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是管理思想(无为而治的管理智慧)(1)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老子·道经·第十七章》

译: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老子的这段话都是对管理者(统治者)说的,他提倡的就是无为而治。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乱来。比如,无为不是叫我们不吃饭,不睡觉,而是说要顺应生物钟规律,按时吃饭,到点睡觉,吃得刚好,睡得刚好。因为符合规律,做起来就很自然,感觉毫不费劲,一点不勉强,不知不觉就做了。这就是“无为”。吃饭睡觉不规律,吃得很饱,睡得很少,就是“有为”。

顺应客观规律,即合于道。规律的一大特点是,有惯性。顺应规律,就是顺应事物运动的巨大惯性,顺势而为。管理最高境界,无为而无不为。

管理者分为四种:

第一级的管理,最好的管理者,是“不知有之”,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就像电脑操作系统,它只提供一种运行环境,越是好的系统,用户越是无法意识到它的存在。

什么是最好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是最好的感觉。就像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只有生病时,我们才会感觉到身体的存在。头疼,就感觉到头的存在;胃疼,就感觉到胃的存在。

管理也一样。要领导于无形,让员工被领导而不自知,感觉不到有领导在身边发号施令,硬性指挥。现代管理学把这种方式,叫“自我领导”。它不是不管理,而是让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完全调动起来,自觉地努力。公司只提供平台,尽量减少干预,让员工充分发挥。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始终应该秉承这么一个态度:君不与臣争功,上不与下争功。管理层要做的,无非是激赏和惩戒,具体执行者们把事情做好了,这自然就是你的功劳和业绩。管理的智慧,不是计较,而是豁达和包容,不是事事精明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是要让利,越是能干大事的人,越是会让利。

第二等级的管理,是“亲而誉之”,员工都喜欢你,赞美你。柯林斯在《基业长青》描述了两种领导者:一类称作报时者,一类叫做造钟人。

所谓报时者,是指员工都不知道时间,只有领导者知道,于是就不停地催促员工到这个时间点该干什么,到那个时间点要怎么去做。所谓造钟人,是指领导不充当先知先觉的角色,不扮演那种指路明灯,发号施令的角色,而是造出一口钟,放在他的组织里头,大家看着这个钟就知道现在几点,该干什么了。这个钟,就是制度、规划、企业氛围。

亲而誉之的领导,就是报时者,如果他突然不在了,或者他出现了重大失误,则整个企业都会陷入危机。

刘邦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能得天下,不是他战略谋划能力有多强,也不是他治理百姓的能力有多强,更不是领兵打仗有多厉害,刘邦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让天下英才为自己打工,为大汉公司创造利润。

无私为大私。要成大事,得先自己做到无私,让利给他人,利用他人的自私,设计管理制度和营销方案,最后成就自己的“大私”。人心是最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都有私心。如何带团队,建立制度,平衡每个人的利益,这需要极高的管理智慧,也是领导力的体现。

君王的能力强不强,没那么重要。就像一个大企业,如果换个掌舵人就一败涂地,那这个企业肯定管理制度上不健全。别看国企的效率不高,但它的制度非常完善,哪怕牵条狗来做CEO,企业也能照常运转。而很多初创型企业,几乎所有事都要领导亲力亲为,忙得不可开交,一旦做大了,必然要想办法做到自动管理。

任正非就曾说过:“企业家在这个企业没有太大作用的时候,就是这个企业最有生命的时候。所以,企业家还具有很高威望,大家都很崇敬他的时候,就是企业最没有希望、最危险的时候。”

第三等级的管理,是“畏之”,就是员工怕你。比如,总拿炒鱿鱼来恐吓员工,动不动就扣分罚款,这种管理手段并不高明。我见过有的企业,业绩不佳,业务很难开展,没钱激励员工,就威胁完不成就扣钱。一般这样做的,就说明企业在走下坡路了。

白岩松: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等纪律的时候,一定是它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因为一个走上坡路的单位,人人不待扬鞭自奋蹄。

有听说过更奇葩的公司,每一小时或者每半小时要手写工作内容,定位考勤。当然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公司存在的目的是赚钱,强调考勤是为了赚钱,放松考勤终极目标也是为了赚钱。

想表达的是:这个理论并不是“考勤,打卡”, 而是“开始强调考勤,打卡”,强调“开始”。所以说,“开始注重考勤”,不是导致一个企业走下坡路的原因,但某些情况下确实有可能是这个企业运营健康状况隐性恶化的表征之一。

相信常识,人总是善于偷懒的,反人性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第四等级的管理,是“侮之”,员工背地里骂你。这种领导是最差劲的,也是最普遍的。这种企业中,大多都是人浮于事,员工做事积极性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君子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是,我错了。小人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是都怪别人。

张口就是,党不好,政府不好,国家不好,单位不好,同事不好,领导不好,下属不好,剩下就他自己好,这种人往往最不是东西。天天说别人不是的,这个人一定是是非之人。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结果自己的路也是越走越窄。

其实,教育子女也是如此。最好的方法,不是拿一套自己认可,却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东西灌输给子女,而是做好自己,把自己活成表率。最核心的学习能力不是听懂道理后实践,而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和模仿。子女感觉不到你在教育和鞭策,就是最好的教育。

什么是格局?就是在我们心中,什么算贵,什么算贱;什么算重要,什么算不重要。这些问题决定了我们人生的天花板。老板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现实中很多将军未必就是好士兵。老板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是,有志于扫天下的人,他们眼里是不存在一屋一室的,他们看到的都是山川形势、财货贸易、人口多寡。

我们受到的很多教育,并不是想让我们做多大的事,而是要我们安心做好一枚螺丝钉,做好一块砖,哪里需要搬到哪里。对普通农民来说,几吊钱是能决定全家生活质量的大事,而稳定的家庭,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事。

一个平民之家,不精打细算肯定过不好日子,但是一个人成天忙于精打细算,眼界肯定高不到哪里去。世上哪个富人的钱是靠省出来的?当然,一个普通人志向高远并不是件舒服的事情。如果没有机会,那就是一个悲剧。

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一个巨大的局中:我们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赚到足够的钱,然后才能买得起房。买了房,才能与心仪的对象结婚。买了房还不够,还要买个靠学校近的,才能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孩子长大了,又得给他准备首付。

如何自由?不是拥有很多钱就是自由,只要你身处局中,钱就是永远不够的,一辈子奔波操劳。自由不是拥有更多,而是懂得放弃。放弃得越多,越是自由。

最好的人生是什么?平淡如水的日子,容易无聊。人生路上,得有一些小目标,不是遥不可及的,但需要稍加努力才能实现。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你可以走自己的路,同时经历路上的快乐与痛苦。最差的情况是,用仅有一次的人生,做着不喜欢的事,又没勇气放弃。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这里面包罗万象,有担当,有责任,有梦想,有拼搏,有毅力,有洒脱,有放弃,有执着!我相,众生相!都是心中的那个你!

不管怎么选择,有句话送给大家: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远要去做那些你认为最值得做的事。

以上,送给有缘人。

,