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景山白宝山老房子还在吗(京房回忆039东直门鬼楼)(1)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本系列只是回忆,钩沉北京20多年来的楼市片段。随笔而已,既不映射现实,也不预测未来。楼市的历史有点儿特殊,总能让人感觉庆幸或后悔。

但这就对了,所谓普通人的生活,就是一次次的侥幸和错失机会嘛。后悔也好,庆幸也罢,往事就在这里。

一、

上期写了点儿当代万国城的事儿,看留言有提到东直门鬼楼的。没想到还真有人记得这栋三角飞机楼,当年确实是闹腾了好几年。

这栋楼就在当年东直门的东北角,有人说是后来双塔烂尾楼的位置。不对,这是第二代鬼楼了,而第一代就是紧邻二环,现在是绿地小公园了。当年之所以汪市长要求必须炸掉这栋楼,就是为了要建设绿地,叫“两万平米计划”。

鬼楼其实是座住宅楼,北京市商委的公房,当年为了给处级以上干部特意盖的。质量据说非常的好,没有小户型,都是两居三居,在当年是按照住房面积标准打造的。当然也略有超标了,领导住房可以理解。

但那是80年代,在东直门建造这么高的一栋楼,太显眼了,那影响力相当的大啊。所以据说从还没动工就开始讨论分配问题,一直到盖完了好几年,都90年代了也没讨论出个方案。既然都不满意那就谁也别住,就那么放着,到了晚上黑咕隆咚的,自然也就成了传说中的“鬼楼”。

这栋楼是板楼,只不过有个折角而已,所以俗称三叉戟,或者叫三角楼。我没进去过,只是那会儿传说闹鬼,什么白天都阴风刺骨啊,晚上有人哭有人笑啊,还有就是在里面发现前两年那场大乱时期的回忆录了什么的,都是没影儿的事儿。那会儿好多这种传闻,劲松鬼楼是传的最邪乎的。

后来有人把簋街和鬼楼联系了起来,其实没什么关系。簋街开始红火的时候已经是90年代后期了,那会儿这鬼楼早就都入住了,正常的小区,都是干部,闹什么鬼啊。

后来炸掉的时候是2001年,那会儿楼下门脸房是麦当劳,买卖好极了。裙楼以上是住户,一共也没多少户,100多吧。因为当时看预算是1.4亿的拆迁费,每户平均100万左右,在当年算相当高了。刨去爆破费和土地平整什么的,每户至少能拿大几十万。而那时普通平房百姓能达到3/40万算正常,再高的很少了。所以还是当领导合适,分的房子大,拆迁还给钱多。

这栋楼其实当时拆了挺可惜的,毕竟刚十年,还算次新房呢。但确实是立在二环边不太好看,斜了吧唧的,影响城市风貌。所以汪市长力排众议,花两个亿给北京人弄个眼睛舒服。

爆破的日子我记得很清楚,7月15日夜里,京城第一爆。因为阴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就是鬼节。所以当时就有人传言,说这日子是请大师算过的,用阳历的日期来镇阴历,让鬼楼去见鬼!

二、

东直门从历史上就是交通要道,去通州的水路码头,所以粮仓才设在这里,图的就是方便运输。北京烤鸭就有说法,说鸭子得选这种河边养的,因为都是吃北上的皇粮长大的,所以更肥。其实胡说八道,真要是能掉这么多粮食,那运粮的早被砍头了。东直门外只不过是有养鸭场而已,都是催肥,跟皇粮没关系。

但东直门“三角地”是北京当年最乱的地步。解放前是野蛮生长,码头文化盛行,山南海北的都在此谋生,所以连斜街规模都是最大的。解放后也是野蛮生长,破平房盖的乱七八糟的,不熟的人进去了准迷路。

而且这里混乱的根源还在于汽车站,仍然是码头江湖,每天各种人等川流不息,什么人都有。小偷小摸在这里都不算事儿,每天不打上几场架才新鲜呢。房子也是出租最混乱的地段儿,私搭乱建的看着都危险。

所以后来制定拆迁预算的时候,有人对拆迁费都提出异议。说这些房子还用花几千万拆迁?90%以上都是危房,找个力气大的踹几脚就能塌了,剩下的就是清理垃圾而已。

当时的名字是“香河园危改”,规划方案一变再变,谁都说不清楚到底怎么干。毕竟这里需要承担的内容太多了,居民居住、交通枢纽、商业贸易、运输存储,光交通就有地上地下加天上,设计方案复杂之极。

