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几十年前,几本薄薄的小册子。时常出现在了一个个孩子的书包里,课桌下。

然而他们怎么样想不到,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些连环画会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屡次拍出天价。而在这些拍卖品中,最受人们喜爱的是《鸡毛信》,2015年的第九届连环画精品拍卖会上。一本一九五四年版六次印刷,品相完好的《鸡毛信》连环画,经过64轮的竞拍,拍出了40多万的高价,成交创下连环画拍卖的新纪录。

鸡毛信海娃后来怎样了(还记得鸡毛信吗)(1)

《鸡毛信》海娃

鸡毛信的故事由来已久。一九四六年。著名作家记者华山在长城杂志刊登中篇小说《鸡毛信》。有勇有谋的儿童团长海娃。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国民小英雄。华山的作品很多,其中有他的木刻作品:《爸爸,我也要去打日本》、《仇》、《列宁头像》等近百幅经典作品。

而其文学作品有的题材有报告文学、散文、小说、通讯、诗歌等等。代表作:散文《赶路》、短篇小说《鸡毛信》,报告文学《窑洞阵地战》、《碉堡线上》、《踏破辽河千里雪》、《我们还要回来的》、《尖兵》、《山中海路《神河断流》、《英雄的十月》、《大戈壁之夜》、《承德撤退》、》等。

抗美援朝的通讯《万里纵横到处家》、《清川江畔》等。《旱井世界》、《劈山太行侧》等也不错。其中报告文学《英雄的十月》、《清川江畔》和短篇小说《鸡毛信》选入中小学和大学语文教科书。

鸡毛信海娃后来怎样了(还记得鸡毛信吗)(2)

《鸡毛信》连环画

那个年代,抗日和解放战场涌现了许多的少年小英雄。海娃就是华山根据当时的诸多原型,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里,围绕海娃这个形象的文艺作品,例如小说单行本、话剧、歌剧、连环画、动画片等作品时层出不穷。

其中不得不提的经典之作,在一九五四年六一儿童节上映的电影《鸡毛信》。就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以儿童为主角的战争题材片,也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儿童主角影片。故事讲述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朴实而且正直的儿童团长海娃,从民兵中队长父亲的手中接过一封信鸡毛信。鸡毛信是抗日时期,在华北地区民众自己创造的一种传递紧急情报的特殊邮件,其中一根鸡毛代表急,两根则代表特急,三根是十万火急的邮件。

而海娃拿到的就是三根鸡毛的信件。他将鸡毛信绑在羊的尾巴下,佯装赶羊上路。跟小伙伴一起并肩作战,与日本兵斗智斗勇,几次都危险重重。父亲嘱咐他一定要亲自送给八路军的连长。这个任务艰巨且危险,但是海娃通过他的聪明机智,骗过了日本兵并且成功地将信送达并且成功活捉了鬼子司令的故事!

鸡毛信海娃后来怎样了(还记得鸡毛信吗)(3)

《小兵张嘎》

这种题材的作品肩负特殊使命,经历严峻考验,并且获得成熟的经验。这种电影题材模式成为电影学者们口中的小英雄模式,也是中国战争题材儿童电影的开山鼻祖。后来的经典电影《小兵张嘎》《闪闪红星》等我想是六十-八十年代人的最深刻记忆了,那个时候只要放电影,肯定是人山人海!小孩子尤其的兴奋,他们早早地准备好小板凳,找爸妈要了几毛钱,准备买点瓜子糖果,霸占好最好的位置等待!

后来有了黑白电视,不过不是很普及,那个时候一个村子可能也就一家两家人有电视机,于是全村的老少男女都集中在他们家看电视,那场面绝对是现在的人不敢想象的!

《鸡毛信》的拍摄还是很艰难的,当时的环境对于我们来说拍电影这个事情,几乎是一片空白,当时的导演石挥,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稍微懂得电影制作的员工,在话剧界,他是鼎鼎大名,但是在电影编辑和导演拍摄,他也是赶鸭子上架!他临危受命,在面对重重困难时,想方设法地解决困难,副导演是出道不久的谢晋,他们两人四处物色小演员!

鸡毛信海娃后来怎样了(还记得鸡毛信吗)(4)

海娃

最后选出了一对小兄弟哥哥蔡安安,弟弟蔡元元,一个饰演海娃,一个饰演海娃的小伙伴狗娃!当时的拍摄环境和设备都很落后,选的拍摄地点在北京的郊区,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当时还调动了解放军华北军区侦查部队,为他们跑龙套做群演!当时的解放军战士要饰演几种角色,一种是八路军,一种是要演鬼子!还要保护剧组和演员的安全!真是为难兵哥哥们了!

我们都知道《鸡毛信》的故事背景发生在秋天,而当时拍摄的时候在冬天,这让剧组很是为难!为了尽可能的接近原汁原味,只能规避下雪天的环境,但是北京的天气,就是这样没有办法,安排人扫雪,但是还是不应景不贴近实际!

最后只能把剧组拉到不下雪的长沙来拍,这可为难导演了,最让剧组头疼的是当时长沙没有羊,他们只得从遥远的北京拉来了三十只羊,配合演出!可怜的是那只主角头羊因为水土不服死了!这只头羊黑白毛花纹,很特殊,为了配合场景,只能临时培训一只羊!而且还得为羊画上同样的花纹!

鸡毛信海娃后来怎样了(还记得鸡毛信吗)(5)

蔡元元

现在我们看来是不是有点过于苛刻!但是没有办法,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多的后期剪辑制作,只能在拍摄的时候尽量的接近原著!更危险的是当时的场景爆破,都是真枪实弹,不像现在的战争片用道具来弥补场景真实性!当时的石挥为了取景,离爆破场地非常的近,结果被炸伤了腿,他也因此是伤残了一生!

后来的很多儿童战争片,都是以这部影片为模板,都是极其的贴近儿童的角度来拍摄场景,设置剧情,作为经历过黑白电影和电视的你我,是不是有一种回到那个年代的感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