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方言]每日一讲:茂名市本地原居民方言介绍,茂名人你们都还会说家乡吗?

茂名,广东省地级市。位于中国南海之滨,广东省西南部。东接阳江市,南临南海,西连湛江市,北东连云浮市,北西与广西玉林市交界。辖茂南区、电白区,代管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设茂名滨海新区、茂名高新区、茂名水东湾新城三个经济功能区。茂名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三大国家级经济区的交会处。茂名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能源基地。截至2017年底,茂名市户籍人口803.8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89‰,死亡率4.84‰,自然增长率10.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20.41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41.90%。

茂名有多少种方言(茂名市本地方言详情)(1)

导读:《茂名市志》方言概况:白话人口大约占茂名全市总人口的65%,涯话(客家话)人口大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0%,闽方言人口大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5%。全市方言综述:《茂名市志(下)》第一节 概况茂名市的方言主要有白话、客家话、雷话、海话,还有少数地方说“旧时正”话、思贺话和容县话。这些方言的分布,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白话主要分布在鉴江及其支流罗江、陵江、曹江流域,客家话分布在东部、西部和东北部的边境山区,雷话和海话分布在南部沿海,黄华江流域为白话和客家话的混合区,袂花江流域为雷话和客家话混合区。白话是粤方言的次方言,是茂名市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全市105个乡(镇)中,50个乡(镇)的全部和25个乡(镇)的部分村庄说白话,分布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占全市总人口的65%的人母话是白话。白话可在全市范围内通行。茂名市的客家话(当地称涯话)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0%,主要分布在市境东西两侧的山区,比较集中的有三大片:(一)东北片,包括信宜县的平塘、合水、新宝、钱排,高州县的马贵、古丁等镇,信宜县的贵子、旺沙、茶山、怀乡、洪冠、白石、大成等镇也有部分居民讲客家话;(二)东片,包括高州县的谢鸡、新垌、云潭、泗水、根子、分界,电白县的望夫、罗坑、沙琅、黄岭、观珠等镇,电白县的那霍、马踏、麻岗、林头、大衙等镇也有部分居民讲客家话;(三)西片,包括化州县罗江以西的文楼、平定、合江、中垌、兰山、官桥、新安等镇。海话使用人集中分布在电白县东南沿海一带的马踏、岭门、爵山、电城、树仔、麻岗、博贺等镇。

雷话和海话同属闽方言。茂名全市:市区含茂南区和茂港区,下辖电白县、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境内通行粤、客、闽三大方言,使用粤语的65%,使用客家话的20%,使用闽语的人口则为15%弱,另有官话性质的旧时正话,通行于电白的大衙、林头、电城等镇,约3万人使用。电白县:电白是茂名市内惟一一个闽方言占强势的县,闽方言使用人口占全县65%,连同下述的海话人口约80万,分布于沙琅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带,电白闽语通称黎话,又称雷话;另有一种海话亦属闽语系统,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使用人口30余万。客家话是电白第二大方言,又称“偃话”或“山话”,分布于北部山区以及霞洞、大衙、马踏等镇,使用人口30余万(占全县人口23%)。电白粤语分布于羊角、七迳、沙院、小良(上述四镇现归茂港区管辖)、博贺、那霍等镇,使用人口10余万(占全县人口9.2%),另大衙镇的龙记、棉花地等村使用属四邑片的粤方言。旧时正话是一种较独特的官话性质的方言。又称城话,分布于电城、大衙、林头、麻岗、马踏等地,使用人口3万余。高州市:境内有粤、客两大方言,使用粤语的有高州镇以及大坡、深镇、大潮、平山、石龙、分界、长坡、东岸、潭头、大井等20个镇,使用人口超过110万,内部分歧情况暂不详。高州客话分布于根子、新垌、云洞、泗水、谢鸡、马贵等乡镇,使用人口近30万。信宜市:境内有粤、客两大方言,信宜粤语又分三种:以东镇话为代表的信宜白话,全市超过三分之二人口使用这种方言;通行于径口镇部分乡村的容县白话,人口不足1万;通行于思贺镇的思贺白话,使用人口有数万。客家话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包括茶山、洪冠、钱排、合水、新堡、平塘等地,以及贵子的大部和殊砂、旺沙、怀乡、白石、思贺、大成的小部,总使用人口约30余万。化州市:境内有粤、客两大方言,粤语人口占全市的三分之二,而客家话人口占三分之一。又分“大涯”(分布在兰山、中垌、合江、平定、文墟等镇)和“细涯”(分布在新安、官桥等镇)两种。化州粤语在本地有上江话和下江话之分,前者以市区话为代表,分布于市区、丽岗镇以及东山、良光、笪桥镇之大部,后者以长岐镇的南安墟话为代表,分布于长岐、杨梅、同庆三镇及东山镇南部。

