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猴叔和大家聊聊清朝皇上家名字的故事。
雍正帝叫胤禛,嘉庆帝叫颙琰,道光皇帝叫旻宁,咸丰帝叫奕詝。都能念对的同学,公众号留言联系猴叔,请你吃一个月的鸭架子熬白菜。
皇上家的名字咋都这么怪
这就要从大清朝定鼎中原的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讲起,顺治皇帝由于过早驾崩(24岁),只生了8个儿子。
老大:爱新觉罗·牛钮,这名字太萌了,可惜早夭,只活了89天。
老二:爱新觉罗·福全(自己叫福临,儿子叫福全,辈分瞬间拉平)。抚远大将军,跟随康熙征准格尔,50岁去世。
老三:爱新觉罗·玄烨,后来的康熙大帝。8岁登基,在位61年零十个月,68岁驾崩。
老四:和硕荣亲王,此子是顺治皇帝最爱的儿子,与董鄂妃所生,可惜未满百日夭折,未及起名,追封和硕荣亲王。
老五:爱新觉罗·常宁,和硕恭亲王,跟随康熙帝征噶尔丹,47岁去世。
老六:爱新觉罗·奇绶,6岁夭折。
老七:爱新觉罗·隆禧,19岁早亡。
老八:爱新觉罗·永干,7岁夭折。
由此看来福临给儿子起名还是比较随意的,没有受太多汉文化影响,基本根据心情来。
顺治驾崩后,爱新觉罗玄烨继位,就是康熙皇帝,他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子孙取名问题上非常讲究,充分考虑了长幼尊卑和血缘亲疏等因素。
康熙选择了“胤、弘”二字作儿子和孙子的辈分范字,他老人家儿子太多了,都排“胤”字辈。名字基本都是生僻字,咱们用著名的“九子夺嫡”这九位阿哥为例: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䄉、胤祥、胤禵。
说实话,看这些名字迷糊不?脑瓜子是不是嗡嗡的?
猴叔看过后,觉得自己的小本学历算是白念了,好像就认识个“祥”。为啥皇上家起名字都爱用这么生僻的字呢?
这就要引入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避讳”
避讳:古人在言谈书写上都要避免君主父祖的名字,总结起来就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宋代周密《齐东野语》中记载,从周朝起,中国封建社会就有了“避讳制度”。
如何避讳呢?基本上有三种办法:
1 用其他字代替:紫禁城的北门,原名“玄武门”。因为避康熙皇帝玄烨的讳,改为神武门。
2 用近似音近似意字代替:清康熙后出版的《新唐书》《旧唐书》《唐会要》等涉及李世民的弟弟“李玄霸”的史书,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的讳,改成了“李元霸”,流传至今。
3 用原字缺笔画来代替:比如玄烨的“玄”字最后那个点故意漏写。
避讳自古就有,我们来看看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大V都是怎么避讳的:
司马迁老先生的“史记”50余万字,通篇无“谈”字,因为他老爹叫:司马谈。
“诗鬼”李贺,浪漫主义诗人,才高八斗,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本可科举高中,但是他老爹叫”李晋肃”,嫉贤妒能之人就提出“晋”和“进”两字同音,李贺要避他爹的讳,不能考进士。被小人和亲爹联手坑了的李贺,一生苦闷不得志,27岁就郁郁而终。
“诗圣”杜甫,他老爹叫杜闲,杜甫写诗一生没有用过“闲”字。他老娘叫“海棠”,杜甫一生也从没写过关于海棠的诗。
他爷爷叫“杜审言”,这个避讳他选择性的忽略了,真是谢天谢地!要不然什么五言诗七言诗,诗圣都不能写了。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这个虎字就要避讳了,全国人民都不能说老虎了,只能用“兽”或者“大虫”代替。
汉高祖刘邦,原本叫刘季,“伯、仲、叔、季”就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刘季翻译过来就是刘老四,本职工作流氓兼街道治保主任,当了皇帝后,改叫刘邦。
这个“邦”当然也要避讳了,把“邦”改成“国”,《论语》中“何必去父母之邦”改成了“何必去父母之国”。
躺枪两次的山药
山药最早时叫做“薯蓣”,唐代宗名叫李豫,“蓣”跟“豫”同音,为了避讳薯蓣就改成了薯药。
与世无争的薯蓣平静的接受了这个看似有毒的名字。直到宋英宗时期,英宗名叫赵曙......薯药瞬间就明白了又发生了什么,自己拿着户口本又去改名字了。
山药这个名字好,延用至今风风雨雨987年了,好像没有再改名字的迹象了。
看过了这么多避讳的故事,清朝皇帝名字为什么选择生僻字,变得容易理解了吧。
帝王的名字是最严格执行避讳的,皇上家的名讳不愿意让人随便称呼,几千年来都如此。
康熙皇帝当然也知道,如果自己儿孙的名字叫爱新觉罗·土豆、爱新觉罗·面条、爱新觉罗·馒头啥的,避讳的成本太高,工程浩大,老百姓日子咋过啊?
于是就在给儿子取名时,故意选择了生僻字,这样既显得有文化又将避讳带来的麻烦降到了最低,利国利民,善哉善哉。
普及一个相关知识点
清朝皇室严格按照辈分起名字排字的规矩是从雍正皇帝开始的:“胤、弘、颙、旻、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
直到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大清亡国,后面的字也就无机会登上政治舞台了。
猴叔努力写好每一篇文章,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目标就是有一天能当上皇帝。“猴叔”二字的避讳,朕已经想好了。就用“香蕉杀手”代替!钦此。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