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农历新年里,多档贺岁电影成为中国观众热议的话题。3月4日,第90届奥斯卡颁奖礼又将引爆全球影迷关注的焦点。

东南亚的优秀电影(小荷又露尖尖角)(1)

而对于马来西亚的观众而言,3月还有一部电影的上映也十分让人期待,那就是根据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的自传创作的电影《李宗伟》(原名《败者为王》)。

随着3月15 日该片在全球公映,其在中国国内上映的时间也指日可待。

东南亚的优秀电影(小荷又露尖尖角)(2)

不过相较于在电影院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和国产片,过去中国观众接触东南亚电影的途径大多为非院线,这具有一定的时代烙印。如今,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人们版权意识的提升中国观众还是愿意为优秀的东南亚电影买单的

至少,计划在中国上映的马来西亚电影《李宗伟》,就已经得到了不少中国观众的支持。2018年3 月9 日,5000 多名中国影迷将亲自到马来西亚Bukit Jalil 国家体育场,参加电影《李宗伟》的全球首映礼。而有6成受调者也表示,如果电影《李宗伟》在中国上映,自己会到影院支持,一方面是因为体育题材比较新颖出于好奇想去看看;另一方面是喜欢李宗伟想到影院一睹他的励志人生,总之,无论电影来自哪个国家,票价是否便宜,81%的受调者都认为“电影内容和故事”才是决定他们为电影买单的关键。实际上,除了中国观众较为熟悉的泰国电影,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电影也不乏令人印象深刻、颇具潜力的作品。

小荷又露尖尖角

关乎文化发展的电影,也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东南亚,各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程度也高低不一,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不同特点

泰国电有着最为强大的工业体系和清晰的题材分类,在商业片上有所斩获,这使得泰国电影在亚洲电影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菲律宾、印尼等国的电影也发展较早且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导演在推动本国电影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这其中包括再度掀起新加坡拍片热潮的新加坡导演梁志强,推动马来西亚电影工业发展的马来西亚导演周青元,以及将越南电影带入国际舞台的法籍越南导演陈英雄。

近年来,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电影产业也日渐回暖。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文莱在2014 年推出了电影《雅思敏》,而在此之前,文莱已经长达50 年没有电影,该片导演西蒂卡马鲁丁(Siti Kamaluddin)还是文莱史上第一个女导演。

菲律宾——曾夺戛纳最佳导演奖的布里杨文杜沙(Brillante Mendoza)则为菲律宾电影争了光。

东南亚的优秀电影(小荷又露尖尖角)(3)

菲律宾导演Brillante Mendoza

柬埔寨——一度戏院没电影放映的柬埔寨,也有潘礼德执导的《残缺影像》(TheMissing Picture)入围2014 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东南亚的优秀电影(小荷又露尖尖角)(4)

柬埔寨电影《残缺影像》海报

此外,在新加坡国际电影节、亚太电影节等电影盛会中,也能看到东南亚电影日渐活跃的身影。

如果我们回溯东南亚电影发展的历程,会发现电影在东南亚的起步并不算晚。但在战乱、金融危机等冲击下,不少东南亚国家的电影业都经历过起步、兴起甚至繁荣、低谷、重振的曲折。

因此,近年来在国家发展日趋稳定的环境下,“小荷又露尖尖角”的东南亚电影业才更显弥足珍贵

尽管眼下,因为资金、电影工业化水平有限,大多数东南亚电影在市场中还略显稚嫩,但这并不影响东南亚电影业者渴望发展,寻求合作的努力。

我们在与一些东南亚电影人交流的时候,他们都表达了十分强烈的合作意愿,他们希望能进入中国这个大市场,分一块‘蛋糕’,不过他们进入中国的渠道还有待进一步开拓。

广西青年导演卢精用对记者说,在电影合作中碰撞新的火花,根据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新公布的数据,2017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559.1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在巨额的票房数据的背后,是中国观众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拿进口电影来说,一方面,消费者对于好莱坞大片不再盲目迷信另一方面,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和泰国电影《天才枪手》等“非好莱坞”电影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展现了多元文化的市场潜力。

☛而这让投资者看到了“批片”的新机遇,也让除美国之外的海外电影人,看到了敲开中国市场大门的可能性

因为中国对于进口电影的配额制[1],除了好莱坞的分账大片,其他国家的电影一般以批片的方式进口中国。但近几年中国电影公司的一拥而上,让部分批片的售价也水涨船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行公司的风险,让他们不得不广开门路探索新的可能。

东南亚的优秀电影(小荷又露尖尖角)(5)

而东南亚电影因其相对较低的制作成本,在各国批片中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就拿《天才枪手》来说,其引进成本为50 万美元,而《看不见的客人》为100 万美元,且前者比后者的票房还多了1 亿元人民币。

此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人文相近,家庭观念相似,观众在一些电影内容上共鸣更强烈,这也让东南亚电影在小语种批片中赢面更大。

而通过院线、网络的播映,不仅发行方能保障基本的收益,中国观众也能通过电影认识一个更多样化的东南亚。

东南亚的优秀电影(小荷又露尖尖角)(6)

电影《天才枪手》海报

不过,将《天才枪手》从戛纳电影节“淘”回中国的恒业影业总裁陈辉表示,未来批片只是恒业业务板块中的一项,在他看来,自己手握内容才是最大的王牌

有业内人士也表示,在目前批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电影公司要想参与批片运作,就得从剧本创作阶段开始

随着东南亚电影业的回暖,不少本土导演从东南亚的“文化富矿”中挖掘出了不少好的故事,但一直难觅有资金、有眼光的“伯乐”。在中国—东盟合作日益深化的基础上,推动双方电影合作的平台正在不断涌现。

例如,为庆祝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2018年9月将在中国北海举行的中国—东盟影视文化节,就将搭建起一个中国资本与东南亚电影人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好故事找到优资源

为优资源找到好去处

我们相信,依托这些平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电影领域的合作有望擦出更多新的火花。[1]中国电影进口政策简介

■ 中国每年引进的电影有一定的配额,分为分账大片和进口买断片(又称批片)。

■ 分账片即电影版权所有者不卖断发行权,而是委托中介机构代理发行,并事先商定比例,按影片的票房收入分成,以使制片方、发行机构和放映单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 进口买断片,是指中国国内片商以固定的价格把影片的放映权从国外片商处买断,国外片商并不参与中国票房分成的电影。由于这类影片多以批量的形式引进,所以多被称为“批片”。

■ 一般每年分账片有34 个名额(也有超过的情况),包括20 个普通分账片,14 个特种分账片。区别在于,特种分账片针对3D 和IMAX 电影的引进(没有2D版本),皆为美国大片;20个普通分账片又包括14 个美产片和6 个其他国际/ 地区产片。

■ 每年,除了34 部分账大片外,其他引进上映的外国电影都属于批片,大约有30部左右。相比于分账大片,批片投资小,上映时间滞后,片源除了美国,还有很多欧洲的法、德、英,亚洲的韩、日、印、泰等国家的电影。

■ 由于目前中国国内只有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进出口分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有进口片的引进权,所以批片一般先由中国国内民营电影公司通过海外电影市场、专业第三方版权代理公司、直接洽谈等形式购入,然后向中影和华夏申请指标协商引进,再接受后者的市场评估和主管部门的审查。通过之后由民营公司自主或委托、联合中影、华夏发行。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文:黎敏

编辑:黄乙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