各县方志资料:

《信宜县志》 第一节 语言概说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993年信宜境内方言大致可分为四种:信宜话、客家话、容县话、思贺话。

一、信宜话,这是信宜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以信宜最大的河流黄华江为界,西侧的镇隆、水口、东镇、丁堡、北界、高坡、金垌、池洞、朱砂、安莪等10个乡(镇)的全部,大成、白石、怀乡、旺沙四个乡(镇)的黄华江以西部分,径口镇除木威、木新、田心三个村以外部分,都说信宜话。此外,大成镇、白石镇、怀乡镇、旺沙镇四个乡(镇)的黄华江以东部分,以及洪冠、茶山、贵子三个乡(镇),大部分既说信宜话,又说客家话,属“双语区”。总计起来,1993年说信宜话的大约有65万人。

二、客家话,分布于信宜东部地区,包括钱排镇、合水镇、新堡镇、平塘镇四个乡(镇)。贵子镇、茶山镇、洪冠镇三个乡(镇)及大成、白石、怀乡、旺沙四个乡(镇)黄华江以东部分,即“双语区”,大部分既说客家话,也说信宜话。总计起来,1993年全县说客家话的大约有22万人。

三、容县话,分布于径口镇木威、木新、田心三个村,人口约5000。属于粤方言。

四、思贺话,分布于思贺镇,人口约3万。属于粤方言。

《电白县志》第五章方言电白县境内方言十分复杂,主要有雷话(黎话、东话)、海话、倔话、白话、旧时正话、麻兰话、阳江话、山瑶话、福佬话、潮州话、四邑话等。按方言分类,它们分属于闽方言(含雷话、海话、东话、福佬话、潮州话等,我们称之为电白闽语),客家方言(俗称崖话,我们称之为电白客家话),粤方言(含白话、麻兰话、阳江话、四邑话等,我们称之为电白粤语),北方方言(主要为旧时正话、山瑶话等,我们称之为电白旧时正话)。

电白区流行的方言主要有海话(或黎话)(属闽方言)、涯话(属客家方言)、白话(含其他不称为白话但同属粤方言的支系方言,如阳江话等)三种。民国《电白县志稿》:电白语言,比诸他县,较为复杂,确而论之,亦可分为三系,一曰海语系,二曰客语系,三曰粤语系。

海语系:沿海之语言,属闽语。闽语在电白分为“海话”和“黎话”。还包括在马踏的“福建话”、“饶平话”。闽语是现电白县的第一大方言,讲闽语者达100多万。电白区的海话主要分布在东部及南部沿海。

客语系:客语,又称“涯话”,因其“我”曰“涯”,故名。客家语有“大涯”和“细涯”(电白地区以大涯为主)之别。大涯指那些受其他方言影响较少的客家语,细涯指那些地处分散,受其他方言影响较多的客家语。全区讲涯话的有四十多万。涯话人因多住在山区,故涯话在清光绪《电白县志.卷三》中被称为“山话”,是相对于“海话”说的。电白县境内以客家话为母语的占全县总人口的21.77%。主要分布地区为沙琅、罗坑、黄岭、观珠、那霍、望夫等6个镇,大衙、霞洞、林头、马踏、岭门、麻岗等镇的部分村庄也有少量分布。

