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7日上午,一位身形瘦小的中年男子在随从陪同下前往美国驻日本大使馆,亲自拜会了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通过近一个小时的会谈,双方并没有达成太多共识,只是出于礼貌才在离开前进行了合影,从而留下了这张“最萌身高差”。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1)

在这张照片中,高大威猛的麦克阿瑟显得异常轻松,不仅没有佩戴军帽,而且还双手叉腰站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旁的中年男子却异常庄重,甚至还显得有些拘谨和紧张,他竟然就是日本的昭和天皇裕仁。据《麦克阿瑟回忆录》记载:

我是作为战争时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所作出的一切决定,和所采取的一切行动负完全责任的人来到这里的,向你所代表的那些国家投案并接受审判。

随着这张合影在各大报纸相继刊登,很多日本国民才第一次得见自己天皇的真容。原来,他竟然如此矮小、瘦弱、怯懦、木讷、平庸、无能……,毫无威仪和气势可言。

1946年1月1日,裕仁天皇为了免于战争审判,竟然发表了著名的“关于新日本建设的诏书”即《人间宣言》。其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

朕和诸等国民之间的纽带是依靠互相信赖、互相敬爱所形成,并非是单靠神话传说而生出。而说朕是神,拥有能扩张统治世界的命运,这种架空事实的观念是毫无根据的。

该诏书的总字数大约1000字,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从来就不是神,而是人”!从此以后,“天皇”终于走下了神坛,也撕掉了自己神的面具和伪装。

“天皇”是日本对国君的特殊称谓,虽然听起来高大神圣,实际上却是来源于神话传说,其可信度甚至还不如我国的“三皇五帝”来得靠谱。作为“神”的化身,历代天皇都自称是神道教的教主和天照大神的后裔,履行着万世一系守护国民的职责。因此,他们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姓氏,居住在东京的皇宫内很少露面,普通民众自然不知道其庐山真面目。

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和实物考证,被视为第一代天皇的神武天皇令人严重存疑,甚至有人推断他就是来自中国秦朝的徐福。为了改变“祖宗不详”的尴尬局面,日本史学界经过不懈努力才将有据可查的历史推进到第十代天皇崇神天皇,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0年左右。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2)

青年裕仁

假如!假如第一代神武天皇真实存在,到裕仁天皇时共计传承了124代。表面看起来,他显得“人畜无害”,显得“文质彬彬”,长期都热衷于海洋生物和昆虫分类研究。事实上,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军国主义者,与纳粹德国的希特勒不相上下。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文史不假对于裕仁深表厌恶。个人认为,他对于侵华战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还是始作俑者和罪魁祸首,无论怎样惩处都不为过。

熟悉日本历史的人都很清楚,天皇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不掌实权的虚位君主,但也不是绝对的。1868年3月,明治天皇睦仁颁布了“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和“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政策,更通过倒幕运动从幕府手中夺回了权力。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终于实现了国家的近代化,还开始“面露凶光”开启了对外扩张的步伐,更制定了所谓的“大陆政策”去称霸亚洲和征服世界。于是,通过朝鲜战争、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等,他们将自身的势力扩张到了朝鲜半岛和台湾岛。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3)

明治天皇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睦仁因病过世,由于脑神经受损而导致智力障碍的皇太子嘉仁继位成为新一代天皇,史称大正天皇。作为他和贞明皇后的长子,裕仁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还同时被授予陆军中尉和海军少尉的军衔,从而逐渐走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由于遗传的原因,裕仁的右手手指活动不灵活,先天近视也非常严重。作为一个充斥着军国主义思想的国家,身为皇储的他从小就被有意识培养尚武精神,颇有“庸人当自强”的意味。

裕仁自幼就酷爱军事,而且极其崇拜自己的祖父明治天皇,坚定地认为只有强军之路和扩张之路才能实现“皇国永固”。一战爆发后,他立即鼓吹日本应该积极参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大隈重信内阁。

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轻而易举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所有特权,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受此影响,他在国内的影响力大幅飙升,俨然成为皇国的希望所在,得到了各方势力的一直推崇。

为了增长见识以便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储君,裕仁迫不及待地前往欧洲各国去学习和访问。在停留伦敦期间,他还受到了英国皇室的接待,近距离感受到了对方的先进和自身的落后,内心触动极大。

由于大正天皇的病情突然加重,裕仁不得不提前结束欧洲的学习和访问之旅,迅速回到了日本。从1921年开始,他代替父亲监国理政,开始以史无前例的力度推行扩张侵略之策,彻底确立了军国主义思想在国家的地位。

