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认知觉醒的原动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认知觉醒的原动力(读认知觉醒的十个启示)

认知觉醒的原动力

《认知觉醒》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

书中很多观点给我启发。有的是我已经在践行的,它让我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有的是我已经知道,但是还没有践行的,它强化了我的认识,促进我尽快在实践中运用;有的是超越我目前的认知,给我新的启示,比如关于大脑的组成部分。

引用部分,是书本原文。

其他,是我的理解、想法。

1.克服天性、克服惰性

大脑分为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我们要用理智脑去驾驭本能脑、情绪脑,而不能任本能脑、情绪脑摆布。

2.长期主义

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人类的天生属性是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也就是说,在我们内心深处早就埋下了这样的种子: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速成是不可能的。

不要急于求成,要坚持长期主义;不要拈轻怕重,要敢于挑战不可能。

3.成长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

前期增长非常缓慢(平台期),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成长的过程(学习一个技能的过程):面对起步阶段的困难,要坚持、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到达拐点,然后进入一个新的平台期,再继续进入新的拐点,实现螺旋式上升。在舒适区边缘,逐渐向外拓展。坚持就是胜利。

换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也是这样,刚开始一定是不顺利、各种困惑、郁闷,但是坚持住,经过三个月、半年,一般都会好转。

4.有行动、有改变,才能成长

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识了原理、学到了方法论,还要运用到实践中。一方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另一方面,只有运用到自身、实践中,做出行动、甚至改变自己,我们才有可能真的进步、成长。

去做,让改变发生。

5.树立清晰的目标、写下自己的目标

在现代生活中,要想让自己更胜一筹,就必须学会花费更多的脑力和心力去思考如何拥有足够清晰的目标。我们要把目标和过程细化、具体化,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不管你处在什么状态下,只要拿出笔和纸,写下目标、写下时间,你的元认知能力就能迅速提升,你就会动力满满。

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

要有清晰的目标。不要在多个目标之间游移不定,在选择中浪费时间、精力、生命。选定目标,然后专注、持续地干。

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每天要制定工作日程、待办事项。避免忙了一天但是啥也没干的现象。

6.读书方法:抓住触动点

更好的读书方法或许就是你在读完整本书后过几天再问自己:现在你印象最深的触动点是什么?牢牢抓住这个触动点,去关联、去实践,就会获得最大的收获,而其他的内容则可以先放到一边。

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

抓住阅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不要轻易放下,尝试去实践。工作、生活中,那些让你有触动的事件、想法、念头,总是徘徊在你的脑海、出现在你梦中的事情,不要忽略、放下,认真去思考。

7.反思、冥想

反思、冥想

留意每天最触动自己的那件事,不管是好的启发还是坏的体验,都写下来复盘,写得越细越好。

要每日反思。思考今天让你触动的事件、想法、念头。写下来。分析自己做的好、做的不好的地方。

每日要冥想。

8.专注当下、专注身体的感受

专注正在做的事情。

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不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专注当下,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不要想那些虚无缥缈、有的没的。

9.费曼学习法

深度学习,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

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和30%。

主动学习: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将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到50%、75%和90%。

以阅读为例,从浅到深依次为:听书、自己读书、自己读书 摘抄金句、自己读书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自己读书 践行操练、自己读书 践行操练 输出教授。

你必须动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知识,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

“教”是最好的“学”,所以,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一是尽可能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二是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

每读完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力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要点进行罗列。

要关联。时常问自己: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要有作品意识,输出作品、获得反馈,持续不断获得激励。

要真正地理解新知识,并把这种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体系。不断拓宽、深化自己的认知体系。方法是:输出(写作)、用自己的话表达新学到的知识、教给别人。

10.运动不在于健身,而在于健脑

运动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健身而在于健脑,它不仅能使人更加乐观,还能使头脑更加灵活,最终使健康水平和认知水平实现双重提升。

坚持每天运动20-30分钟。跑步或椭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