粤语系:现电白人把粤语叫“白话”。粤语有羊角白和咸水白等不同名称,还包括分布在曙光场的四邑话,分布在马踏镇的淡水阳江话。全区讲粤语(白话)的人有20多万。

旧时正话:旧电白县城(即电城镇),原为明代之电卫,由中原调来归都指挥所统领之兵,称曰卫兵,其子孙繁殖于城内,其语言因其地而言“城语”,因其时(为明代)而言曰“旧时正”(即旧时正话),即明代之正音,因其语言与今之普通话相近,故称“旧时正话”。使用人口一万多。

《化州市志(1979~2000)》 第三章 方言

化州市居民使用的语言主要为化州粤语和化州涯话两种汉语方言。化州粤语属高雷系粤语,是市内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使用该种语言的居民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0%,主要分布在市内的南部、东部和北部各镇村。化州涯话属客家语系统,使用该种语言的居民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0%,集中分布在市内西部的兰山镇、中垌镇和西南部的新安镇。平定镇、文楼镇、合江镇、官桥镇等部分镇的居民则同时使用化州粤语、化州涯话两种语言。

粤语:化州粤语,也称化州话或化州土话,是全国七大方言区中粤语的其中一部分,亦是在化州本土通行的方言,属粤语中的吴化片,和吴川话一样是吴化片粤语的代表音。化州话分两种:上江话,有8个声调,以市区为中心,分布在市区,东山、南盛两街和良光、笪桥、丽岗、林尘、江湖、那务、播扬、宝圩等镇;下江话,有浊塞音[b]、[d],以南部长岐镇南安圩为中心,分布在同庆、长歧、杨梅等镇。化州话,为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使用人口约150多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0%。 化州话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

客家话:客家方言在当地被称作涯话(Ngaiva),正确写法为ʎ话(亻厓话),即粤西、桂南客家语,是中国七大方言区中客家语的其中一部分,占全县总人口的30%。 主要分布在西部新安、中垌、兰山3镇和合江、平定、文楼、官桥等镇部分地区,面积600平方公里,1999年使用人口约30万,主要是梅州和广西迁居来的。涯话,也深受化州话的影响,例如在发音上,存在常见的边擦音,如三、四、细、生、晒等字;在词汇上,引入不少粤语词,如劏等,还有耐(音nǒi,久的意思)、睇等。涯话在粤西地区大部分县市均有分布,化州地区涯话使用人口为40多万。在粤西地区,涯话相对粤语是弱势,这使得相当多的外地人认为粤西地区只有“粤语”和“黎话”。

高州人口民族

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高州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高州人绝大部分是汉族,少数民族是工作、结婚从外地迁来的。汉族包含有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及福佬民系,方言有粤语高州话、涯话和黎话,高州话可全境通用,高州白话人口大约有110万人;客家民系大约有30万人,主要分布在高州东部和东南部、东北部的泗水、谢鸡、根子、分界、新垌、云潭、大坡、马贵、古丁、深镇等镇,福佬民系零星分布在与电白交界的几个镇和西部一些镇,基本上已融入广府民系。2011年户籍人口1726343人,年末常住人口1304176人。2011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2‰,自然增长率6.28‰。2006年《高州市志》记载高州讲客家话的人口占16.73%,主要分布在县境东部、东北部的根子、云潭、马贵大部以及新垌、谢鸡、泗水、分界、古丁、深镇、大坡部分地区。

茂名有多少种方言(茂名市本地方言详情)(2)

茂名有多少种方言(茂名市本地方言详情)(3)

茂名有多少种方言(茂名市本地方言详情)(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