我也没参与过,只是偶尔去学习一下而已。项目由汪市长直管,一家海南民营公司整体操盘。神奇的是,本来都预测这里将发生大量的钉子户和拆迁纠纷,结果并没有,不到半年全部拆干净。这就得说执行力了,只要是政府真的想干的大工程,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任何人想阻拦都是螳臂当车。

三、

还有人问我铁塔寺的,这我还真不熟,只是知道而已。传说北京有五大镇物,金木水火土,但说法不统一,除了永外的燕墩之外,其他的说什么的都有,这东直门铁塔也是其中之一。但东方是属木的,铁塔属金,有点儿对不上。所以如果有东方镇物,那也应该是神木厂,这才符合五行。

我以前有个邻居,在我们小区租房的,他家就是东直门的拆迁户。解放初从东直门内拆到了东直门外,2000年前后又给拆了。东直门,在当地人口中叫“门帘儿”,进城叫进帘儿,出城叫出帘儿,可能是指的进出方便吧,跟掀帘子似的。

铁塔寺大概的位置就在现在的烟草专卖局附近,也就是察慈小区。听这地名,察慈,总觉得不像汉语发音似的,所以有人说这是回民区阿拉伯语的音译。其实不对,这就是汉语,本音是“岔子”,说明这在以前就是个三岔口,斜路。过去城门附近都是斜路,没有经过规划,行人自发走出来的。世上本没有路,走出来的也是斜路,因为最近。

按这邻居的说法,铁塔寺实际上就是个塔院儿,规模不大,特殊之处就是有个“肉身佛”。他的父亲在解放前见过,说是似笑非笑,挺诡异的神态,不太像中国人,至少不是汉族。

前几年有个电视剧《情满四合院》,我没看过,但邻居说这原型就是察慈一带。因为剧里的钢铁厂、瓦厂、豆汁儿铺什么的都在附近,只是名字不同而已。我觉得他说的不对,因为察慈是在城外,不可能有规模这么大的四合院。城门附近只可能有大车店,排子房一类的。再有就是各种厂子,比如自来水厂,还有煤厂木厂粪厂子什么的。哪儿有人在城外的城厢边上盖大宅门啊,一遇到灾年或兵荒马乱的准给抢了。

铁塔寺可能70年代就拆了,邻居也说不清,反正从他小时候就没见过。都说烟草专卖局就是原址,之前这里是金健酒店,再之前是金健烟厂。金健和长乐是8/90年代北京最畅销的两个牌子,再加上中南海和北京牌,号称北京特产四大名烟。到现在可能就剩下中南海了,那三个牌子都不见了。

总之铁塔寺我也不熟,只知道这是个标志,因为老人都说,从平谷密云等远郊县到北京,只有东直门这一条路。所以只要是大老远的看到铁塔就算有盼头了,是个地标。但我也没搞明白,明明有更高的城门,为什么要拿铁塔当地标啊?

东直门是北京最早的一个城门,最规整,所以应该很好看见。东直门也叫“燕儿门”,本音是“样门”,也就是标准门的意思,其他的城门都以此为参考样板。

四、

说两句我这邻居吧,东直门外被拆了之后,他没要房子,就拿了钱走人,估计有30多万。因为他是个离婚单身的,也没孩子,所以干脆不想买房了,于是租到了我们小区。

因为我们都养狗,所以遛狗的时候经常聊几句。按他的说法,如果买房,那连装修的话就剩不下什么了,他又不愿意去四环外。而如果吃利息呢,不仅够房租,连生活费都够了。工资虽然不高但足够生活的不错,所以决定一辈子租房,到临了的时候拿着钱去养老院,一了百了。

我当时也觉得他说的挺对,反正一个人,确实没必要买房。拿着利息租房不仅省了钱,而且也方便的多。

但大概是2005年之后,北京房价开始蹭蹭的涨。当时我已经搬走了,这老哥哥来电话,说房租又涨了,他看房价涨的这么猛,也想买房了。那就买呗,给他推荐了几个特价房,都5/6000一平的,他的钱买个一居室没问题。但他琢磨了好多天也没回信,估计还是觉得不合适,买了房就没钱了,将来养老怎么办?

有一搭无一搭的就这么过去了,每隔两年他都来个电话,或者上我办公室坐坐,又想买又不想买的拖了下去。前几年突然有来电话,说想买小产权了,问是否靠谱儿。能说什么啊,实在没辙就买呗。

我还跟着他去看了一次,大兴城中村的破小区,那还100多万哪。我问老哥哥钱够吗,他说只能借,但不太好借。看着老哥哥牵着狗走向城中村,背都已经驼了,实在是不知说什么好。可以说是一念之差,曾经的东直门老北京,连租在郊区城中村都得算计了,无奈……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众号,有房产相关问题,点击“免费咨询”私信提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