1925年5月30日,上海的数千名学生和工人在租界内示威游行,遭到了英国巡捕的开枪镇压,史称“五卅惨案”。表面看来,这是中英两国的矛盾,实则却是因为日本棉纱厂枪杀当地工人代表顾正红所引起的。对于这次事件,作为监国皇太子的裕仁只是表达了遗憾而已,这足以说明他的态度是默许的。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嘉仁病重过世,裕仁顺理成章登基成为“昭和天皇”。为了践行自己的对外扩张之策,他开始紧锣密鼓推动“大陆政策”的第三步,加大了对中国东北和蒙古的蚕食。

通过长期的观察,位于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张作霖逐渐成为日本的代理人,而且还借助日方的支持不断壮大。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邀请他前往北京共商国是,奉系乘机出兵入关并且把持了国家政权。

1927年6月,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时代的最后一任国家元首。不过,这位草莽出身的张大帅始终提防着日本,在资源、贸易、铁路、移民和驻军等问题上都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小日子感觉自己被利用了。

1928年6月初,随着蒋、冯、阎、李打着北伐的旗号逼近北京,奉系阵营全线崩溃。趁着张作霖即将败退东北之际,关东军的一些中下层军官石原莞尔等人竟在必经之路预埋好炸药,制造了轰动全世界的“皇姑屯事件”。

这次“下克上”的事件,虽然符合日本的战略利益,但裕仁却明显感受到了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为了不让天皇的大权旁落,为了避免自己成为虚位元首,他决心展开反击,通过逼迫首相田中义一和陆相白川义则辞职而逐渐掌控了军队。

“皇姑屯事件”后,虽然“东北王”张作霖被炸身亡,但奉系却没有四分五裂。在老将张作相等人的支持下,少帅张学良接任奉系首领并且迅速稳住了局势,还在面对国仇家恨时宣布“东北易帜”,从此实现了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4)

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这显然是日本最不愿意见到的结果,裕仁气得怒不可恕,还破天荒地发了脾气。

“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任命杨宇霆为奉天省主席、张作相为吉林省主席、吴泰来为黑龙江省主席。看到东北地区已经恢复到了日俄战争前的状态,日本加速了自己入侵的步伐。

1931年,关东军的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和花谷正等人再次“下克上”,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后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史称“九·一八事变”。事件发生后,裕仁虽然有些不悦,但并没有训斥或者约束军方,反而间接表明了自己的支持之意。

由于国民政府执行了“不抵抗政策”,20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竟然不战而逃,致使12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尽皆沦陷。软弱的蒋氏不敢进行抵抗,竟然请求由英美等国主导的国联“主持正义”。

为了缓解英美等国的压力,为了长期控制满蒙地区,裕仁决定以扶持代理人的方式间接统治。通过“千挑万选”,被辛亥革命所推翻的中国末代皇帝溥仪成为最合适的傀儡人选。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5)

当时,废帝溥仪正带着皇后婉容和皇妃文绣住在天津的静园中,日子过得百无聊赖。在“皇姑屯事件”后,小军阀孙殿英还带兵洗劫了清东陵,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炸得面目全非。

“东陵盗宝”被曝光后,溥仪数度昏厥在地,坚决要求政府严惩孙殿英却无济于事,这使得他更加仇视民国。在日本人的不断拉拢下,他本就没有完全熄灭的“皇帝梦”果然死灰复燃了。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6)

土肥原贤二

1931年11月10日,溥仪在土肥原贤二的亲自游说下秘密离开天津潜往关外,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傀儡生涯。只不过,他丝毫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

1932年3月1日,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定都长春,年号大同,还煞有介事地当起了皇帝。不过,除了日本和萨瓦多尔以外,世界上再没有第三个国家承认它的存在。

为了打破这种极度尴尬的局面,天皇裕仁邀请溥仪前来东京“国事访问”,而且还成立了由14人组成的接待委员会以示重视。看得出来,他为了宣扬“日中亲善”和“大东亚共荣”,准备好好抬举一下这个伪满的皇帝。

1935年4月6日,溥仪乘坐天皇的御用舰只抵达横滨,受到了上百架飞机组成的空中编队隆重欢迎。不仅如此,裕仁还派自己的亲弟弟秩父宫雍仁亲自登船接驾,俨然就是“无上国宾”。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7)

裕仁迎接溥仪

登陆日本本土后,溥仪乘坐火车专列前往东京,天皇裕仁还亲自在车站迎候。对于这种超规格的接待,他在内心激动不已,竟然真的以为这是两国皇帝的平等对话。据《我的前半生》这样记载:

