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四天,《夺冠》票房破2亿了。
在经历了疫情撤档改期的波折,在抢先吹响了国庆档的号角当口,《夺冠》的表现还是相当优秀的。它的热映似乎也点燃了观众心中的火焰,中国女排、郎平又再一次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
其中在电影中出演郎平年轻时的演员更是受到了大家的热切关注,都觉得她将郎平年轻时的样子演得惟妙惟肖。
但谁能想到这个扮演郎平年轻时候的演员却是郎平的亲生女儿白浪呢!而且她还不是一个专业的演员,只在拍摄前跟着中戏的老师做过两周的训练。
对此,或许有人也会说,郎平的女儿来扮演母亲年轻时候的样子,即使不用多训练在家庭的熏陶下就演得像,那不是很正常的。然而事实上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就像郎平自己说的:“不可能啊,她一个美国长大的小孩儿,虽然普通话讲得不错,但气质和80年代北京长大的小孩儿完全不一样。”
是啊,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完全没有经历过母亲的时代,又毫无表演经验的她要怎么样才能完整地融入属于母亲的时代,将母亲年轻时候的风采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让观众看到就觉得那是年轻时候的郎平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了解郎平,了解郎平身上所代表的女排精神,并将中国女排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信念和使命传达给观众。
80年代,中国女排已经开始在世界崭露头角。然而那时候的条件根本无法与现在比,当美国训练用上了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只能通过升高15厘米的网来苦练。
郎平那一代的女排几乎是在苦日子中度过的。但也许正是这种艰苦的岁月,更加锻炼了女排队员的精神。在每一次的挫折和汗水背后,她们始终咬牙坚持了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停歇地训练。
但也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她们拿下一个又一个的冠军,将女排精神以一种无声的形式传给了一代又一代。
而作为女排的灵魂人物,郎平一路从女排队员打到了女排教练,她就更是聚集了所有人的目光。在女儿白浪的眼中,妈妈郎平就是一个坚强又努力的人。即使在训练中,会经历反复接球摔倒,郎平也不会放弃,更不会哭。就算是哭也要到了训练馆外面哭。
也许正是在妈妈郎平身上,白浪感受到了中国女排精神的精髓所在,即使没有经历过母亲“铁榔头”的时代,她也能将母亲年轻时演得惟妙惟肖吧。
从1981年到2016年,中国几代女排人几经沉浮。不管再如何艰难,她们也始终谨记一个目标,努力夺冠。她们的激情、她们的拼搏、她们的坚韧不拔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排队员,还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
这就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女排精神。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集体支撑着,我们总是能坚强地挺过去,坚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为了我们心中的信念和使命,我们永远会坚持到底不放弃。
就像从《中国女排》到《夺冠》,我们要证明给所有人看,中国人,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