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忙碌又一年。

除夕夜,吃饺子、看春晚、逛超市、吃年夜饭、发红包……,但这浓浓的年味,却抵不了儿时的年味。

我出生在1970年的小农村,从记事起,进入腊月就整天盼过年,那时候的年如此有吸引力!印象深深刻在自己的记忆里!

那时候,红枣花生白面馒头都是奢侈品,只有过年那天才能吃上 ,更别说什么糖果了。

为了能让孩子们吃上白面馒头,爷爷奶奶和父母亲常常都是在玉米面上再裹一层白面。蒸熟后,表面看是白花花的馒头,但实际上仍是玉米饼子。即使这样,孩子也是狼吞虎咽,吃的香甜可口。

每年快过年时,哥哥姐姐都会带着一堆弟弟妹妹用自家产的红萝卜熬糖稀,每个人都盼着能够分到象红枣那么大的一骨朵儿,而且还不舍得吃,不停地用不知从哪里折来的小树枝使劲地“袅”着,然后,一会儿用舌头舔一舔,打打自己的“馋虫”。

老人会把熬好的糖稀,做成糖瓜糖豆,每当有人磕头拜年时,都会送上一把。能得到一把糖瓜糖豆,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1)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2)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3)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4)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5)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6)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7)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8)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9)

那时候没有什么彩灯,都是哥哥姐姐帮着糊灯笼。大年三十,孩子们都会把小蜡烛放在里面,用火柴点点亮,用手掂着在胡同里跑。

那时候一晚上都不睡,都挤在有黑白电视的人家里看春晚。看完春晚,就放自制的鞭炮,凌晨两三点,同辈人就会相约,开始挨家挨户去磕头拜年。

那时候一起拜年的人特别多,每到一家,跪在地上的就是一片,先给老祖总磕头,然后是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叔叔婶婶、哥哥嫂子,常常是刚站起来又跪下,场面甚是壮观!

那时候父母很少给孩子发红包,最多发个压岁钱,而且很多都是一分钱。即使这样,孩子们也不舍得花,往往都是自己缝个布袋系在腰里,或者藏在被窝里暖上大半年。

那时候亲戚多,从初一到初五一直跟着大人们在磕头拜年,每到一家就会吃吃喝喝玩半天,有时吃完喝完却忘记了拜年,闹出不少笑话。

那时候没有暖气不觉得冷,

那时候的饺子是那么的香,

那时候的人们是那么的亲,

那时候的年味是那么的浓。

那时候过年那么有意思!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10)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11)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12)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13)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14)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15)

糖糖祝福大家新年好(糖瓜糖豆小灯笼)(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