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618,你剁手了吗?我反正是被天猫618铺天盖地的广告打败了!

随便打开一个浏览器,3处天猫618的广告,有时甚至还有弹窗广告,酷炫的动态效果突然出现在眼前,本来想点关闭按钮,一不小心就点到了主页,一不小心就看到了几个想买的东西,一不小心就点进了商品详情页,一不小心就下单了...

当然还有视频的加载广告、电梯广告、户外广告、朋友推送来的“叠猫猫”活动邀请、淘宝push的618大促信息等等...防不胜防。

常见的两种广告预算方法(总觉得广告预算不够)(1)

浏览器上的天猫618广告

“套路啊!”

感叹的时候,我们运营人也应该思考一下:广告的作用是什么?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吸引用户选择一个商品的?当用户从产生消费需求到完成消费,会经历什么过程呢?我们用一张图来表示:

常见的两种广告预算方法(总觉得广告预算不够)(2)

那么,在这个流程中,广告分别有哪些作用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广告,才能契合用户心理,同时达到用户运营的目的呢?

首先,来说一说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广告=核心内容 载体 传播对象 反馈。在上图的基础上,广告在这些环节的作用是:

常见的两种广告预算方法(总觉得广告预算不够)(3)

一、创造需求场景

在共享单车还没有诞生之前,堵车的时候你是怎么控制情绪的?这时候,用户的需要是快速通行、节省时间、提高交通效率。ofo给出的答案是“怕堵?出门就骑ofo小黄车”,为用户创造了一个骑车的需求,其实根本上在解决用户想要“快”。

常见的两种广告预算方法(总觉得广告预算不够)(4)

一个刚上市的新产品,在用户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需求时,最重要的是为用户创造场景,也可以说是为用户解决问题。再举个栗子,时装月租平台衣二三在刚推出的时候,为用户创造的场景是

在职场中,你可以通过得体的服装辅助你获得掌声。大牌服装价格较高,没办法经常购买,但是可以通过租赁的形式获得。

常见的两种广告预算方法(总觉得广告预算不够)(5)

所以说,在产品开发的时候,就要思考产品为用户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为用户创造了哪些需求。在创造需求的阶段,只有让用户觉得“与我有关”才是最主要的,就比如,如果ofo刚推出的时候主打的是“好骑的自行车,快来骑吧”,肯定没人搭理。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的作者,著名广告大师奥美CEO大卫·奥格威在书中提到一句话,说明了好广告的意义:我认为广告佳作是不引起公众注意就把产品推销掉的作品,它应该把广告诉求对象的注意力引向产品,诉求对象说的不是“多么美妙的广告啊!”,而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产品,我一定要买它来试试。”

二、给用户一个记住你的理由

应该说,大部分产品在上市前都有竞品,也就是说产品本身是有需求市场的。大部分企业投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有需求的用户过来,别被其他竞品抢走,甚至把竞品的用户挖掘过来。这时候广告起到的作用就是给用户一个记住你的理由,产品和品牌的明显特征、主打卖点、强有力背书都可以拿来当做广告的核心内容。

比如“小困小饿喝点香飘飘”、“东半球最好用的手机”、“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

常见的两种广告预算方法(总觉得广告预算不够)(6)

在App Store搜索“单词”的结果,来看看各大英语学习App不同的特性:

常见的两种广告预算方法(总觉得广告预算不够)(7)

  • 墨背单词主打量身定制抗遗忘曲线
  • 扇贝单词主打互相督促,共同学习
  • 沪江开心词场主打游戏化社交

这就是产品核心差异点的提炼,同时,这也是产品的记忆点,让用户记住的理由。

当然,每个品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亮点。比如小红书在刚推出时,是“海外购物指南”,而现在主打社区,slogan也变成了“标记我的生活”。

常见的两种广告预算方法(总觉得广告预算不够)(8)

常见的两种广告预算方法(总觉得广告预算不够)(9)

三、反复出现在用户眼前,让他们加深印象

还是以文章开头的例子说明,在最近半个月,几乎每天都与天猫618的广告“相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景下,天猫618的广告虽各不相同,但都在强调理想生活和大力度优惠两个点。

常见的两种广告预算方法(总觉得广告预算不够)(10)

大规模的广告投放,核心目标就是让用户反复看到、听到有关品牌或者产品的信息,从而记住,在做出选择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想起你的品牌或产品。

最典型的就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年年有新意,年年又必说这句话。大家应该都能听着旋律一起唱起来了,有种魔音绕耳的感觉。所谓的反复,包含的含义有很多:

1、一段时间内确定一个主推点,重复推送

正如上文提到的天猫618广告的例子,在618活动期间内,虽然广告形式有不同,但天猫只针对“理想生活”这一个点进行宣传,消费者一看就明白。反观有的广告,一下子说3、4个点,广告主以为自己说的面面俱到,其实用户一个也记不住,重点太多就等于没有重点。

大部分企业在广告上的预算是远远达不到天猫的预算的,这就要求企业找到属于自己的“关键时期”,集中火力,哪怕用几年的时间攻克下来一个点也是值得的。脑白金和大多数企业比,不算缺钱了吧,但是也没有整年投放广告,而是集中在春节和中秋节两个时间段集中投放,到了关键销售旺季,沸点也同步达到了,这就是史玉柱总结的“沸点法则”。

使广告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就需要足够量的重复,这个过程无法缩减。

常见的两种广告预算方法(总觉得广告预算不够)(11)

2、广告中,重点内容重复

世界杯的时候,马蜂窝的一条广告引起了好多人的反感,但也让很多人记住了。

“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

常见的两种广告预算方法(总觉得广告预算不够)(12)

当然我们的广告除了被别人记住,更重要的是被喜欢。2018年年底,饿了么从单纯的外卖平台转型升级,推出的3条广告片也展现了饿了么新的业务范畴:“品质外卖” “淘票票” “新零售”,不断重复“饿不饿都上饿了么”,昭告消费者自己再也不只是外卖平台。

常见的两种广告预算方法(总觉得广告预算不够)(13)

四、促进用户消费

当用户明确了自己的需求,也了解了你的品牌和产品后,这时候广告的作用就是助力,洞察用户的心理。举几个例子:

  • 害怕失去:营造“稀缺感”,让用户觉得不买就好像是一种损失,营造产品很稀缺的氛围。比如各种秒杀活动、各种倒计时提醒。
  • 从众心理:这么多人都买了而且都说好,那我也要买来试试!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品牌都很注重UGC,在各大社交平台发软文,连淘宝的小店都愿意用5元红包换一条好评。
  • 占便宜:直接降价,双十一的时候很多品牌折扣力度都很大,而且买一送n,让用户觉得自己占便宜了。淘宝购物车有一个功能,“比加入时便宜XX元”,让消费者觉得赚了。
  • 贪婪:买东西可以换积分,积分可以抽大奖。比如2元一张的,总期待着能中500万。

常见的两种广告预算方法(总觉得广告预算不够)(14)

五、总结

广告在获取用户这一环节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包括创造需求场景、给用户一个记住你的理由、让用户深刻的记住你和促进用户消费,当然,每个企业都应该在动态发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广告形式。

想要了解更多运营干货,记得关注我,运营路上不孤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