裕仁亲自到车站迎接我并且设宴,在我拜会后又回拜了我,还一起检阅了日本军队。

裕仁如此盛情,溥仪自然也得有所表示!于是,他主动提出要去参拜靖国神社,完全不顾里面还供奉着当年甲午战争的敌人。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8)

溥仪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并不是单纯的祭祀场所,而是充满军国主义色彩的政治场所,原名“东京招魂社”,在1879年才正式更名。为了体现尊贵之意,天皇特旨准许其使用16瓣菊花纹章作为装饰。

结束访问后,溥仪还将日本天皇的“三神器”(天丛云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仿制品也一起“请”回了东北,每日都要虔诚叩拜。看来,傀儡终究只是傀儡,木偶终究只是木偶,他只不过就是日本侵华的一个道具罢了。

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后,裕仁的野心并没有得到满足,因为“大陆政策”并没有完全实现。在他的推动下,日本对中国“武力鲸吞”的露骨侵略转变为“渐进蚕食”的递进方式,华北地区便成为了下一个目标。

1935年1月,日本通过“察东事件”逼迫南京国民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为非武装区,还扶持一帮汉奸成立伪政府。几个月后,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又借口“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进一步挑衅,最终通过“何梅协定”制造了华北自治。据英国人戴维·贝尔加米尼所著的《天皇的阴谋》披露:

事实上,日本裕仁天皇早在1935年就指令参谋本部筹划这场战争。

1936年6月,裕仁天皇索性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公然批准了“帝国国防方针”暨《用兵纲领》,明确了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进而称霸世界的野心。到了8月份,日本内阁还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筹划了侵占中国、进犯苏联和伺机南进的方案。

进入1937年后,日本明显加快了战争的准备工作。在裕仁天皇的支持下,在参谋本部的操作下,广田内阁和林铣内阁相继总辞职,直到近卫文麿上台后才获得了各方的认可。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9)

1937年7月,日本驻屯军在宛平城外举行军事演习以不断挑衅,还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城搜查,立即就遭到了中国守军的拒绝。作为一名区区的联队长,牟田口廉竟然直接下令炮击城内,从而全面引发了侵华战争,史称“卢沟桥事变”。

由于蓄谋已久并且准备充分,日军在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攻势都很顺利,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裕仁天皇“龙颜大悦”,除了嘉奖牟田口廉外,还公开下诏慰问了前线士兵,据《东京日日新闻》报道:

中支那方面陆海军在上海附近作战勇猛果敢,乘胜追击,朕很满意,特赐褒奖!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10)

1939年9月1日破晓时分,德军开始大举入侵波兰,不到48小时摧毁了对方的空军,不到1个星期就摧毁了对方的陆军。在此期间,英国和法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当二战全面爆发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了相持阶段。面对“同盟国”的压力,尤其是美国强大的战争机器,“轴心国”在欧洲、非洲和亚洲都感受到了步步紧逼。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日本更是叫苦不迭,在钢铁、石油和橡胶等战略物资上都遭到挤压。

眼见陆军“威风凛凛”,不断在中国战场取得战果,日本海军早就按捺不住了。因此,他们开始鼓吹海上生命线的重要性,在遭到美国海禁以后更是借机生事,甚至鼓吹应该“先下手为强”。

珍珠港是美军在太平洋的一个军事基地,位于瓦胡岛的南端,距离美国本土圣弗朗西斯科2100海里,距离日本横滨3400海里,战略位置相当的重要。作为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作为一名胆大妄为的赌徒,山本五十六亲自制定了“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

这一构想实在是太过大胆和冒险,不仅遭到了陆军的坚决反对,就连海军内部也提出了质疑。不过,异常顽固的山本五十六竟然通过好友高松宫亲王(天皇的弟弟)帮助,越级将作战计划呈送给了裕仁进行圣裁。

1941年10月19日,日本内阁召开御前会议,继续就“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展开辩论,仍旧没能达成共识。最终,裕仁天皇乾纲独断,亲自拍板批准了这份作战计划,交由山本五十六具体负责实施。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11)

成功实现“偷袭珍珠港”后,日本海军迅速取得了太平洋战场的优势,逼迫美军和英军全面收缩后轻松占领了东南亚各国。不过,由于国力的巨大悬殊,这种优势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便结束了。

