之后的感知力和想象力,也或许可以考虑以后能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观众的观剧口味在变化,这一点毋庸置疑。“节奏明快,加强逻辑推理,平衡喜感元素,增加剧情新鲜感。”最关键的,李慧珠还观察到,“要更多地理解不同年龄观众对爱情观上的变化与需求。”

将刘义康与沈骊歌的感情做得更加理性是一种尝试,另一种尝试是将沈骊歌的父母感情做得细腻温情之后,竟然也得到了不错的反馈。这部分内容则是由较为年轻的黄斌导演操刀拍摄,把沈家一门的感情拍出了温情与烟火气,不仅在柔化沈骊歌性格时更显自然,也满足了观众对家庭亲情和人情味的感悟。

陆远锦绣南歌感情戏(原创是自由的尝试专访锦绣南歌总导演李慧珠)(12)

“有段时间我们喜欢看父母爱情,后来我们又觉得年轻人不会想看中年人的感情,现在我发现,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到《庆余年》到我们这部剧里的父母家庭情感,只要做得足够真实,也是可以满足观众情感需求的多元化的。”

虽然观众口味快到可能一年一个变化,但抓住了人性最根本的东西去讲,也是可以掀动“文艺复兴”,毕竟“市场有进步,也有轮回。”

而国产剧基于华人生活习惯里的感性浓度偏高,造就了观众相比逻辑事件推理,本质上更喜欢看人物关系变化的观影习惯,即便这些年在国外影视剧浸淫中,部分年轻观众的口味喜好有所变化,但人物性格与情感关系仍旧是国产剧的中心,而“大女主古偶”就是一种力求把人物情感关系做到极致的类型故事。

陆远锦绣南歌感情戏(原创是自由的尝试专访锦绣南歌总导演李慧珠)(13)

如何做到极致?

“根据男女主角的人设去构建一个丰满的世界观,再以踏实的世界观填补男女主性格。”无论从导演还是制片人的角度,李慧珠和王莹对于能够尝试这样一个丰满的故事都是兴奋的,“沈骊歌的成长需要爱人、家庭、朝堂众臣甚至反派敌人去刺激她,那这些刺激她的人和事也要做到细腻真实,互相影响之下整个故事才会变真。各个年龄层和各种口味的观众也可以在不同角色身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代入感。”

故事越做越细腻,情感点、情节点都在增加,集数和长度才会变长。《锦绣南歌》全剧一共1350场戏,女主700多场戏,男主500多场戏,场景数量超过1000个。提前进组适应的秦昊和可以在地上摸爬滚打也不怕妆花了的李沁,真真切切地扎在组里四个月。

陆远锦绣南歌感情戏(原创是自由的尝试专访锦绣南歌总导演李慧珠)(14)

“这个类型的故事需要匹配这样的成片长度,如果要割舍长度,也就要割舍其中情感点,那就又是另外一种类型的故事了。”

在如今“短频快”小体量故事扎堆的市场里坚持自己的节奏做出一个丰满踏实的故事,也必然是一部分观众所需求的,国产传奇故事类古装剧,只要做得精美扎实,它就算放眼国际市场,对观众来说也定然是长期的“刚需”产品。

陆远锦绣南歌感情戏(原创是自由的尝试专访锦绣南歌总导演李慧珠)(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