1942年中途岛海战后,美军终于夺回了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优势,从此开始转入反攻阶段。之后,日本海军再也没有找回战场主动权,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进,反法西斯同盟终于走向了胜利。1943年9月8日,意大利率先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也宣布投降。于是,曾经的“轴心国”就只剩下了日本还在负隅顽抗。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12)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17日,杜鲁门、斯大林和丘吉尔(后为艾德礼)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首脑会晤,除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外,还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史称“波茨坦会议”。与此同时,已经失去天皇信任的东条英机在召开最后一次内阁会议后宣布辞职。

东条英机辞职后,已经老态龙钟的铃木贯太郎本无意接任首相一职,更无意收拾这个烂摊子。不过,在天皇裕仁和皇太后节子的多番劝说下才勉强同意,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如何应对《波茨坦公告》。

作为曾经的海军将领,铃木贯太郎虽然贵为首相,但此时却只能眼巴巴地看陆军的脸色。因为,日本海军早已经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殆尽,完全没有了继续与陆军掰手腕的底气。

在御前会议上,陆相阿南惟畿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陆军将领都明确反对接受《波茨坦宣言》,更反对无条件投降,甚至还提出了“一亿玉碎”的疯狂计划。受此影响,铃木贯太郎在征得天皇裕仁首肯后,于7月29日宣布“战争将会继续”。

事实上,天皇裕仁深知战争的结局已是板上钉钉,之所以拒绝投降只是为了换取同盟国更高的“价码”。比如,他希望免于战争审判,他希望继续保留天皇制,他希望保证日本领土完整。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了避免登陆作战的巨大牺牲,接连两次同意使用新研制出的原子弹去轰炸日本。直到此时,天皇裕仁终于意识到自己末日来临了。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13)

1945年8月14日,裕仁在皇宫御文库地下室举行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终于同意投降并且完成了“终战诏书”的录音。不过,深受军国主义毒害的一大批中下层军官却还在“誓死效忠皇国”,犹如堂吉诃德一般对抗历史,畑中健二和古贺秀正等人甚至发动了“宫城事件”。

到了1945年8月15日午时,由裕仁亲自宣读的投降录音向全世界播放,日本终于无条件投降。只不过,他在这份诏书中不仅没有提到“投降”二字,而且没有进行任何的忏悔: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裕仁宣布投降以后,美军随即登陆并且进行了单独占领。于是,作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的麦克阿瑟便成为了“太上皇”,全权负责军事占领和战后重建。想要讨好他,日本甚至奉献出被称为“昭和第一女神”的原节子,简直是令人无语至极。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14)

原节子

为了逃脱战争审判,裕仁将所有罪责都推卸给内阁和军队,自己扮演成了楚楚可怜的受害者。事实上,他从皇太子监国时期便拥有了真正的实权,是毋容置疑的军事统帅,所有的重大军事举措都必须征得圣裁后才可以实施。

美国对于裕仁的罪行心知肚明,但出于军事需要和政治考量,还是决定继续保留天皇制度。不过,他只能成为虚设的君主,再也没有了真正的军政大权。

1952年4月底,随着《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生效,美国结束了对日本的占领状态。之后,默不作声好几年的裕仁竟然“满血复活”了,频频亮相不断刷存在感,但对于战争道歉却是只字不提。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15)

裕仁

1989年1月7日,备受争议的裕仁天皇终于在东京过世,临终前非但没有向中国和朝鲜等国道歉,反而心有不甘地留下“我低估了中国”这六个字。日本政府希望将其风光大葬,外务省纷纷致函世界各国,自然也包括了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

为了顾全大局,为了重视邦交,我国政府派出了以外交部长钱其琛为首的代表团前往日本。在裕仁的葬礼结束后,时任首相的竹下登发表了一份政府声明:

战争对邻国造成了重大伤害,这一侵略的事实不容否认。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16)

明仁访问中国

明仁天皇登基后,一改父亲那种居高临下和自以为是的傲慢,严格遵守日本天皇虚位元首的准则,向来都谨言慎行。而且,他在历史问题上非常明确,多次进行“深刻反省”和“祈祷和平”,更明确拒绝去参拜靖国神社。

2016年8月,已经83岁的明仁天皇发表了一段视频讲话,表示自己因为身体原因而难以继续履职,希望能够得到国民的谅解。三年后,他终于在交出“三神器”后禅位于皇太子德仁,日本也由平成时代进入到了令和时代。

日本投降为何不处死裕仁天皇 作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元凶巨恶(17)

虽然说,裕仁天皇早已经过世,属于他的昭和时代也早已经过去。但是,那段历史却不应该被尘封不提,作为中国人更应该牢记那段血泪和耻辱。

我们不应该抓着历史不放,也不应该忘记历史不提。中日两国关系的确很重要,但也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这是原则,也是底线!@文史不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